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芥蓝和黄籽羽衣甘蓝的杂种 F1 作母本与黄籽白菜型油菜材料杂交.开展了甘蓝与白菜间多变种复合杂交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初步研究.在4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授粉后20天统计,发育子房率在31.5%~60.1%;每100蕾发育胚珠数为 1.1~60.8;借助胚珠培养获得了1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其形态上综合了3个亲本的特征.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自交高度不亲和,蕾期自交结籽也仅 1.8粒/花蕾;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表现较高的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与天然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远缘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母本,3个芝麻菜材料为父本,研究了单一授粉、混合花粉授粉、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等4种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的远缘杂交为高度不亲和,最强的组合是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其亲和指数为0.032。混合花粉授粉降低了其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芝麻菜的亲和指数为0.021。重复授粉和GA3处理柱头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亲和性,花油3号×凤庆芝麻菜的亲和指数分别为0.046,0.067。但角果中的种子几乎都是皱瘪的,可见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杂交是受精后不亲和,其杂种胚发育受到阻碍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正> 用15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作母本,用安阳苤蓝为父本进行杂交。从杂交角果的脱落规律和杂交结实性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母本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甘蓝杂交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杂交组合的杂交角果脱落高峰是:授粉后10~15天和授粉后35~50天。在两个高峰期内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角果脱落率不同,母本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若和极显著程度。不同杂交组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芸薹属近缘属的基因资源进行油菜品种改良,探索了甘蓝型油菜×芸芥的属间杂交亲 和性。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中油821和J-2为母本,三营芸芥和东郊芸芥为父本,进行人工远缘杂 交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交亲和性较低,杂交亲和性的强弱与亲本材料有关,不同 品种的甘蓝型油菜与不同品种的芸芥属间杂交亲和性(真杂种苗数/授粉花蕾数)不同,湘油15号与三 营芸芥的亲和程度最高,为0.036,J-2和东郊芸芥的亲和程度最低,为0.014。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不结球白菜耐湿性新种质,以不结球白菜和水生蔬菜西洋菜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研究了授粉时间、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以及同一时间授粉后杂交组合种荚长度的发育。结果表明:19个杂交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获得了杂交种子,但经鉴定为假杂种,其他组合的种胚均在发育过程中败育,不结球白菜与西洋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较低,表现为受精后不亲和,亲和性与不结球白菜的基因型紧密相关;重复授粉与切割柱头授粉对杂交组合亲和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的种荚长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长,但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性略有不同,授粉后5—15 d为种荚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可为利用胚培养技术挽救杂交授粉后的未成熟种胚,选择适宜的培养时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7.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间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 d左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甘蓝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解决现有甘蓝型油菜黄籽不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以黄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进行种同杂交,通过子房离体培养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型,并对授粉后取材时间和子房培养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羽衣甘蓝和白菜杂交结籽率有一定差异;授粉后10-17d取材进行子房培养都是有效的,其中15d左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用油菜与菜进行了远缘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时 ,直接去雄授粉的有两个花序结实 ,共收获种子 3 9粒 ,其F1 有较大的分离。以菜为母本时 ,仅子房膨大 ,角果生长中途停止 ,但一直未枯死。试验结果表明油菜与菜的远缘杂交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内外116个甘蓝型油菜为母本,分别与7个芥菜型油菜品种杂交,共配制种间杂交组合366个。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的可交配性较低,虽然杂交结角率高达58.5%,但受精指数为4.173,可交配指数仅为0.529,即只有大约1/10的受精胚珠能发育成熟和近成熟。在对芥菜型油菜的可交配性上,不同的甘蓝型油菜母本基因型间有极显著差异。已从中筛选出每果杂交受精胚珠数高于10,具亲和基因型的品种4个,可交配指数高于2的品种3个。尚未发现受精指数和可交配指数都高的品种。受精指数与结角率、角果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9和0.7155。均达极显著水准。因此,通过田间检测杂交结角情况,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识别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的高受精指数母本基因型。杂交花序的分枝部位对受精率高低影响不大,日平均气温为5.3-12℃时,较低的温度似对胚胎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天气和时间对西葫芦花粉生活力的影响及不同授粉时间对种子质量、数量和子叶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花粉生活力最强的时间段是6∶00~9∶00,阴转晴天气花粉生活力最强的时间段是6∶00~10∶00,阴天花粉生活力最强的时间段是6∶00~11∶00,各种天气状况综合在一起,花粉生活力最强的时间段是7∶00~10∶00。在8∶00授粉所得的种子质量和数量均为最多;其次为6∶00授粉的,种子数量大,但种子质量稍差于8∶00授粉的;10∶00授粉的种子数量较少,但种子质量好;12∶00授粉的种子量极少。8∶00授粉得到的种子其子叶苗质量最好,其次为10∶00授粉的,再次为6∶00授粉的,12∶00授粉的种子子叶苗质量最差。因此,适宜授粉的时间为6∶00~10∶0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授粉时间对西葫芦种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西葫芦开花当天进行人工授粉,探讨授粉时间对种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瓜结实数上午8:00授粉的种瓜结籽数量多,10:00与6: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与12:00授粉的相比差异极显著,12:00授粉的结籽数量少;种子千粒重,以12:00授粉的最大,6:00,8:120和10:00授粉的种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6:00最高,8:00和10: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12:00授粉的最低,与其他时间授粉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南瓜不同时间授粉对种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瓜当天开花全部采用人工授粉,探讨不同授粉时间对种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瓜结子数,上午7:00授粉的种瓜结子数量多,9:00与5:3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与11:00授粉的相比差异极显著,11:00授粉的结子数量少;种子千粒重,以11:00授粉的最大,5:30,7:00和9:00授粉的种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5:30授粉的最高,7:00与9: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11:00授粉的最低,与其他时间授粉差异极显著。可见南瓜最佳授粉的时间是上午5:30到7:00。  相似文献   

14.
按测产水平用分层抽样法对4个品系各取5个样点共20个样点用5种方法测定了油菜角果皮表面积,结果表明:纸样称重法和试验中所采用的圆柱体表面积法的误差变异系数分别为5.8%、5.5%,后者精确度高。这两种方法所测角果皮表面积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探讨了角果皮表面积变异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对角果皮表面积变异的影响大于不同品系对角果皮表面积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对亚洲百合系,麝香百合系及OT杂种系共15个栽培品种进行自交、系内及系间杂交,共计26个组合780朵花,针对选定组合的蒴果维系时间、结实率、蒴果的长/宽,有胚数和有胚率5个指标对杂交亲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选15个品种自交均不亲和;亚洲百合系内杂交结实率高但有胚率较低;OT杂种系内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为0;系间杂交的各组合中,麝香百合系品种‘white heaven’更适合作母本。同一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蒴果的长/宽与种子的有胚率成反比,因此蒴果的长/宽可作为判断杂交亲和性的外观指标。杂交种子的有胚数和有胚率作为亲和性指标更为可靠,证明其已经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能得到有胚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吴承金  瞿勇  李大春  沈艳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71-10773
[目的]对引进的10份彩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以确定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方法]试验材料种植在塑料大棚内,母本在07:00~11:00、16:00~18:00去雄。授粉于08:00~11:00进行,授粉后标明组合名称、日期及授粉花数。浆果成熟后统计浆果数及种子数。[结果]10份彩色马铃薯亲本材料均可在杂交育种中直接利用。AC0106、AC0131、紫云1号、AC0324、AC0391等宜作母本利用,其中,紫云1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48.8%,平均单果种子数76粒;AC1079、AC0338、AC0082、AC0849、AC0099作父本时有较高的组合成功率和坐果率,单果种子数亦较多,较之其作母本有较强的优势。其中,AC0082作父本,平均坐果率65.0%,平均单果种子数128粒。[结论]该研究可为10份彩色马铃薯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高产一直是花生育种的主要目标,决定产量的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种子数和仁重。单位面积种子数是种植密度、每株荚数和每荚种子数的乘积。因此,对花生每荚果种子数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有助于发掘该性状相关基因/位点,为花生产量相关性状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四粒红×冀农黑3号构建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2018年(E1)和2020年(E2)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115°30′E,38°40′N)种植鉴定,收获时调查统计单仁果数、双仁果数以及多仁果数表型值,利用河北农业大学花生创新团队实验室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QTL Icimapping V4.2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2个环境下的每荚种子数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与分析。【结果】单仁果率与双仁果率均呈正态分布,多仁果率呈偏正态分布。3个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1个QTL,可解释4.66%—22.34%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为-9.35—9.42。其中,定位到5个多仁果率QTL,可解释3.19%—22.34%的表型变异,有1个QTL的加性效应为负值(-4.77),来自冀农黑3号,其余4个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3.59—9.42),均来自母本四粒红;定位到2个单仁果率QTL,可解释4.97%—6.43%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均为负值(-4.45和-4.54),均来自冀农黑3号;定位到4个双仁果率QTL,可解释3.46%—20.87%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均为负值(-9.35—-3.84),均来自冀农黑3号。这些QTL中,6个为主效QTL,其中,qRMSPA05被重复检测到,且可遗传表型变异为16.58%—17.34%,加性效应为7.69—8.12。【结论】定位6个主效QTL和1个主效稳定的多仁果率QTL,有助于改良花生产量性状,可以作为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区段,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精细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秦优7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不同的角果着生部位对秦优7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由22.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主花序长度、结果密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粒数、分枝角粒数、主花序产量、分枝产量均有所降低,密度优势明显,主花序优势明显,产量增加23.07%。在相同密度下,秦优7号的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的变化,总是主花序高于分枝;按角果同一着生部位籽粒中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硫苷、含油量的变化,2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高于30万株/hm2,而蛋白质的变化则相反。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秦优7号的种植密度,凭借高密度优势、角粒数优势、千粒重优势,主花序的增产优势,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可充分发挥秦优7号的增产优势、获得高产,增加产油量。此外,适当增加密度还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有利于机械收割操作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0.
授粉次数对大棚番茄杂交制种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番茄优良杂交组合"金棚一号"母本定植密度222.7株/hm2及双干整枝的情况下,研究1次授粉、2次授粉、3次授粉对保护地杂交制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授粉的坐果率最高与1次授粉的差异极显著,与2次授粉的差异不显著;2次授粉的单果种子数、单果种子量、小区产量、发芽率及发芽势与1次授粉的差异显著,与3次授粉的差异不显著;种子千粒质量2次授粉的最大,1次授粉和3次授粉的差异不显著.2次授粉为最佳授粉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