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居萍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24-224
残膜的存在,对于土地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为了加大残膜回收的力度,本文针对残膜污染的现状,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虽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残膜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覆膜种植技术,是旱作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种植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防除杂草、节本增效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长期采用覆膜种植技术,遗留在土地中不能及时回收的残膜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作物生长,降低了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4.
地膜机械化技术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我国地膜机械化技术研究成果,以覆膜播种与残膜回收两大类典型机具为对象,分析对比其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总结剖析当前地膜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中,主要存在因苗膜错位、覆土不均、打孔成穴机构不可靠造成的空穴率高、出苗率低等问题。在机械收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膜厚度小、强度差,增加了机具作业难度;现有机具的适配性单一,核心工作部件的可靠性不高,并且机收成堆(条)的地膜转运困难,后续处理工艺不完善,降低了农户的积极性。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研究人员在设计覆膜机具和残膜回收机具时应当与农艺相结合,改善机具作业效果及自身可靠性;2)提高我国农用塑料地膜质量,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研制。综上,加快研发优质可靠的覆膜、收膜机械是拓宽覆膜种植技术应用领域、提高覆膜地区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精河县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建设,保证农业的良好发展,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机标准化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路线,以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及农机机具,为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建设,有效的解决了精河县棉花残膜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棉花种植的规范化和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棉花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策略,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残膜也不断沉积于土壤中,导致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采用机械化回收,不仅效率高,耕层深处的残膜也能得以回收.对棉田残膜进行机械化回收的几项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滚轮缠绕式残膜回收机,利用分布在滚轮边缘上的拾膜弹齿将田间的残膜拾起并缠绕储存在滚轮上。该机具将拾膜与储膜融于一体,略去了输膜过程,在配置割刀或犁的情况下,可进行割茬或起垄与收膜的联合作业。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回收大根茬作物的残膜具有良好的效果,残膜收净率85%一90%。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田残膜回收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疆农田中所使用的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一定的抗拉强以及无透气性等特点,起到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大量用于棉花、玉米、番茄、辣椒、大豆以及瓜类等大宗作物生产,覆盖率达85%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膜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地膜残留严重,负面影响趋于突出,越来越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不同条件下残膜回收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农膜规格、1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回收时间对残膜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膜厚度0.008、0.010、0.012 mm的残膜回收率分别为78.3%、81.2%、82.5%,残膜回收率与农膜厚度成正相关关系;10 cm耕层含水量过大,机组容易打滑,作业效率降低,含水量过小,残膜回收机弹齿不易入土,含水量应适中;残膜回收时间以秋季为佳。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棉田多年覆膜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中的残膜存量,修复土壤结构,提出一种旋耕刀齿起膜、膜土抛送分离输送的耕层残膜回收方法,设计了旋耕刀齿起膜装置、输送筛分装置等关键部件;以膜土抛送过程不同落点建立分离模型,分析膜土分离运动过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旋耕刀齿起膜装置抛送土块质点速度初始值为2.0 m/s,输送筛网倾角初始值为35°时,土块回落后掉入至田间的位移为1.24 m,即土块通过旋耕起膜抛送至输送筛网后,反向回落至输送带下端,碎土块经筛网过滤掉落至田间;而残膜抛送距离更短且密度较小,输送筛网可直接将残膜传送至回收箱内,从而实现膜土抛送分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样机作业速度增大,残膜回收率降低,含杂率则升高。当作业速度为5 km/h时,回收率为80.06%,作业效率0.725 hm2/h,含杂率25.47%,此时具有较好的残膜回收效果。全耕层残膜量由作业前的268.29 kg/hm2降低至作业后的16.49 kg/hm2,每个样点的平均残膜片数由作业前的370片减少至作业后的90片。机具在0~200 mm耕层土壤中残膜回收效果明显,可用于新疆棉田耕层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增产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农田残膜的回收也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目前,国内残膜在田里影响土质的情况比较严重,并造成大量白色污染.文章针对农田留有残膜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分析了国内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苗前期、秋后及春播前使用的3种残膜回收机性能,并提出了推广使用联合残膜回收机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宁夏隆德县在残膜机械化回收与造粒加工再生利用试验与示范项目技术实施工作中,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探索,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扎实开展项目实施,加速了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覆膜播种是提高棉花产量、提升棉花品质、节约生产成本的一项农艺措施,但年复一年的覆膜植棉导致土壤地膜残留加剧,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生长,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用人工清理残膜耗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复式残膜机能在完成残膜回收的同时将棉秆粉碎还田,不仅节约能耗,而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105团近年使用的11CMJD-2.0复式残膜回收机的整机构造及相关参数,并对该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阐述,以供用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覆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农田里残留的各种地膜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农田的"白色污染"。研究农田残膜的回收和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了解宁夏地区农田残膜回收和再利用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宁夏农田残膜回收和再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质量标准规范生产;积极进行研发和选型工作,确定适宜机型;强化财政补贴政策;制定规划、纳入考核项目等农田残膜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并探索确定适宜宁夏应用的残膜机械化回收与加工再利用配套机具技术和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平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78-7679,768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尽可能将用后的农用地膜从田间回收。虽然各地开发了多种形式的残膜回收机械,但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我国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残膜回收机械化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因地膜覆盖使农田耕地受到残膜的污染,影响作物产量。本文分析了残膜污染问题,对今后推广残膜回收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农作物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但是留于土壤中的地膜残片易造成“白色污染”。对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分析总结了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清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田残膜治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降解地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当前采用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污染控制技术、适期揭膜技术和以旧膜换新膜技术等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扶持,利用工程技术措施解决好回收和集聚打包等关键环节,提高再生利用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废旧农膜对农田土壤危害日益加剧的情况,阐述了固原市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分析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耕层残膜回收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进步。但是农用的塑料薄膜大都是不可分解的,长时间留在土壤里,不但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影响机械作业的质量。要在收获庄稼后,及时地回收残膜,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和塑料资源浪费。为此介绍了残膜回收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典型的残膜回收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伟 《农村科技》2009,(7):112-112
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铺地膜的历史已逾20年,特别是近几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瓜、玉米铺膜种植面积已超过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2008年铺膜面积达1786公顷,为了解决耕地里的残膜回收的问题,积极引进残膜回收机械-9L-4.8型双列指盘搂膜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