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5):17-20
为了解母猪乳头数、仔猪哺乳位置(前、中、后)、性别和初生重等因素对哺乳仔猪早期日增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预产期、胎次相近的沙乌头、杜×沙、长×大母猪各5头以及它们产后的哺乳仔猪,记录母猪左右两侧乳头数并将乳头分为前、中、后区。同时记录仔猪哺乳位置,初生重(1日龄)、3日龄、6日龄、9日龄体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母猪乳头数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性别对仔猪1~9日龄日增重的影响也不显著;不同哺乳位置间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但仔猪日增重与其初生重显著相关;哺乳位置对沙乌头母猪所产仔猪1~9日龄日增重影响不显著,但是对杜沙和长大母猪所产仔猪3-9日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以腹泻、排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初生1周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至7日龄以上就很少发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皮肤和乳头,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通过口腔感染发病。下痢仔猪由  相似文献   

3.
吴晓云 《山东畜牧兽医》2012,(9):45+48-45,48
仔猪黄痢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出生1~3日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往往成为初生仔猪的第一死因,常给母猪饲养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一是新生仔猪出生后(1~3d),环境卫生条件差,母猪体表及乳头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仔猪通过吸乳吞入病原菌而致病;二是气候骤变或产房温度过低,  相似文献   

4.
哺乳仔猪断齿在防止仔猪咬伤母猪乳头,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每窝仔猪多增重30~40公斤),防止仔猪黄、白痢病发生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目前仍得不到普遍推广,这主要与断齿时间、方法有关,笔者经初步探讨,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1断齿方法哺乳仔猪应倒立保定,用尖形斜嘴钳将仔猪牙龈上、下方的牙齿(共8齿)平衡整齐剪断,并涂抹碘酊或消炎药物。2断齿时间哺乳仔猪断齿应在仔猪初生后的3天内为宜,因早断齿,出血较少,尽早防止仔猪咬伤母猪乳头。3注意事项3.1断齿时仔猪务必倒立保定防止因断齿吞入胃内,损伤胃粘膜,引起胃炎。3…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有4个猪场,共14窝初生仔猪发生猪瘟,死亡70余只。其中三只母猪产仔6只,2日龄时1只仔猪不食,排稀便,高热43℃,刻检见肾和膀航有出血点,怀疑猪瘟。3日龄时,将其余5只测温,均高热,将其中1只体温41.1℃的仔猪剖检,肾和膀航表面均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淋巴结出血肿大,确诊为猪瘟。认为这是由于母猪在怀孕期间注射猪瘟疫苗而引起胎盘感染。因为疫苗对母猪是弱毒,对胎儿可能有毒性,故感染猪瘟。母猪经检查,一切正常。防制措施:1.母猪应在空怀期注射猪瘟疫苗,每年免疫注射2欢。2.对4只存活的初生仔猪用大剂量猪瘟疫苗注射…  相似文献   

6.
仔猪生后1~30日龄发生的下痢主要有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三种类型。 1 仔猪红痢 本病是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环死性肠炎,常发生在1~3日龄,以排红色液状便,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一旦暴发则少有耐过。主要是带菌母猪(母猪不发病)从消化道排出细菌芽胞通过污染乳头、圈舍、垫草、用具等传入仔猪消化道,而引起发病,很多报道指出通过改善环境卫生,药物防治效果都不明显,而只有对母猪进行C型菌苗注射,仔猪获得免疫,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仔猪初生期对周围环境反应能力弱,体温调节能力差,行动不灵活,消化机能不完善。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搞好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1抓乳食,把好出生关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初乳,最迟不超过2小时。应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部乳头,使之全部吃好初乳。乳头一经固定,一般直到断乳都不会改变。初生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差,对寒冷抵抗能力差,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在1 ̄3日龄适宜温度为30 ̄32℃,4 ̄7日龄为28 ̄30℃,15 ̄30日龄为22 ̄25℃。实际上,仔猪可以挤堆共暖,室温还可以低一些。要给…  相似文献   

8.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1~7日龄仔猪饲养管理 (1)固定乳头,早吃初乳.初生仔猪具有寻找母猪乳头的本能,而且对乳头有选择性,并能建立很稳定的条件反射.由于各乳头的泌乳量不同,生后2~3d内应人为地训练仔猪固定乳头,一般采取固定强弱两头,照顾中间的办法.绝大部分仔猪只占用1个乳头,也有吸2个相邻乳头的.  相似文献   

9.
母猪乳房炎是哺乳母猪的常见病。主要是仔猪尖锐的牙龄咬伤或其他机械性损伤乳头皮肤引起感染 ,常发生于产后 5~ 30天内。采用“经乳头管注入氯霉素的”治疗 ,3~ 5日内可治愈 ,现介绍如下 :临床表现 :患猪乳房发红、肿大 ,触诊有坚实感 ,皮温增高 ,疼痛感明显 ,尖叫不安 ,泌乳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 ,乳质变为水样 ,呈淡红色 ,常伴有脓液。患病母猪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体温增高可达 41℃。治疗 :(1)采横卧保定 ,用 0 1%高锰酸钾液洗净患区内污物 ,尽量挤尽乳房内分泌物 ,用酒精消毒乳头 ,乳头管 ,乳头管口 ;经乳头管口向乳池内插入灭菌乳…  相似文献   

10.
母猪哺乳嫌恶症是母猪产仔后拒绝仔猪吸吮乳汁(吃奶)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生于初次分娩的母猪,往往由于敏感、兴奋、乳房创伤,尤其是仔猪吃奶时尖锐的牙齿咬伤乳头,引起疼痛而拒绝仔猪哺乳。 防治方法:对初次分娩的母猪,产前应经常按摩乳房,使以后仔猪接触乳头时母猪不致兴奋不安。仔猪出生后及时剪去乌牙。母猪喂奶时加强护理,防止仔猪抢食而咬伤乳头。如果母猪一旦出现过于兴奋不安,可考虑应用镇静剂(内服溴化钾5~10克,或肌肉注射氯丙嗪2毫克/公斤),以  相似文献   

11.
仔猪黄痢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 3d以内发病 ,发病率高 ,死亡率也高 ,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临床以病仔猪排出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特征。当一窝中有 1头乳仔猪发病时 ,就会迅速传染给全窝 ,如不及时积极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就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 ,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1 流行特点1 1 易感动物主要感染 1~ 3日龄仔猪 ,致死率很高 ,1周龄以上仔猪发病较少。1 2 传染源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菌由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产床、用具、母猪乳头和皮肤 ,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等时感染。发…  相似文献   

12.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艾希氏菌引起的仔猪哺乳期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它主要侵害10~30日龄的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也最严重,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给养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1.1母猪带菌大肠艾希氏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1.2仔猪生理特点初生仔…  相似文献   

13.
1把好出生关 仔猪出生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仔猪的体表,脐带从仔猪腹部3-4厘米处断掉即可。同时用碘酒消毒,防止感染而发炎。用打牙钳子掐掉出生仔猪的犬牙,防止仔猪吃乳时咬伤母猪乳头导致母猪拒绝哺乳。在打牙的同时进行断尾,以防止仔猪相互咬尾,用剪刀在尾根大约3厘米处断掉即可,并涂碘酒消毒,防止感染。仔猪出生后外界环境温度相对于母体来说变化很大。仔猪出生第一星期需要环境温度30-34℃,1星期后逐渐的降低环境温度,到30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冬季产仔一定要注意仔猪的御寒保暖,防止仔猪感冒,引起肺部疾病。仔猪出生后要尽快吃到初乳,初生重较小的仔猪(弱仔)放在乳头靠前的位置,初生重大的仔猪放在乳头靠后的位置。固定仔猪吃乳位置是防止母猪给乳时仔猪乱抢乳头,其次是母猪给乳时间非常短,每次大约16秒左右,防止个别仔猪由于争抢吃不上乳。母猪体大笨重,特别是初产母猪没有产仔经验,起卧时容易压到仔猪,仔猪出生时要有看护人员,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仔猪体内铁和硒的含量很少,从母乳中获得的数量也有限。仔猪出生后3天和7天时分别颈部肌肉注射“牲血素”(主要成分为右旋糖酐铁)和亚硒酸钠进行补铁、补硒,防止缺铁性贫血和下痢。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原因 1.1 仔猪咬伤母猪乳头 母猪分娩后,泌乳不足,窝产仔猪较多时,个别仔猪为争食某个乳头而打架。母猪乳头因被仔猪咬伤而发炎。  相似文献   

15.
弄清初生仔猪对母体乳头的占吮规律,有助于迅速固定乳头,提高仔猪成活率。我们选择二头经产母猪,均为七对乳头,同日分娩,产28头仔猪。观察从仔猪一日龄开始至乳头固定后结束,每日8~16时进行。占吮率设为:对该乳头仔猪吮乳的占据次数与母猪授乳次数的百分比。结果,一至七日龄平均占吮率分别为:48.7%、62.0%、79.1%、87.6%、95.4%、  相似文献   

16.
1产房进猪前严格的清洗、消毒并至少空舍5天以上。2母猪于产前一周进入产房,并做好体表的清洗和消毒。3分娩前对母猪进行体内外的驱虫。4加强对分娩母猪的护理和观察:对分娩过程较慢的,要分析原因,必要时注射催产素或人工助产,对人工助产的分娩母猪要注意工具消毒并于产后注射缩宫素和抗生素以防产后感染。5母猪产后要注意观察胎衣数和仔猪数是否相符、有无胎衣残留、恶露有无排尽等。6保护好母猪乳房和乳头。仔猪生后应去掉獠牙,并训练固定乳头吃奶,防止因争吃奶而咬伤乳头。仔猪的吸允能促进母猪乳房发育,尤其是初产母猪,一定要让仔猪均匀…  相似文献   

17.
1初生至断奶仔猪1.1保温防压初生仔猪护理的重点是保温,1~3日龄的适宜温度为30℃~32℃,4~7日龄为28℃~30℃,8~30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3℃~25℃,母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5℃~18℃,为正确处理好母猪、仔猪对温度的不同要求,产栏内应设仔猪保温箱(或栏),内吊红外线取暖灯泡  相似文献   

18.
1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特点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性疾病,是初生仔猪的~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排黄色液状粪便。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尿液排菌污染乳头和皮肤,乳猪吮乳、舔母猪时被传染,被感染的仔猪又成为新的传染源。本病多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开始1~2头发生,继而全窝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100%,特别是刚产的第2天就开始排黄水的病仔猪,  相似文献   

19.
1 抓好哺乳仔猪的初生关1.1 尽早吃上初乳,并固定乳头 根据实践,仔猪吃上初乳最迟不宜超过2h。固定乳头一般采用"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的方法,母猪哺乳时,让仔猪自己寻找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再对个别弱小的或留作种用的仔猪放在母猪前面的乳头上,把强壮的仔猪放在后面的乳头上,只要经过几次调整训练,即可达到固定奶头的目的。1.2 抓好初生仔猪的防冻、防压工作 必须准确掌握预产期,生产仔猪时,一定要有人接产。同时堵塞风洞、防止漏风,保持圈舍干燥,勤换垫草。为了防冻、防压可将初生仔猪放入箩筐内,筐内应放置…  相似文献   

20.
1产仔关母猪产仔时要精心护养,调整好室内环境,及时查看仔猪,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帮助仔猪都能够吃到初乳,因为产后3小时内的初乳中含有可以传递给仔猪的免疫抗体。帮助仔猪能全部固定的吃到乳头,如果乳头不够,可以把仔猪寄养到产仔较少的母猪。对个别弱小的仔猪要及早淘汰,避免饲料和人工浪费。仔猪出生后3日龄及时补铁,每头肌肉注射150ml铁剂,注射黄白痢疫苗。母猪和仔猪分开饲养,仔猪进入保温箱,定期哺乳。2断奶关及早断奶,即有利于提高母猪利用率,又符合仔猪的生长规律,促进仔猪生长,一般采取21~28日龄断奶,断奶不好易造成仔猪拉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