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虫夏草菌液体发酵培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培养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所分高培养的菌种和选出的液体培养基S31、a,在pH5.5、装量40%、温度18-20℃,转速100-12r/min,培养时间96h的适宜条件下,菌丝产量最高,菌丝于重达到0.028g/mL左右。  相似文献   

2.
发酵技术研究是探索冬虫夏草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对冬虫夏草发酵无性型菌株的鉴定及筛选、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固体发酵技术的开发和发酵产物的评价及应用等。就上述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以近十年的进展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深层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时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的深层发酵条件如pH、培养温度、接种量及转速的探讨及对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和无机盐的筛选,确定了其深层培养所需条件及最佳碳氮源和无机盐。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条件应为24℃、200r/min、pH5.0左右,接种量5~15%,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和氨基酸复合粉,最佳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氯化钙。  相似文献   

4.
对冬虫夏草菌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筛选出中国被毛孢菌YS-08-4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氮源A 60%,KH2PO4 0.23%,氮源B 2%,葡萄糖2.71%的组合为本项试验中最佳组合.冬虫夏草菌丝产量的优化数学回归方程为:Y=10.81121+1.72692X1+0.96675X3+0.68242X4-0.32857X42+0.53412X2X4-0.46237X3X4  相似文献   

5.
中国冬虫夏草菌液体发酵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液体深层培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隶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药用部位为菌核和子座。据报道,国内有30多个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在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及采用其无性阶段的发酵物代替野生冬虫夏草的研究,并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本文采用我所从云南德庆人工分离的虫草纯菌  相似文献   

7.
发酵型冬虫夏草菌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为主要原料,配伍麦麸组成固体培养基,接种冬虫夏草菌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加工冬虫夏草菌茶。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菌在茶叶为主料添加麦麸的培养基上长势良好,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菌茶粗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茶叶60 g、麦麸30 g、碳酸钙0.4 g、蔗糖1.2 g。在料水比为5∶3(w·v-1)培养基上,接种12%(mL·g-1)冬虫夏草液体菌种,24℃培养12 d,55℃烘干,粉碎包装。成品菌茶汤为酒红色,香气清淡,无絮状物沉淀,pH值7.28,菌茶粗多糖含量为7.566%,茶多酚含量为1.488%。  相似文献   

8.
以覆盆子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发酵温度、烫漂时间、装罐质量单因素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发酵茶澄清度的影响,研究了覆盆子叶发酵茶的最佳工艺,并通过小鼠动物试验研究了覆盆子叶发酵茶的保健功能。结果表明:覆盆子叶发酵茶的最佳工艺为烫漂时间5min,装罐质量160g,发酵温度40℃;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发酵茶的感官评价得分为94分,澄清度的吸光度值为0.158,重复性良好;同时利用小鼠对照试验验证了覆盆子发酵茶具有降血脂功效。该研究结果为覆盆子叶的深加工及丰富茶的种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7,(6)
选择四种天然的动物培养基栽培北冬虫夏草试验,比较其生长状况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桑蚕蛹为基质的北冬虫夏草子座密度大,粗细均匀,无畸形虫草产生,子座鲜重及干重显著优于其他基质,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不同培养瑟质上北冬虫夏草菌株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原纂形成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来源于柞蚕蛾的菌株蛾1在菌丝生长、子座鲜重、于重方面均优于其余菌株.其有效成分含量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灵芝发酵茶研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新坚  郑力 《食用菌》2000,22(5):41-41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灵芝茶产品,其中有的只有灵芝而没有茶叶,有的虽有茶叶和灵芝两种成分,但只是茶叶与灵芝简单的拼配。笔者研究的灵芝发酵茶,是继 1 995~ 1 997年与日本株式会社伊藤圆中央研究所合作研制冬虫夏草发酵茶之后,研制的新产品。本研究利用灵芝菌在茶叶基质中培养而成,使茶叶与灵芝有机的结合,成新型灵芝保健茶,为茶叶的深加工提供新的途径。1 灵芝发酵茶的工艺1 1 菌质的制备 灵芝菌在茶叶组成的固体发酵基质上生长,对基质进行分解并摄取所需营养,同时也合成新成分如灵芝多糖等,一方面基质为菌丝体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12.
一项利用福建当地食用菌和茶叶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功能性茶钦料的科研项目———《药、食用菌工程发酵茶研究》 ,于不久前通过鉴定。药、食用菌发酵茶是以中低档乌龙茶为主原料 ,添加少量天然可食用辅料 ,接种驯化过的适宜在茶叶基质中生长的灵芝、猴头、茯苓和冬虫夏草等药、食用菌菌种 ,经固体发酵工艺培养而成。药、食用菌工程发酵茶不是药、食用菌与茶叶的简单混合 ,而是药、食用菌菌丝在茶叶基质上充分发酵生长 ,是茶和菌的自然融合。专家一致认为 ,以茶叶为主要培养基质 ,接种药、食用菌菌种 ,按固体发酵工艺培养 ,研制出多种药、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李红 《食用菌》2015,(2):30-31
采用摇床培养方法,对北冬虫夏草液体菌种的配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配方1(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5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维生素B1 4片,加水1000 m L,pH8),培养天数为5 d,菌球上下一致、均匀、透明,接种后出草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王英超  李天俊  任健 《食用菌》2006,28(2):19-21
采用不同培养基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并对其在发酵不同阶段低温活性物质——淀粉酶、糖化酶、中性及酸性蛋白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淀粉酶、糖化酶、中性及酸性蛋白酶的活力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②发酵12~54h,培养基Ⅱ中的淀粉酶、糖化酶、中性及酸性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培养基Ⅰ;③发酵54~72h,培养基Ⅱ中的淀粉酶、糖化酶的活力仍然高于培养基Ⅰ,但培养基Ⅱ中的中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培养基Ⅰ。  相似文献   

15.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在24℃±1℃,180 r/min条件下,对蛹虫草菌进行液体培养,测定菌丝体干重,得到了最佳菌株是川草SC0341,而最佳液体培养基是麦芽粉培养基、最适pH 6.8、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的最佳用量为0.45%.并且确定麸皮粒型种可作为试验使用的良好试管菌种.用试验测得的最优条件下所得液体发酵培养基,在培养液中加入6 μ.g/mL的Na2SeO3,蛹虫草菌丝体硒吸收率达39.22%,菌丝体干重(1.00±0.05) g/100 mL.试验收获的蛹虫草菌丝体营养价值高、成本低,为中小食品企业研发功能型保健品添加剂提供了一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茯苓发酵茶利尿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别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5.53g/kg)、中(4.42g/kg)、低(3.69g/kg)三个剂量组。采用代谢笼养法。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茯苓发酵茶具有显著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茯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茯苓液体发酵的适用温度,摇瓶装置,摇瓶转速,培养基初始pH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茯苓液体发酵的适用为26℃,摇瓶装量为150ml/500ml三角瓶,摇瓶转速为100 ̄150rpm,培养基初始pH为5.0 ̄5.5。  相似文献   

18.
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灰树花进行液体深层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以玉米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添加无机盐KH2PO4、MgSO4、CaCC3和少量的琼脂最适合灰树花菌丝的生长。培养液pH6,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为25℃条件下,菌丝生物量达到150.5g/L。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20.
冬虫夏草     
种类和分类系统迄今记载的冬虫夏草有303种,加上其变种、品种、完全型的其他属的虫草,大约是330种左右。还有不完全型的虫草(蝉花、蜘蛛棒束霉,长虫草等)大约70种左右,总共400种。可是,这一些不一定都是认识了的。如果把300多种虫草加以整理的话,那么大概会减少到200种左右。此外,我手头待发表的虫草有30~50种左右。除我之外,加上其他研究者的虫草,不久将来整理出来的大约有250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