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五种不同出菇地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五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五种不同形式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白灵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外观表现不同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别相差1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在白灵菇栽培技术领域创新出了许多栽培出菇方式,这些出菇方式对于提高白灵菇产量和质量有其独特的优势,丰富了白灵菇栽培技术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河南省近几年白灵菇栽培过程中采用的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对每一种出菇方式的优劣性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白灵菇菌株TN01为试材,选取香菇、杏鲍菇、白玉菇3种食用菌菇根为原料配制外援营养液,测定各营养液主要成分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类型与浓度营养液对白灵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PDA培养基相比,适量加入白玉菇菇根提取液可提高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添加外援营养液对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的白灵菇子实体产量最高,小区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4.6%。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后对白灵菇子实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有提升的效果,但对亚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无促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 ,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 ,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 ,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 ,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 ,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技术 ,不仅使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 ,且出菇快、整齐 ,朵形好 ,产量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用不需要经过冰冻刺激就能出菇的菌株我们用过的白灵菇菌株可以分为二类 :一类菌株在生理成熟后一定…  相似文献   

6.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地试种白灵菇后发现,白灵菇出菇时间和产量难以把握,不是天冷价高无菇就是天热有菇价贱,种植收益并不高的问题。我们于2003、2004年的秋春两季,进行了不同接种日期的24个配方重复试验,在认真观察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将其栽培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种菇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冯国明 《食用菌》2007,29(6):55-55
白灵菇菌袋接受低温刺激、进入出菇阶段后,应加强现蕾阶段的管理,否则会因管理不当造成白灵菇菌袋上下乱现蕾,浪费营养,影响菇品商品性及产量。笔者根据栽培白灵菇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仅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方园艺》2007,(11):208-208
白灵菇菌袋接受低温刺激、进入出菇阶段后,应加强显蕾阶段的管理,否则会因管理不当造成白灵菇菌袋上下乱显蕾,浪费营养,影响菇品商品性及产量。根据大量培养白灵菇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建议,仅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对白灵菇在醋醩培养料上菌丝体的萌发时间、发菌时间、菌丝体的长势和出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醋醩培养基栽培白灵菇,可以显著缩短其菌丝体生长所需时间,显著缩短出菇所需时间,还可以显著提高白灵菇的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2.
李和平  张振喜 《蔬菜》2009,(2):16-17
白灵菇原产于我国新疆戈壁滩阿魏丛中,1998年前后开始商业化栽培,被定位于名贵珍稀高档食用菌。因栽培历史短,技术尚不十分成熟,造成纯菌率低,出菇率低,产量低,制约了白灵菇的规模发展。数十年来,笔者始终致力于解决原技术污染率高、出菇率低、产量低、不出二茬菇等问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白灵菇生产过程中疏蕾的劳动量,提高效率,探索白灵菇定点出菇技术。结果表明:处理b,现蕾面积减小,现蕾数量降低,节省用工,第一潮菇产量为235.5 g/袋,生物学效率58.9%。  相似文献   

14.
冯大军 《食用菌》2010,(2):16-16
<正>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菌袋接受低温刺激、进入出菇阶段后,应加强现蕾阶段的管理,否则会因管理不当造成白灵菇菌袋上下乱显蕾,浪费营养,影响菇品商品性及产量。根据大量养白灵菇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建议,仅供菇农参考。1培养培养料装袋时,应尽量将料袋装紧,不要留有空隙;菌袋菌丝培养阶段,应保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用菌》2013,(4):49-49
目前,白灵菇的生产方式有3种:季节性设施栽培、冷房或山洞错季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从近两年市场情况来看,白灵菇的发展现状不尽人意,首先是价格起伏很大,价位不是很理想,很多菇农种白灵菇的利润很低,究其原因,一是白灵菇的种植供大于求,菇农有货卖不了;二是技术不成熟,白灵菇的产量很低;三是白灵菇的商品性不理想,一级菇的比例太低。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白灵菇栽培历史较短,对白灵菇生物学特性研究还不够全面,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白灵菇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周期长、畸形菇多,极大地影响了工厂化生产企业及农户种植白灵菇积极性,制约了白灵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积温在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入手,研究积温在白灵菇不同发育阶段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生理成熟所需活动积温6.175℃/g,有效积温4.850℃/g;催蕾所需活动积温1.1925℃/g,有效积温0.6175℃/g;菇蕾发育至成熟的子实体所需活动积温1.325℃/g,有效积温0.925℃/g。旨在为从事白灵菇栽培的工厂化企业及农户提高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发酵料栽培白灵菇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伟 《食用菌》2002,24(6):23-23
白灵菇 ,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菇。白灵菇子实体洁白如雪、肉质细腻、口感脆滑、菌肉肥厚、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但由于白灵菇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 ,给人工驯化、栽培带来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所科技人员充分利用本地野生白灵菇资源 ,经过反复的摸索实验 ,掌握了一套大面积人工栽培白灵菇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栽培的白灵菇操作简易、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 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 ,以秋季播种 ,冬、春季出菇产量高、质量好。具备制冷设备的空调菇房可周…  相似文献   

19.
在白灵菇栽培实践中,笔者发现栽培袋菌丝长满后,即使给予最佳出菇条件也迟迟不出菇,即便出菇但其产量、质量均不令不满意。不少观点认为: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必须继续培养较长一段时间,待菌丝浓白、菌袋坚实、达到生理成熟才能进行出菇管理。但在具体操作中,菌丝满袋后究竟还需要培养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生理成熟,使之出菇率高、出菇较整齐,产、质量较高,笔者就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