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谷斑皮蠹在云南的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谷斑皮蠹在云南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为2.44,属于高度风险的有害生物,有必要在云南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苹浅褐卷蛾(Epiphyas postvittana Walker)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国家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虫,随着我国进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水果等植物产品的不断增加,该虫入侵我国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有必要对其入侵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对其入侵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苹浅褐卷蛾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综合风险值后确定其入侵的风险等级,苹浅褐卷蛾是对我国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综合风险值(R)为2.23,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建议相关部门针对苹浅褐卷蛾采取检疫管控措施,严防其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际通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从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5个方面构建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其入侵安徽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风险评估值(R)等于1.7,说明刺苍耳在安徽属中度风险的有害生物,应加大检疫强度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国外主要分布马来西来和泰国等地,国内分布于海南(已除灭)、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为尽早预防该虫传入,简要描述了水椰八角铁甲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方法,对水椰八角铁甲入侵海南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椰八角铁甲在海南省的风险评估值R=2.01,属于高风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风险值(R)为1.45,在我国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云南云杉长足大蚜在我国大部分区域具有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壮铗普瘿蚊进行入侵风险分析,评估其在我国的风险水平,为其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依据FAO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对壮铗普瘿蚊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其综合风险值(R),确定风险等级.[结果]壮铗普瘿蚊的综合风险值(R)=2.0,即壮铗普瘿蚊在我国高度危险,可能会严重危害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结论]壮铗普瘿蚊在我国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应将其列为二类检疫对象进行管理;壮铗普瘿蚊为入侵有害生物,非国内新种,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有害生物之一,如今已入侵我国台湾和大陆多个省。对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介绍,对其入侵江西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控对策,以期为江西做好红火蚁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栖白蚁是目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有害生物之一,许多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并分别在分类、形态、生物学、防治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研究的内容主要涵括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Light),分飞生物学特性及在防治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双钩异翅长蠹寄主广、适应性强、危害大, 是口岸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按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该有害生物进行入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双钩异翅长蠹入侵风险R值为2.55,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应采取强制性检疫措施,防止其传入、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0.
对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入境检疫物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 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 taliensis)和厚轴茶(C. 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 gymnogyna)  相似文献   

12.
长江刀鲚产卵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常熟江段刀鲚产卵群体肌肉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肌肉水分含量为(74.62±0.21)%,粗蛋白含量为(16.75±0.08)%,粗脂肪含量为(6.78±0.10)%,粗灰分含量为(1.49±0.02)%,能量密度为(7.21±0.04) kJ/g。刀鲚肌肉中含有l8种氨基酸,其总量占鲜样和干样的比例分别为15.22%和5999%,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5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0.53。测定了刀鲚肌肉中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7种,EPA+DPA占脂肪酸含量的8.27%。刀鲚肌肉中钙含量为(831±9.08)μg/g,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3.
 系统调查了4种不同种类石斛园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应用群落特征参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石斛园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群落特征及时间格局。结果表明,鼓槌石斛园昆虫群落结构不稳定,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等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球花石斛园、束花石斛园和叠鞘石斛园昆虫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研究结果为石斛害虫综合治理和生态调控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不同pH,温度、反应时间条件下,对松墨天牛和中国圆田螺两种动物体内纤维素酶系的组成和活性进行了分析;在纤维素酶系的3种底物同时存在下,分析了两物种中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松墨天牛和中国圆田螺体内均具有将纤维素降解为简单糖的完整纤维素酶系。松墨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系中各组分的活性均较中国圆田螺高;在对3种底物同时作用时,松墨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系活性也高于中国圆田螺,揭示了两物种的纤维素酶系的协同作用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寻求高活性纤维素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2007年对云南省丘北县辣椒田的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桃蚜、烟青虫、棉铃虫和斜纹夜蛾;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桃蚜的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平均每株11.3头;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在8月中旬,平均每株虫量3.9头、斜纹夜蛾3.0头。主要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平均每株虫量七星瓢虫0.82头、异色瓢虫1.3头。由于田间桃蚜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秋季辣椒生长期间对桃蚜可不采取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对不同豆种的产卵选择性、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豆粒上绿豆象的着卵率均达80%以上,且不同豆种粒上产卵量差异显著(P<0.01),卵在不同豆种上的孵化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孵化后,幼虫仅在蚕豆、绿豆、红皮豇豆、豌豆、黑豆、红小豆、大豆上可蛀入危害,蛀孔数分别为3.00±0.25,2.00±0.18,3.50±0.09,2.50±0.21,4.50±0.10,2.00±0.22,2.50±0.17蛀孔/豆,差异显著(P<0.05)。在蚕豆、绿豆、红小豆、红皮豇豆、黑豆、大豆粒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0.63±0.12)%,(54.84±0.09)%,(44.40±0.08)%,(46.33±0.11)%,(66.88±0.10)%,(45.71±0.11)%,(21.59±0.21)%;雌虫的产卵期分别为(4.24±1.58)d,(5.10±0.22)d,(5.40±0.26)d,(5.21±1.25)d,(5.30±0.38)d,(4.63±0.41)d和(4.30±0.80)d,差异不显著(P>0.05),卵历期分别为(5.01±0.15)d,(4.30±0.05)d,(4.10±0.08)d,(5.10±0.18)d,(4.30±0.07)d,(4.20±0.14)d及(4.51±0.16)d,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33.40±4.85)d,(31.60±1.78)d,(28.22±3.56)d,(30.91±2.49)d,(27.30±1.98)d,(29.50±1.93)d及(36.70±4.97)d,差异显著(P<0.05)。不同豆种上绿豆象雄虫寿命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虫寿命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0只绿孔雀和5只蓝孔雀的mtDNA细胞色素b基因516 bp序列, 结合已发表的孔雀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数据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以雉鸡和家鸡的同源序列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蓝孔雀群体内遗传差异程度低于绿孔雀,绿孔雀和蓝孔雀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数为21.417,净遗传距离为0.039±0.01,推断出绿孔雀与蓝孔雀的分化时间至少为2.96百万年,从而在分子水平揭示出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重建的系统树将所有序列聚为支持率较高的绿孔雀与蓝孔雀2大类群,显示云南的绿孔雀至少存在两种类型,且这两种类型可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而白孔雀和杂色孔雀在分类上则属于蓝孔雀类群。  相似文献   

19.
香石竹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石竹斑驳病毒(Carnation mottle virus,CarMV)是侵染香石竹的主要病毒。本研究从已鉴定的CarMV毒源植物中提取总RNA, 克隆外壳蛋白(cp)基因后构建pET30a CP重组质粒,并转入BL21(DE3)pLysS进行原核表达。通过对诱导温度、初菌浓度、IPTG的浓度等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目的蛋白在37℃, IPTG 终浓度为10mmol/L的条件下,诱导表达6h后获得最高表达量。采用割胶的方法纯化cp蛋白,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特异性抗血清。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与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及接种CarMV的香石竹样品均发生特异性结合。利用所制备抗血清对昆明地区的48个香石竹样品进行抽检,结果表明香石竹样品的带毒率为79.2%。本研究为大规模抗血清生产、检测应用和深入研究该病毒cp基因与寄主的互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绿豆象自由选择和无选择大豆种子两组试验,研究了绿豆象产卵量、羽化数量及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与大豆种子含水量的关系。在自由选择试验中,大豆含水量从6.5%上升到12.5%,绿豆象在大豆上的产卵量从85.00粒增加到352.75粒,羽化成虫数从14.75头增加到230.00头,羽化率从17.34%上升到65.15%;在无选择试验中,大豆含水量从6.5%到12.5%,绿豆象在大豆上的产卵量从117.50粒增加到到310.00粒,羽化成虫数从1950头增加到198.00头,羽化率从16.78%上升到63.83%。试验数据显示随着大豆种子含水量的增加,绿豆象产卵量、成虫羽化的数量以及羽化率都在增加,绿豆象更喜欢在含水量大的大豆种子上产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