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商州区鲜食葡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良种化、区域化布局,建葡萄种质资源圃;实行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制定生态技术规程;严格限产,提倡有机生态栽培,科学防治病虫危害;发展设施栽培,推动观光旅游葡萄产业快速发展;重视砧木使用,以长远眼光发展抗性砧木品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纪星”牌有机无机复合液肥简介有机矿化技术是在美国科技界40余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高科技技术.现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尖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世纪星”有机无机复合液肥是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合资生产的高科技产品.经省内多点在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花生、大白菜、辣椒、黄瓜、西红柿、西瓜、苹果、葡萄等多种作物上试验示范,该产品显示出如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世纪星”牌有机无机复合液肥简介 有机矿化技术是在美国科技界40余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高科技技术.现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尖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世纪星”有机无机复合液肥是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合资生产的高科技产品.经省内多点在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玉米、油菜、花生、大白菜、辣椒、黄瓜、西红柿、西瓜、苹果、葡萄等多种作物上试验示范,该产品显示出如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工商分局把培育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作为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增收致富的载体,通过采取提供市场信息、为经纪人"充电"、注册商标等措施,海州区工商分局先后打造出"锦翠"牌番茄、"兴顺"牌红提葡萄、"新坝"牌拿比特西瓜、"锦屏"牌山鸡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图为海州区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正在了解景观苗木产业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伊春市依托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几年来,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在产业结  相似文献   

6.
单涛 《新农业》2012,(15):21
葡萄产业是一个有效打破农业"二元结构"的复合型产业,它既是第一产业,是高效的种植业;也是第二产业,是高附加值的加工业;还是第三产业,是生态及文化观光旅游业。为提升葡萄的价值,马陆葡萄研究所从葡萄生态和文化中挖掘旅游资源,将第一产业与第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林果富民"和"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靖安果业发展新路。经过多年的转型与发展,靖安果业逐步摆脱原本传统而单一的发展模式,先后建成了绿色有机果品面积10.5万亩,现代果业示范园区2000亩,草莓、蓝莓、葡萄等6个休闲果业采摘游示范基地,形成了多品种开花、各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现代果业发展新格局。然而,强劲的发展势头背后,不禁会让人思考:靖安椪柑产业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末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有机食品足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这里所说的"有机"不足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足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就我市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认识、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畜牧业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济源市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保生态"的产业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畜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优化升级,促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为引领,发展思路清。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是云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省上下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六方面的工作,着力培育云茶、云花、云菜、云果、云药等重点产业。两年来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云南绚丽绽放,产业华章精彩呈现。"南方有嘉木,云茶饮四方。"云南是茶的故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含有蛋白质、有机酸、果糖、葡萄糖等多种营养物质。除此之外,葡萄用途也很广泛,除了可以直接生食外,还可以用于制罐头、制汁、酿酒等。目前,中国葡萄栽培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以露天栽培为主。露天栽培不仅极易受到病虫害、风沙、气候等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智能化、现代化水平较低,不利于葡萄栽培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因此,为了促进葡萄栽培产业发展,需积极探讨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及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6,(10)
正为提高葡萄种植水平,促进葡萄产业稳定发展,最近,浙江省象山县林业园艺学会组织规模葡萄种植户代表13人,赴天台、嘉兴、余姚等地葡萄种植基地考察学习。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嘉兴市秀洲区元和百亩精品葡萄示范基地、余姚市干焕宜葡萄农庄,并与基地负责人、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考察中,象山县葡萄种植户纷纷向三个基地负责人、技术人员请教探讨种植管理技术、销售方式等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深受启发。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兵团农垦科学院教授郭邵杰在第五师八十九团党委的邀请下,到该团葡萄园现场指导"厂"字型葡萄种植及推广。八十九团种植葡萄1.5万亩,是"北疆牌"葡萄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为促进该团葡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葡萄商品果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达到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目的,八十九团党委经研究决定,在今年秋季对原葡萄园区进行"厂"字型栽培模式改造,并邀请兵团农垦科学院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在中国·河西走廊第六届有机葡萄美酒节即将开幕之际,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委员会、河西走廊葡萄酒品牌营销推广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目前,甘肃省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小酒庄建设生机勃勃,生态效应、富民效应、强市效应逐步显现,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惠民富民强市特色优  相似文献   

15.
王秀琴 《宁夏农林科技》2021,62(1):62-64,70
宁夏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其中宁夏固原境内5条河流均为黄河支流,成为黄河流域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分析总结了固原地区以"生态与文明共兴"价值理念为引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将"全球性视角"和"地方性行动"有机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小流域治理的黄河流域高质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凉山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生态州"的总体思路,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产业作为凉山州的主要产业项目之一,已崭露头角,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西昌市是建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重点市,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而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生态环境视角首先依据发展水平、发挥作用以及政策形势,将1994—2019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推动有机食品发展和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次,总结凝练了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在面源污染源头防控、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扶贫及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产生的综合效益;最后,提出新形势下有机农业发展与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在发展生态经济、防控面源污染、助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以及生态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绿色发展引领大动作。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作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云南省集力投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工作,持续实施高位推进,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的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完善,"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项措施扎实落实,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8大重点产业农业产值、综合产值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迪庆州坚持以"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木本油料、食用菌、蔬菜、青稞(藜麦)七大重点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5月实现整州脱贫.  相似文献   

20.
为精准把握河南省葡萄产业发展状况,从生产现状(产量、面积、区域分布、品种结构、产值、生产组织形式、加工情况)、市场状况(市场需求、供应品种、价格走势、市场预测)、主要问题和对策、产业发展趋势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河南省葡萄产量和面积持续上升,种植区域遍布河南省各市县,栽培模式及标准化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河南省葡萄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区划不合理,品种结构较为单一,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种植区域分散,产业集中不明显,劳动力紧缺等。只有坚持"品种市场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省工化、资源节约化、果品安全化"原则,注重品牌发展,力争三产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河南省的区域优势,全面推进果品生产由传统"数量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推动河南省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