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特点出发,探讨提出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评价体系的雏形,并对评价体系的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及项目后评价3个阶段的评价指标加以充实,为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的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关键环节。为加快热带农业和热区农村经济发展,笔者从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及其主体着手,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应当以国家级热带农业科研机构为主导,政府、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地方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机构和农民积极参与,有效整合热带农业科技资源,提高热带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3.
1月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工作站、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前公司现代农业科技信息中心揭牌仪式在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前核心区举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杜丽清、广东农垦热带农业研究院党委书记谢季青,湛江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农垦局)副总经理(副局长)陈悦参加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4.
热带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在分析建设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为政府及有关科研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4月9日上午,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热带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在萨尔瓦多共和国农牧业部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萨尔瓦多大使欧箭红、一秘黄旭,萨尔瓦多农牧业部部长Orestes ortez及萨尔瓦多农业国际合作司、畜牧业司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30多人参加会议。中国热科院刘国道副院长及赴萨代表团成员参会。  相似文献   

6.
正3月6~7日,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亚洲区域办事处主任Dindo Campilan博士访问中国热科院,双方就合作办公室及联合实验室建设、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交流会由院国际合作处黄贵修处长主持,刘国道副院长出席会议。合作研讨会上,刘国道副院长回顾中国热科院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农业科技合作35年来取得  相似文献   

7.
热带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热带农业的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为政府和有关科研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手段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农业创新体系,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在相应的技术及技术体系,在科研、推广的组织制度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及约束条件分析入手,解剖现行农业科技体制弊端,进一步论证农业创新体系重要性,并从国家、省、地、基层4个层次提出分别建立农业知识创新体系、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农业知识传播体系、农业技术应用体系等一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际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体系组织构成、农业科技体系的特点和主要动向以及农业科研管理机制等问题。对新时期完善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促进上海农业科技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斐济时间3月29日,中国一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在斐济楠迪成功召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派出刘国道副院长一行7人参加会议。会上,刘国道副院长就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们关切的热带农作物生产和畜禽养殖的技术瓶颈和解决途径做典型发言,得到了中外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业的特殊性出发,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和作用,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开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宏观管理体系等四个子系统的基本内容,并对主要运行机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③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业研究作为新知识的生产者,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将农业研究有机地融入到农业创新体系之中,相得益彰。农业创新体系内农业研究的趋势是专注于市场需求的开发及运用,既要符合农业价值链的内在要求,又要采取特定的战略,以确保研究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研究作为新知识的生产者,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应用这些知识,从而将农业研究有机融入到农业创新体系中,相得益彰。农业创新体系内农业研究专注于市场需求的开发及运用,既要符合农业价值链的内在要求,又要采取特定的战略,以确保研究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本文阐述了农业研究的重要性,并从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农业研究,不断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持续创新能力和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的国际比较得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既有劣势也有优势,但中国农业整体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以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③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设施农业技术迅速发展,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手段不断改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食品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由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要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关键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因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于科技的产生与供给这条线索,可分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4个部分。通过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相关研究得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资金来源,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济基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学创新投入的规模与结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效益及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机制上;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其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关研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农业科技创新的组织制度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承担着创制科技产品的重任,相关研究的思路基本为在分析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措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输出,负责农业科技的供给,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模式、推广主体和推广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22月11日上午,由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教育部、海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