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要实现治理有效,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并促进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以哈尔滨市香坊区2乡10村17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根据文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了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评价指标16个,运用SPSS构建二元Logit模型探究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政治面貌、是否参加了农业合作组织、当地政府对农村的重视程度负向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其他指标均正向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治理意愿。其中,年龄在5%的显著水平上负向影响;文化程度、了解所在村庄事务的主要渠道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是否认可村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村委会干部认可程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乡村治理是否应该全民参与在10%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河北省48个村414个调研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变量中,是否为村干部(X_(03))、是否外出打工(X_(04))、受教育程度(X_(05))分别在0.01、0.1和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即农民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村环境改善投资的积极性越高;解释变量中,和谐因子(f_3)、信任因子(f_2)和交往因子(f_4)分别在0.01、0.01、0.0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社会互惠因子(f_1)在0.05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投资意愿,即农户间交往越密切、相互信任程度越高、社会风气越好,农村环境改善投资的积极性越高,绿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改善投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5.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选用2011—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生活条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从不同程度上都作用于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对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推动作用,且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依次递增。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北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南疆次之,东疆最小,农业与经济越发达地区正向作用越强。据此,提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电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虽然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仍未能实现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运用Logit模型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雇工人数、培训支出越多,农户参与农村电商的可能性越大;年龄越大的农民进行电商创业的概率越低,而农民受教育年限对电商创业则有正向影响。基于此,从财政支持互联网与物流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提出财政支持下深入建设河北省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缓冲就业压力、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现实途径.该文基于武夷山市统计年鉴及251户茶农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检验影响武夷山茶农参训的主要因素,以及新型职业农民核心要素对茶农收入的影响,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进行稳健型检验.实证结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地方产业具有正向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职业道德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素质与其收入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衡量指标,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评价影响到农民对于乡村振兴建设的满意度。本文关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影响因素,利用全国2 152个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Eveiw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民对新农合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比例,55%对新农合表示满意,37%则对新农合持有一般态度;年龄、文化程度、农民纯收入对新农合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说明提升文化程度以及改善人民收入,有利于提升新农合满意度;通过网络获取医疗信息便利度对新农合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强化了农民信息获取、便利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从而带动了人们对农村新农合的满意度;比照东北区域村庄,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村庄居民对新农合满意度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9.
稳住农村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本文以中国2005—2020年2 49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评估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并且在东部地区、市辖区和县级市该效应更明显,但是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在作用机制上,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从而促进农民经营增收和非农就业;并且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对该效应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检验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旅游的农民增收效应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图书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层次。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对乡村基层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乡村图书馆发展的策略,旨在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数字乡村建设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方法,深入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规模、范围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2011-2021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不断提升,但存在明显“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差异特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且这种溢出效应存在衰减特征,其中,400 km和900 km分别为空间溢出效应密集区和溢出效应边界的半径距离。因此,在利用数字致富的过程中需要明晰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破除地区间数字信息溢出壁垒。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要解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问题,农民创业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经过研究发现,互联网接入对农民创业决策有正向影响。与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农民相比,接入互联网的农民准备创业的概率高出约2.1个百分点;互联网接入对不同群体创业决策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女性农民、中年农民及低学历农民的边际效应更大。要大力鼓励农民创业,推动农村互联互通,分门别类、因人施育,增强农民创业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改厕成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2010—2017年的中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能够加强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推动作用;农村改厕可以通过降低痢疾发病率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农村改厕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依然显著,说明研究结论可靠。因此,中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加强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进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支撑,对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融合使用对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和分维度指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信息化基础支撑等主要影响因素与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均呈较强的正向关联性,其中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支撑情况对其影响最为显著。据此,为更好更快推动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提出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得益者,而农村则陷入贫困落后的境地。近年来,国家意识到农村的贫困落后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短板,乡村振兴的实施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企业等非农群体被更多地关注到,很少有人关注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群体的存在,以及对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困境入手,分析乡村振兴中增强农民主体地位意义与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在尊重农村主体地位与激发农民参与性方面提出参考意见,旨在培育乡村建设主体的自觉性,完成乡村建设由"外部催化"到"内部发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同。其中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村电力、医疗基础设施显著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强水利、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电力、医疗基础设施的维修力度,同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使其能更好地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数量关系。【方法】利用甘肃省14个市州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乡村振兴的指标体系,然后测度了甘肃省各市州的乡村振兴指数,最后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结果】甘肃省各市州乡村振兴水平参差不齐,兰州、嘉峪关和陇南居于领先位置,临夏和甘南乡村振兴水平最低;农村金融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显著影响因素,农村金融发展有效提升了甘肃省乡村振兴水平;农村金融发展程度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存在着正向关系,但不是生活富裕显著的影响因素。【结论】因此,应继续强化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正向效应,以农村金融重点支持产业兴旺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扩大农村金融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辐射和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凝聚、引领和赋能效应,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的“红色引擎”。以江西省S市革命老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的方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模型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红色资源渠道越丰富,党员和群众越愿意主动了解红色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学习意愿强烈;红色资源的吸引力越大,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越大;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被拉大,农村人均收入和城市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大力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应该更加密切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