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黄河湿地林区主要鼠类群落,2014—2017年采用捕鼠铗捕捉的方法,调查贺兰县湿地林区鼠类群落。结果表明:贺兰县黄河湿地林区主要鼠类群落结构为东方田鼠+黑线姬鼠+仓鼠;东方田鼠是该区域的优势种,黑线姬鼠为次优势种。不同年份黄河湿地林区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西华镇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特征,本研究于2022年5-8月,应用夹夜法(每月1次)调查了该区的鼠密度及其数量配置,并研究了该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啮齿动物群落密度均大于5%,属中等偏重危害程度,其群落结构为长尾仓鼠(占比最大)+朝鲜姬鼠+黑线姬鼠;整体上看,西华镇草原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5-8月)逐步升高;在调查期间,该区啮齿动物群落的繁殖能力较强,不同鼠种的性比均小于1(北社鼠除外),说明雄性的活动量大于雌性。本研究为科学制定区域性综合防控策略,实现对草原鼠害的高效、安全防控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陕西秦岭西部林地资源,针对近年来时有严重发生的鼠害,2017—2020年,在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林区采用捕鼠器捕捉法,调查研究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鼠类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危害树木种类、时期,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等,结果为该林区鼠类主要有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3种,其中大林姬鼠是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次优势种,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害鼠数量天然林多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鼠害春季重于秋季,主要危害椴树、槭树、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等树种,啃食树木基部树皮等;陷阱法捕鼠效果好于笼捕法。  相似文献   

4.
2016年4—7月调查张广才岭东麓农林交错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组成;采集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在有限食物资源条件下,观察其对5种温带林木种子的选择性;通过测定种仁营养成分分析其取食偏好。结果表明:农林交错区啮齿动物多样性较丰富,黑线姬鼠是优势物种,比例占50.65%。5种树木种子营养成分的差异很大;黑线姬鼠对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的选择指数分别为3.52、2.51、2.40,显著高于山杏Armeniaca sibirica(0.34)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0)(P0.001),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喜食毛榛、红松、蒙古栎,厌食山杏,不食胡桃楸;对种子优先选择次序为红松,蒙古栎,毛榛,山杏,胡桃楸。  相似文献   

5.
于2015年10月,在老爷岭山脉的牡丹峰针阔混交林开展了利用不同诱饵捕获棕背Myodes rufocanus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饵的平均铗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麻花、火腿肠、瓜子、花生,平均笼捕数依次为麻花、瓜子、花生、火腿肠,且诱饵对棕背笼捕的捕获效果影响较小。4种诱饵的笼捕捕获率均略高于铗捕捕获率,但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相同诱饵条件下鼠笼与鼠铗对棕背捕获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郑雄  李波  蒋光权  王周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69-71,85
2005年10月,采用铗日法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112只。根据植被状况把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通过各种小型兽类捕获率和所占总数比例分析出各群落内的优势种,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个群落间的相似性;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得出以下结论:保护区内的小型兽类中,社鼠、四川短尾鼬和龙姬鼠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在人工林,人工+次生混交林以及次生天然林中,小型兽类物种相对丰富,而在海拔较高的高山灌丛中相对较少;人工+次生混交林的多样性最高,次生天然林的均匀度最高,这两种生境群落的相似度最高,反映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较好,人工与天然林混交的造林方式也能较好的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对柴河林区鼠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带主要害鼠捕获率较低;针阔混交林带主要害鼠捕获率较高。在鼠害防治工作中,对黑线姬鼠占优势地区,鼠的数量年周期变动为低峰年和中年的,不必采取防治措施,数量为高峰年应重点采取预防和防治措施。对大林姬鼠和平鼠占优势的地区,害鼠数量低峰年时,对部分易发生地块进行防治,鼠数量中年和高峰年时,应大面积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和11月应用铗日法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01只,隶属于2目3科10种,其中社鼠38只,刺毛鼠18只,数量居前。按生境的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小型兽类群落,采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的优势度指数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分析这些群落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灌木林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阔叶林生境最低;灌木林生境与针叶林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其次为竹林生境与农田生境;生境中的草本层盖度以及边缘效应是影响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辉南林区森林鼠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害鼠种类主要是棕背鼠平,约占全部森林害鼠种类的72%,其余为红背鼠平、大林姬鼠等。害鼠密度与林木被害程度显著相关,当铗日捕获率在1%~5%时,林木被害率在3%~10%之间;当铗日捕获率在6%~15%时,林木被害率在11%~30%之间;当铗日捕获率在16%以上时,林木被害率超过30%。森林害鼠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度变化规律,且与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植物、天敌、人类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磐石县落叶松人工林中布铗4034铗次,捕鼠5种228只,黑线姬鼠为优势种;林木害鼠东方田鼠和棕背(鼠平)喜欢选择低郁闭、阴坡、幼林、平绥坡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了解吉林省上营森林经营局水曲柳林地森林害鼠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2014年4月~10月每月采用铗日线法对水曲柳幼林和成林中森林害鼠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进行调查1次,并统计调查结果。水曲柳林害鼠种类有3种,即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东方田鼠。黑线姬鼠为主要害鼠。幼林地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以前峰为主的双峰型曲线;大林姬鼠和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后峰型曲线。成林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以后峰为主的双峰型曲线;大林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果】红外相机调查累计工作量为14 715相机工作日,共拍到5 383张动物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隶属6目10科的15种野生兽类和8目17科的33种野生鸟类,以及2种家畜。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8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1、3、3和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动物依次为帚尾豪猪(拍摄率CR=7. 23)、白腹巨鼠(CR=4. 96)、鼬獾(CR=2. 54)、白鹇(CR=2. 60)、野猪(CR=1. 17)。调查中记录到的霜背大鼯鼠、倭花鼠、白喉矶鸫等11个物种为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红外相机记录到大量人类活动的照片,表明该区域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结论】本次调查提供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初步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尖峰岭地区仍然分布有众多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人类活动给该区域野生动物带来影响。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现阶段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多样性状况,于2020年4月~2021年7月在该保护区设立5条样线和3个样点,并布设21台红外相机,进行鸟类专项调查。该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45科146种,其中样线法和样点法记录到124种,红外相机记录到54种。记录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鸟类群落组成主要以东洋界(57.53%)、留鸟(64.38%)为主。保护区鸟类优势种为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栗耳凤鹛(Yuhina castaniceps)。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分别为:3.578、0.742、14.466,与广东省内同类保护区康禾、古田以及海岛型保护区上川岛对比结果较优。通过对以上的数据分析讨论,为保护区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主要森林害鼠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落结构是鼠类群落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鼠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害鼠的分布特点,对控制害鼠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对吉林市大旺林场森林鼠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鼠类群落组成简单,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以大林姬鼠为主要害鼠,其年度有较大变化,林木种子或果实易遭受危害;落叶松林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害鼠;水湿地周围的水源涵养林以东方田鼠为主要害鼠;吉林市的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随植物的丰富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盆周山区鼠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川西北盆周山地鼠类群落结构、不同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相似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黑腹绒鼠、社鼠、高山姬鼠,龙姬鼠比例最大,是各群落的优势种;多样性,均匀性最大的为农作区的C群落,相似性最高的是人工林区的A群落与C群落。 鼠类群落结构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研究鼠类群落结构,阐明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群落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此类研究国外较早(Hafney,1977),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报导(刘季科等,1979;钟永勤等,1981;张洁,1984;蒋光藻等,1989),但均为草原、荒漠、平原和北方的研究。笔者于1989年6月到1991年6月间对龙门山东南侧,南到什邡,北至平武,东南与成都平原相邻的盆周山地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过度放牧、适度放牧和禁牧3种不同放牧方式下对啮齿动物主要鼠种捕获率、群落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放牧方式对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啮齿动物主要种捕获率、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在3种不同放牧中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1)主要鼠种捕获率:5月份和9月份在3种不同放牧方式下捕获率没有差异,7月份捕获率在过度放牧区和禁牧区间出现了差异,但不显著(F=3.44,P=0.10)。(2)Patrick丰富度指数:5月份和9月份在3种不同放牧方式下物种丰富度指数没有差异,在7月份过度放牧区与禁牧区间差异显著(F=10.33,P=0.01)。(3)Shannon-win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5月份和9月份在3种不同放牧方式下Shannon-win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无差异,在7月份过度放牧区与禁牧区间Shannon-winner指数差异显著(F=6.02,P=0.04),Simpson指数在过度放牧区与禁牧区间有差异,但不显著(F=3.58,P=0.09)。(4)Pielou均匀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3个月份在不同放牧方式下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泰山中天门林区鼠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泰山中天门林区的鼠类群落,分析了各鼠种的生活型,并探讨了多样性、均匀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鼠类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泰山中天门林区只有一个鼠类群落,可命名为社鼠十黑线姬鼠群落,该群落在不同植被环境中分化出相应的亚群落。当鼠类持续高密度时,会给森林的更新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天然红柳林Tamarixramosessima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西部的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部分地区 ,是重要固沙植物。在腾格淖尔 ,除了有红柳盐生灌丛群落 ,其外部还分布着盐爪爪盐生荒漠群落、白刺盐化荒漠群落、芨芨草盐化草甸群落、红砂草原化荒漠群落 ,它们是在盐渍土上形成的荒漠植物群落。由于鼠类的危害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甚至死亡。 2 0 0 2年 6月对达茂旗腾格淖尔天然红柳林区的啮齿动物进行了调查 ,调查面积 10 0hm2 。对于夜间活动的啮齿动物采用夹线法 ,即每条夹线布放 5 0只标准板铗 ,行距 5 0m ,铗距 5m ,用白面、素油和在一起作饵…  相似文献   

19.
以套网振落法在"蜀南竹海"毛竹竹冠采到昆虫113种(类),隶属于13目,54科.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中优势度最明显的为同翅目类群,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内,其相对多度为30%~51%,其次是蜘蛛类,相对多度为19%~43%.昆虫亚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同翅目的一种小绿叶蝉(Empoasca sp.),且该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4个调查样地林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趋势为Ⅲ号样地林区》Ⅱ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为Ⅱ号样地林区》Ⅲ号样地林区》Ⅳ号样地林区》Ⅰ号样地林区,表明Ⅱ号样地林区由于环境条件和林相特点致使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其他林区大.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6月和8-9月.以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内主要类群的物种数和多度为变量,对不同样地林区4~10月的7次调查样本进行群落季节格局的最优分割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分割数为5,该分割将群落的季节动态区分为5个时期,该划分基本反映出竹冠主要害虫的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年变化和竹林季相的关系,对于指导毛竹害虫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掌握长白山的针叶混交林森林群落,在和龙市采取大样地调查方法选取典型样地,进行乔木、灌木、草本的现地调查。结果表明:乔木林中,以红松、臭冷杉等针叶树种为优势种,株数和蓄积量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62%和68.67%,伴随紫椴、槭树类阔叶树种,株数和蓄积量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9.15%和18.93%;灌木以长白忍冬、暴马丁香、柳叶绣线菊为优势种,株数占38.75%;草本以山芹、白毛羊胡子草为优势种,株数占66.32%,表明该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