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面评估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00—2013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和面板数据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增长显著,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缓慢,对农业增长贡献低;农业技术效率有恶化趋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人均农业产出增加呈现U型变化趋势,工业化能够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业投资并没有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函数是表明农业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技术性关系。目前,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农业生产函数形式,被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是 Cobb—Douglas(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农业生产与工业或其他产业不同,它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农业生产函数也必须注意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在对农业生产函数定式化时,如果将各种自然条件因素一一都包含在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这样,在模型推断时往往很难获得较理想的参数估计结果。因此,本文通过利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将多项气候条件因素归结为两个综合特性值,导入生产函数中,以替代多项自然条件因素。通过1981年农业横断面实际资料对农业生产函数的估计试验,表明在生产函数中导入综合气候条件特性值是处理气候条件因素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并能够使农业生产函数模型获得更理想的统计推断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气象灾害会造成各种农业损失。基于此,本文结合肃宁县不同气象灾害种类特征,分析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确保粮食高产丰收,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近年来,极端天气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不断扩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暴雪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逐年加剧,使得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是绝收。气象灾害的出现加重了农业病虫害,使得农民经济负担不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5—2019年不同省份农用地流转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层面考察了农用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户收入三者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其中的中介效应机制。同时还将全国各地划分为东部、西部、中部3个区域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加快农用地流转不仅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还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可以作为农用地流转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中介变量,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从分样本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不同地区农用地流转都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均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几乎都成立。但西部地区农用地流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以及农业机械化对农户收入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物耕种的化肥施用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基于1996—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小麦和玉米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小麦和玉米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低下不仅阻碍了其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化肥价格、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户的种植规模和农户获得的技术培训是决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政府实施的增加农民农业收入、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有助于提高化肥施用的技术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而对具有环境污染效应的农业生产要素的补贴政策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高施肥技术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加强和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注重市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能力,成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收入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根据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农户收入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可持续生计资本作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湖南省的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本对湖南省农户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再次是社会资本,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建议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农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建设、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体系等途径,改善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状况,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都匀市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利用都匀市国家观测站1970—2019年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都匀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都匀市年平均气温为16.0℃,距平值在-1.7~1.1℃,气候倾向率为-0.114℃/10a,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28.4℃,距平值在-2.5~1.2℃,气候倾向率为-0.121℃/10a,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7.5℃,距平值在-1.4~1.1℃,气候倾向率为-0.013℃/10a,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时间呈中度相关,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时间呈显著相关,年极端最低气温与时间呈微弱相关。都匀市年均气温下降与极端气温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应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气温监测与灾害预估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灾害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结构与分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农业机械化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增收以及内部收入结构差异的影响,以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主要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分位数模型检验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结构和分配效应。【结果】农业机械化表现出一定的增收效应,促进了农民总收入的提高;在主要收入来源上,农业机械化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发现农业机械化具有收入分配效应,缩小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其中农业机械化促进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收入的提升,中低收入农民从中获益更多。【结论】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加大农业机械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发挥其在促进农民收入包容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京市郊区345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首先,农地流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地流出则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地流入概率每增加1%,家庭人均收入提高67.55元。其次,农地流入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收入作用不显著。农地流出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作用分别为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作用不显著。因此,农村家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且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政府应继续鼓励北京市郊区农村农地流转,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力度,提升农村农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而耕地流转是农业规模经营有效途径。基于对福建省43个国家级和省级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专项调查,随机抽样1000个农户调查样本数据,用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民经营适度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流转面积对农业收入正向显著影响,家庭农资对农业收入正向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对农业收入正向显著影响,资源禀赋是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完善耕地流转政策;降低耕地流转成本;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的第一次改革是联产承包,把集体经营变成了统分结合的体制,农民分散经营。那时,不同地区农民之间有一定的收入差距,但同一地区的农民基本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从那时起,农民开始了一场跑步竞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整体都得到了提高,但农民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了,大多数的区域、村  相似文献   

15.
参与专业合作社是当前许多农户面临的一项新选择,而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是影响其行为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收入差异视角,利用江苏省的入社农户调研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基本呈正态分布,多数农户评价一般,总体满意度不高,均值只有2.992,而随着收入水平上升,满意度也相应提高。从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因素来看,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是正向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农业生产人数呈显著的反向影响,年龄、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年贷款金额、获政府补助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则没有显著影响。从农户分组情况来看,家庭农业生产人数和承包土地面积对所有组的农户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前者是反向,后者是正向,其他因素对各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则不同。因此,提出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合作社收入分配制度、精准政府公共资源投入、鼓励农户土地流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户样本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严格评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其中对种植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计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异质性效应,即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地区贫困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家庭规模经营是实现高效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途径,农户规模化经营意愿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经营规模。以河南省偃师市的三个典型乡镇作为研究区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运用Logistic函数模型对农户家庭的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禀赋、生产经营要素、政策和地区特征等因素对当地的农户规模经营有显著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的结果提出,要提高农民教育程度,增加农户收入,鼓励青年投身农业生产,完善政府融资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Ward聚类法将长江干流10个省(市)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然后分别利用这2个地区内省(市)农民收入的面板数据构建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研究土地对农民总收入、农民务工收入和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会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获得,但是会阻碍农民务工收入增长,对农民总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经济不发达地区土地不仅会促进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也会促进务工收入增长,对农民总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达地区应该加速土地流转,不发达地区在推进土地流转时应该适度合理、谨慎推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贡献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文章还比较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在不同的分位点对于非农业为主农户和农业经营为主农户各自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各个分位点上,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非农业为主农户的贡献率要高于对农业经营为主农户的贡献率。【结论】该分析对西部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和不同从业类型的农户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差距是中国城乡收入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高等教育是培养优秀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中,教育资源的投入起到了显著作用,并且有效提高了其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就业,进而缩小城乡人均收入的差异。利用我国2008—2020年的31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探究农村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在粮食安全提高的影响下是否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表明:(1)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显著作用,其中中部地区的作用最大,而东、西部地区相较于中部地区的效果较弱。(2)在农村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效应中,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中介作用,这一点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农业发展水平进步、农村地区振兴、农民收入切实提高提供参考,最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