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分类上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病羊组织涂片、血液涂片经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可见菌体两级浓染,呈两极着色。病菌通常存在于病羊的血液、内脏器官、淋巴结及病变局部组织和一些外表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内。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挡力不强,对单调、热和阳光敏感,用通常消毒剂在数分钟内可将其杀死。本菌对链霉素、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以及磺胺类  相似文献   

2.
<正>一、呼吸道疾病鼻炎是因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菌感染的结果,巴氏杆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兔鼻腔黏膜内,当温度、湿度适宜时,巴氏杆菌病菌就会大量发作,幼兔、青年兔、成年兔比较敏感。夏季高温时表现为打喷嚏,鼻腔内流出脓状分泌物,前肢经常擦  相似文献   

3.
王景俊  兰代河 《农技服务》2014,31(7):173-173
<正>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一种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锁喉风或肿脖瘟。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发病率达40%,死亡率在5%左右[1]。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2-3],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治措施等介绍如下。1病原猪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  相似文献   

4.
刘鹏 《新农业》2015,(1):39-40
<正>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传染病。本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疾病,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多以败血症、鼻炎、肺炎和中耳炎等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本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多为散发,有的呈地方性流行。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可污染草、料、饮水、笼具、场地等。一般通过呼吸道、  相似文献   

5.
采用恩诺沙星与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或磺胺-6-甲氧嘧啶(SMM)联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巴氏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巴氏杆菌对蒽诺沙星敏感,链球菌对恩诺沙星中度敏感;4种病原菌对SMM及SMZ大多属中度以上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巴氏杆菌对SMZ已产生耐药性。恩诺沙星与SMM联用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现相加作用,而对金黄色  相似文献   

6.
浅谈猪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又称猪肺疫。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姬母萨式法或美兰染色镜检,见菌体多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很像并列的两个球菌,所以又叫两极杆菌。2流行病学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7.
<正>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给牛的养殖造成影响。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  相似文献   

8.
早春蛋鸡防禽霍乱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霍乱病的病原体是巴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类,巴氏杆菌又分为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并有四种不同的免疫学特性,对家畜和家禽的危害很大,临床发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型,在早春季节温度差较大,冷暖变化突然,流行传染性也较大,现将山东省文登市-蛋鸡养殖场饲养的开产鸡发生了巴氏杆菌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猪肺疫在兽医临床上又称猪巴氏杆菌病,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最急性病例呈现出血性败血症变化,咽喉部急性肿胀,高度呼吸困难:急性病型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慢性病例常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1病原特点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巴氏杆菌属,两端钝圆、中央微凹的短杆菌,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无芽孢,无鞭毛,产毒菌株有荚膜。病变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氏或美蓝染色后镜  相似文献   

10.
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传染病。本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疾病,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多以败血症、鼻炎、肺炎和中耳炎等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本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多为散发,有的呈地方性流行。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可污染草、料、饮水、笼具、场地等。一般通过呼吸道、消  相似文献   

11.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多为败血症经过,表现剧烈下痢,剖检可见肝脏有坏死灶,心包液增多等。巴氏杆菌可侵害各种动物和禽类,鸡鸭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禽业带来很大损失。病禽和带菌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均可成为传递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建始县某梅花鹿养殖场死亡4例梅花鹿,通过对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可见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的菌落;通过细菌生化鉴定结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动物接种实验复制出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相同的病变。因此,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在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对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4.
于千桂 《北京农业》2012,(10):33-34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即30%~70%的健康家兔的鼻腔黏膜和扁桃体内带有这种病菌,平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时或家兔的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相似文献   

1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水貂的危害是极大的,特别是早春气候变化突然的季节,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繁殖、适宜侵入机体发病的流行时期,如果环境卫生搞不好,就会引起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因此,在配种结束后应做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卫和污染物的清理工作。1形态特性巴氏杆菌可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对水貂致病的主要类型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形态为两端钝圆,中间微鼓;长1.0~1.5μm、宽0.3~0.6μm,  相似文献   

16.
有的农民在庭院中饲养畜禽,将鸡舍、兔笼放在一起,低暗潮湿,粪便遍地,疾病共患,造成鸡死兔亡。究其原因,主要是鸡兔混养,病菌相互感染所致。兽医学认为,禽霍乱和兔巴氏杆菌病,都是由同一病源——多刹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抗病能力低,较易感染此菌而暴发禽霍乱,病  相似文献   

17.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8.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称新鸭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一种耐药性强的革兰氏阴性菌—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一种急性、接触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相似文献   

19.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一层黏液样的荚膜多糖,是其重要的结构成分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细菌粘附于宿主表面,增强细菌的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结构与脊椎动物的糖胺聚糖(GAG)相似,都由重复的二糖单元聚合形成线性多糖链,这是该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进行分子伪装、抵抗吞噬和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多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荚膜的血清分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结构、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功能、荚膜多糖的分子合成机制、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调控机制,共5个方面。依据荚膜抗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分为A、B、D、E、F共5种荚膜血清型。A型荚膜GAG成分是透明质酸、D型是肝素、F型是软骨素,分别由其相应的二糖单元[β-葡糖醛酸/β-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α-乙酰葡糖胺]、[β-葡糖醛酸/β-乙酰半乳糖胺]重复构成;B型荚膜多糖是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某种结构形式聚合而成,E型荚膜多糖的成分与化学结构尚不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B型、D型、E型和F型荚膜多糖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分为3个不同的功能区,R1、R2和R3;R1区负责转运荚膜多糖,R2区负责单糖的活化和荚膜多糖的组装,R3区负责荚膜多糖的修饰(磷脂替换);根据R2区结构和基因数量的不同又可将5种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分为两类:A型、D型、F型为I类,R2区含有4个基因;B型和E型为II类,R2区含有9个基因,且利用R2区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可以通过PCR方法快速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GAG在细胞质中生成,由R1区编码蛋白所形成的ABC转运体输出至细胞表面,末端糖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细胞壁紧密结合,形成菌体表面的粘液状荚膜;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GAG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位于R2区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决定了活化单糖的种类和组装后荚膜多糖的类型。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R1和R2区形成一个操纵子,转录方向一致,而R3转录方向与其相反,两者的启动子区域均位于R2和R3区域之间的DNA序列上;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过程受Fis蛋白正向调控,翻译过程主要受Hfq蛋白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20.
鸡卡氏杆菌的分子鉴定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3年Christensen等将过去归为输卵管炎放线杆菌、禽溶血性巴氏杆菌及鸭巴氏杆菌的细菌归为巴氏杆菌科中的一个新属——卡氏杆菌属。卡氏杆菌主要引起产蛋母鸡发病,可以导致输卵管炎、卵巢炎、腹膜炎、败血症、心包炎、肝炎、肠炎和呼吸道疾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