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旅游度假何处去森林公园欢迎您湖南的森林公园湖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区省份,是我国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最早的省份之一。从1982年起至1995年的14年间,共建立起了34个森林公园(包括一个狩猎场)。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9个,国际狩猎场1个,省级...  相似文献   

2.
以产业集聚为视角,对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业竞争力内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有较大差距存在。影响省域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子包括规模实效因子、企业活力因子、经营绩效因子。对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而言,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9.811%、17.655%、13.285%,对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贡献最大的是规模实效因子。省域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的提高强调各项要素协调、均衡发展。当前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前5名包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在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地区,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地区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扩大,提高相关要素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产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也是衡量旅游产业的重要指标。以中国大陆31个地区2010~2014年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数据为例,综合利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分析等方法,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产业的聚集程度,找出了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森林公园为对象,研究其旅游效率,为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基于DEA的效率测算方法,选择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为产出变量,森林公园面积、当年投入资金和职工人数为投入变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工具DEAP2.0版本软件中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效率测算模型,以国家林业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我国大陆各省森林公园数据为依据,测算各省森林公园2009—2013年各年不变规模下的旅游效率。然后,基于供给需求理论,选择森林公园所在省级区域的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GDP、高级别旅游资源密度、森林公园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以及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资金投入强度、劳动力投入强度等为自变量,旅游效率为因变量,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因素,其中回归分析模型中的自变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因变量数据来自于第一步的测算结果。【结果】1)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从2011年开始逐年提升,但各省区间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省区各年份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存在较大波动。2)利用Stata 12.0软件对回归分析模型依次进行个体效应检验、时间效应检验、Hausman检验及异方差稳健检验,得出模型存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且随机效应效果优于固定效应,最终确定采用双向随机效应模型(显著水平为5%)。3)利用异方差稳健的GLS估计方法对所建立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人口密度和林地森林覆盖率(5%的显著水平)、城镇化率(10%的显著水平)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和资金投入强度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5%的显著水平);高级别旅游资源密度、森林公园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产生不显著的正向影响(10%的显著水平);劳动力投入强度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产生不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2009—2013年,中国森林公园资源的旅游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但各省之间森林公园的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省份森林公园效率的年度波动较大;地区人口密度、城镇化比率、旅游资源水平、森林公园密度、交通发展水平对森林公园的效率起着正向的影响作用,而资金投入密度对森林公园的效率起着显著的负相影响,这一点与人们关于森林公园资本投资作用的认识相悖。本文提出了提升我国森林公园效率的一些建议,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间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以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主的12个省份的森林旅游经济和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均有待提高。中国森林旅游经济与地区生态环境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上稳定发展,耦合协调度基本低于耦合度,华中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最高,西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整个系统基本处于由良性耦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最终阶段,11年间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的省份占比增加,华东和华中地区保持高水平耦合稳定发展,东北地区耦合程度下降。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平稳,整体属于失调衰退类型,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31个省份均属于森林旅游经济效益滞后发展,生态环境带动森林旅游经济发展。因此,提出了在推进森林公园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推动绿色产业来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新概念,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已风靡全球,占据了世界旅游市场份额的30%以上,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目前,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张家界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森林公园,目前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到2004年底,全国森林公园共有1540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达到565处,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的首选场所。据统计,我国森林公园门票收入为主的年直接旅游收入超过了50亿元,森林公园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延安市自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延安第一个森林公园-延安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多方的努力,全市目前已经批准建立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3个(延安、劳山、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面积达20546公顷,从事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职工110人。2007年,延安和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720万元。据统计,“十五”以来延安市政府和国有林业局(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嬗变的历程、路径和动因,从中总结实践启示,为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方法】借助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将森林公园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分析,在国家与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及森林公园价值转向的多重路径中划分森林公园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森林公园数量变化、建设资金来源结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量化分析,总结归纳森林公园发展嬗变的内在逻辑。【结果】1)近40年中国森林公园经历了“林业多种经营项目(1982—1991年)—林业第三产业(1992—1997年)—多维度发展的林业绿色产业(1998—2010年)—自然保护地和社会公共事业(2011年至今)”的嬗变历程。2)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的嬗变路径可以归纳为:“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地”的属性变迁;“经济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的功能演变;“逐利—逐绿—逐义”的价值转向;“封闭—开放—融合”的格局转化。【结论】1)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嬗变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结为:追求社会公正的变革、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愿景和“好生活”图景。2)中国森林公园依然面临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带来的管理复杂化、与...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山野、城郊和城区3种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社会经济和出游特征进行了统计学上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森林公园应进行经常性的游客调查,把握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自身客源市场的特点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山野型森林公园应以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产品为主体;城郊森林公园应逐渐完善度假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度假旅游者重游;城市森林公园则应在不断推出能吸引所在城市居民的新的休闲和娱乐旅游项目,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以突出自身特色.在市场营销上,山野型的森林公园要以省外国外客源市场作为营销的重点;城郊型的则以省内其他城市居民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作为主要营销对象;城市型森林公园则应该注意吸引到公园所在城市的机会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森林公园类型划分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南省各森林公园所处的地形地势和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山岳型森林公园、平原型森林公园、水城型在林公园、城郊型森林公园。并针对各类型森林公园的特点,提出了不同开发管理措施,为森林公园建设部门提供步考。  相似文献   

11.
文中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值应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空间网络;对网络强度、关联性、中心性和核心—边缘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整体空间的关联性和网络强度有逐步优化的态势;大部分省域森林公园旅游联系较少、规模较小,仅有小部分省域旅游联系较多、规模较大;华北和华东一直处于核心区,但核心区正逐步向华南和西北等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主题公园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以芜湖方特东方神画为研究对象,以携程旅行网旅游者网络评论为基础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剖析了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记忆的特征与规律,进而提出了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主题公园自身特色、持续"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我国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的要求日益紧迫 ,尤其是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建设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强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工程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游园指数"评价指标包含景区人流量、景区环境、景区周边设施等静态指标和综合实时天气及交通状况等动态指标。由游客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森林公园"游园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并以现有的国家规范、行业规定以及相关研究确定评分标准。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宫森林公园和广东省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园指数"指标评价体系可以广泛应用到森林公园及部分郊野公园中。文章最后对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出建议:各森林公园应该加强自己在自然及人文知识方面的传播与普及;各公园应注意旅游品牌的建设,应该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和自身优势,发展健康旅游产品增强自身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特点以及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介绍基于WebGIS技术开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介绍WebGIS技术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该系统构建实现面向旅游爱好者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交流和面向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域范围内森林公园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结合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侧重研究了影响森林公园布局的因素。结果发现森林公园的布局与森林资源的品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受着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园的建设特色和维护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此归纳出影响区域内森林公园布局的因素并解决因素分析所应用的技术方法。最后针对哈尔滨市域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布局提出了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浅谈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森林公园的向导式旅游解说和自导式旅游解说。为森林公园的旅游解说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增城依托白水寨风景区旅游资源,辅以南香山森林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中新森林公园、白洞森林公园、正果湖心岛、鹤之洲湿地公园等森林公园,进行增城森林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与旅游体系建设,并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促进了全市旅游业迅速发展.文章结合增城市森林旅游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其森林生态旅游景观构建,提出...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分别采用旅游发展指数(TDI)和生态足迹法对2003-2017年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并对二者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年度增速有轻微波动,2008,2013,2014,2017年TDI值位于趋势线以下,而2007,2010,2012,2015年TDI值处于趋势线以上。森林公园总生态承载力持续提高,且自2015年以来出现显著大幅提升;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持续下降态势,但2008和2013年下降趋势减缓,2014年以后连续出现降速减缓,并在2017年实现增长。森林公园生态承载力与旅游发展水平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旅游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总生态承载力与旅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水平和生态效益均有明显提升,但仍不能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更面临着品质化和中高端化旅游需求的严峻挑战。发展森林公园旅游应进一步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保护和开发的界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寻找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带动了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发展和建设,东莞市清溪亚公山森林公园属于典型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本章以东莞市清溪亚公山森林公园规划研究为例,分别从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理念,旅游产品、旅游组织,植物景观,道路交通、道路绿化等方面内容,针对清溪亚公山森林公园的开放需求、资源特色及生态完整性,提出最适合东莞市清溪亚公山森林公园发展的途径,在保存、恢复、创造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成清溪镇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周边城镇居民森林休闲旅游的新热点,运动休闲、康体娱乐的新空间,为东莞市清溪亚公山等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