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构建本土化的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对于促进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构建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均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政府规划与市场运作相统一是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坚持土地发展权移转收益归属的农民倾向与尊重土地发展权初始设定的政府权威是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基本性规定。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但农民的收益主体地位不容动摇;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的实现方式可以设计为土地发展权授予、土地发展权出让、土地发展权国家购买与土地发展权市场转让等形式,基于不同的政策目标其移转过程可以更加复杂;耕地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未来应用的两大政策目标与应用领域。此外,推进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还要做好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美国土地流转制度作为研究主题,回顾了美国土地流转演变过程及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架构,分析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土地抵押贷款制度、土地发展权和土地信托制度运行模式。旨在通过对美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分析,为完善中国农业土地流转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耕地缺乏有效保护的最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农地发展权的规定,分析了设立农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其立法应明确规定农地发展权,完善农地征收制度,以限制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及土地经营者非法占用滥用耕地行为,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是国外一种新兴的土地管理制度或政策工具。英美法3国的制度具有比较大的典型性。英国实行土地发展权国有化,美国开创了市场转让和国家购买两种最主要的移转实现形式,法国则实行法定上限密度制度。英美法3国土地发展权及其移转制度,在土地发展权的法律性质、移转制度实施背景和一般性框架等方面有一定共性,同时在权益归属、价值取向、移转实现方式和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异性。比较分析英美法3国的土地发展权及其移转制度,对于把握土地发展权及其移转制度的一般性规律以及构建中国本土化的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38-1044
连片贫困农村地区利用土地脱贫致富的途径有3种,即征地、增减挂钩制度与虚拟地票制度。从土地发展权来看,虚拟地票制度最有利,如果配以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可以最大限度获得扶贫资金。连片贫困地区虚拟地票制度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建设用地指标缺乏等发展权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地票资金培训进城人口以及建立产票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地发展权是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权利,设立农地发展权并合理其价格,既可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又能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采用CVM方法对发展权进行了定价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在定价理论模型构建过程中,研究考虑了地块异质性、农地可发展性等对发展权定价的影响并做出了相应的假定,在实证研究中,通过农地发展权购买意愿的调查结果确定武汉市各远城区农地发展权价格。  相似文献   

7.
在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发展权概念、归属等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农村居民点土地发展权按照实物发展权和虚拟发展权配置,并从流转平台、流转主体、流转方式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发展权流转制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42-6545
我国的土地权利体系中没有设定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的缺位导致农地保护成效差、土地征用中土地增值利益分配不公以及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土地规划难以执行。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应当归属于土地所有权人。我国土地发展权的实现应当采取土地发展权移转和国家购买土地发展权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国情实现土地发展权利益的公平分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土地发展权的相关概念及在中国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运用对比分析法将浙江省在土地发展权方面的尝试与美国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和得失,为今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发展权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明显加快.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日趋强烈,城乡交错带逐渐成为我国土地利用问题尤其是耕地保护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在分析城乡交错带耕地保护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城乡交错带建立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耕地非法转为宅基地的现实表现,对产生这种结果的种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控制农村耕地非法转为宅基地的对策,以期为农村建设中节约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最终实现农民发展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青  陈志刚  周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62-18364
科学确定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标准及其分配方案有助于提高相关利益主体保护耕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并结合对全国层面的实证评估,设计提出了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补偿分配方案。结果表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耕地发展权的价值体现。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实际,补偿的具体标准可以根据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耕地转为最佳利用方向的土地价值与原正常市场条件下农业用途的土地价值的差额测算确定。而考虑到耕地保护行为对于农民和地方政府而言都存在着机会成本,因此对于耕地保护补偿金的分配可以根据农民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权损失按比例确定。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的现状,并通过构建经济学数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可交易耕地发展权制度创新后的耕地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结果认为:现有配置机制下无法实现耕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率,而在引入市场交易机制的创新下,耕地资源可实现最优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行宇  杨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9-9961
回顾了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的过程,并将其划分为启动阶段、确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并从耕地承包经营、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整治制度对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耕地保护的目标、制度、模式、主体和监管方式等方面对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土地发展权的概念,介绍了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土地管理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土地发展权创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了土地发展权在《土地管理法》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点围绕重庆市土地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研究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法等,基于土地发展权"控制与保护"的核心价值考量,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基于土地发展权实现思路的深化改革问题及方向。研究结论表明:重庆当前需重点关注"公平与效率"、"局部与整体"、"计划与市场"、"发展与保护"四大问题,在后期改革推进过程中,特别注重改革制度协调、市地发展权实现、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和土地发展权收益的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18.
杨振  韩磊 《世界农业》2020,(7):25-31
当前,制约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转向结构、从数量转向质量,粮食产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其支持政策体系也需要顺势转型。美国粮食支持政策转型的制度路径表现出更加注重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加突出支持政策的市场化导向、更加注重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需要兼顾农户土地发展权利进行政策设计,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以降低制度成本为高质量供给形成激励,以耕地保护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地发展权价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楠  陈淑慧  李臻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94-16196
通过综述前人的观点,界定了农地发展权的含义以及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内涵:农地发展权是改变农地原来的使用性质,变更为建设用地的权利;农地发展权价格是指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后,建设用地的价格减去原来农地的价格、开发农地的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润后的价格。运用土地经济学原理,阐释了农地发展权价格产生的机理,主要是农地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农地发展权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分析了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用地价格、建设用地价格、城镇土地的供需矛盾、土地用途、农地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雯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14-9216
从介绍土地发展权的涵义出发,阐述了创立土地发展权的意义并对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具体设计,指出今后应首先明确土地发展权的界定及其归属,进而在该基础上加深对土地发展权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