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一粒小桑葚,缘何受到世界瞩目?日前,时隔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申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周年,"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山东德州市夏津县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家和组织的专家代表以及各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研讨会,群策群议,共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夏津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素有"中国椹果之乡"的美誉。境内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现有百年以上古树两万余株,是中国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中国)交流会在山东省夏津召开。会议总结了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成绩与经验,并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决策和农业部2017年国际合作工作要点进行部署。会议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是关乎未来的遗产,做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农民群众、科研机构、社会企业等共同努力,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守住并光大这份宝贵遗  相似文献   

3.
<正>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2017年6月5~6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成功召开。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中国1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所在地及7个候选地主管部门、部分农业部GIAHS专  相似文献   

4.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悠久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开展。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其项目进展,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促进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种遗产和土地有关,翻译过来称为"农业文化遗产",提醒着我们的乡愁,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其中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中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  相似文献   

7.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重要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化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深度研究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众多成就,发展成果效果显著。正在一步步朝着"政府主导、多方管理、多方参与"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建立评价体系、名录和资料库,加强申报工作。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日是世界上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数目最多的两个国家,比较分析两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保护措施可以为相关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和中日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从国际、中央和地方政府3个层面分析比较两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措施。中日两国农业文化遗产在遗产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也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两国的保护与管理措施也较为相似,日本在产品开发、旅游发展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结合方面所做工作更为细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完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0年来在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领导组织下,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GIAHS)取得了丰硕成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在32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占了11个,位居世界第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驻蒙古、朝鲜、中国代表Percy Misika10月13日在浙江青田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总结及‘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授牌十周年纪念会"上致辞并高度评价说,"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人类的祖先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自2002年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亚洲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文在总结亚洲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展的基础上,将亚洲农业文化遗产分为物种资源、耕作制度、复合系统、农业工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6种类型,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亚洲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闵庆文  何露 《古今农业》2014,(2):117-120
正4月7-10日,由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联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公室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遗产和土地有关,翻译过来称为"农业文化遗产",提醒着我们的乡愁,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其中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遗产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产核心区一个客栈经营者的访谈,分析乡村旅游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碰撞和冲突,并从遗产整体保护与有序开发、梯田旅游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升级等角度讨论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让这个高寒贫瘠地区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凝结着江南水乡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在山东德州夏津黄河故道,6 000多亩古桑树群造福一方,树起了生命屏障,创造经济效益……2018年4月19日,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外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FAO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联合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已经有13个国家的31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各个国家的不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通过不懈努力,在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途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分析国外各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并从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与发展规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国内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得中国农业文化再一次得到世界认可,这对于中国农业发展以及世界农业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把植根于悠久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活着的历史",农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机构代表处(简称粮代处)是国家唯一专司农业外交工作的驻外机构,是中国农业、粮食及扶贫领域的重要对外窗口,代表中国政府直接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等国际粮农三机构开展多双边农业外交与国际合作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农"工作的新思路,要着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发展山东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对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15,(1):75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主题展览于2014年10月25~28日在青岛举行。本次展览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颇具特色的专业展区,旨在宣传农业部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主要成果与成效,展示我国传统农耕的智慧、魅力与奥秘,提升遗产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农业文化遗产展区总面积400 m2,主要包括展示区、展销区与洽谈区三部分。展示区通过稻田养鱼、茉莉花与茶种植实物模型、侗族大歌与江南小调民俗表演和图文展示等方式,呈现了农业遗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