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农药作为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在甘蔗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导致的生产成本攀升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推进甘蔗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是推动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甘蔗绿色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分析我国甘蔗生产化肥、农药施用现状入手,系统梳理已有的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并针对当前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①加强规划引导,改变传统化肥农药施用观念;②加强科技攻关,开发新型实用绿色高效产品;③加强推广应用,促进减施增效技术落地落实等措施;旨在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甘蔗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目标,有力推动甘蔗产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为切实解决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的问题,国家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两减专项")。两减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力争到2020年,项目区  相似文献   

3.
正为切实解决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的问题,国家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两减专项")。两减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力争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  相似文献   

4.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评估研究项目"期间研发应用的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为评估对象,运用专家组多重相关性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北省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体系与项目目标体系、环境体系、经济效益体系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体系与环境体系的耦合度最高,与目标体系的耦合度次之,与经济效益体系的耦合度较为不稳定;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与耦合度类似。建议后续推广中进一步加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对实现化肥减量、稳产和增效的贡献与稳定性的考量,防御减施增效技术可能带来土壤质量退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18年,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在龙胜县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南亚热带稻区特色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区域示范,主要采取农业、物理、生物措施并配以高效低毒农药的病虫防治方式,以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通过一年的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全国     
《新农业》2018,(22)
正11月2日,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32家国内知名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机构的90余名专家、研究生走进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康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地,观摩酒泉市戈壁农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问题已引起政府和技术部门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抓好化肥、农药双减增效,对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经多年摸索和实践,我们以从源头上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本报讯日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及沈阳农业大学在沈阳联合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减"专项——"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粮丰"专项——"辽宁半干旱半湿润区雨养玉米、灌溉粳稻规模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水稻主要栽培品种上肥药减施增效技术,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水稻大田生产管理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和水稻病虫害防治模式,并通过科学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对水稻肥药减施增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从而形成了一套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示范结果表明,肥药减施增效技术可较常规栽培模式减少肥料用量25%以上、减少化学药剂用量19%以上、节省部分劳动力,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对减少金山区单季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托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实施,伊宁县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减氮增施氨糖可力土壤修复菌剂、聚谷可力微生物菌剂、活菌活土微生物菌剂等新型肥料的减肥增效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从而筛选出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模式及新型肥料,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推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助推农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存在轻简化智能施肥技术缺乏、高效智能化施肥机械装备不足、缺少绿色环保增效肥料、有机替代技术推广困难、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开展了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从化肥减施、肥料增效、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生物炭施用、科学轮作、机械施肥等方面总结了黑龙江省肥料减施增效技术实施情况,概述黑龙江省肥料减施增效相关举措,并从强化政府部门统筹管理职能、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肥料减施增效研究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论述了在青稞种植的过程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使用情况,希望为西藏青稞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响应国家政策落实、农业生态保护和青稞减施增效技术普及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定西市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提出一套定西市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模式,包括优良品种、施用有机肥和菌肥、实施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朝阳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化肥农药过量、盲目使用带来的成本增加、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化肥农药使用新技术宣传培训,改变农户用肥用药习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迫在眉睫,探索、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用性强的培训模式,用于培训新型农业主体,壮大高素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带头推广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为扎实推进《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实施,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减量控害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了《2017年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开展莲雾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试验,在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5%以上的基础上实现莲雾化肥减施增效。本研究以三亚南鹿农庄莲雾为试材,常规种植管理为对照,设置了有机无机复合专用肥部分替代化肥、专用型莲雾炭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以及全程智能水肥一体化试验区,并观测莲雾产量、肥耗、单果重、SPAD值、优等果率以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化肥减施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所有减肥处理均能提高莲雾单果重以及莲雾产量,其中在化肥减少17%的条件下,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的产量提高了31.8%,单果重提高了8.7%,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57%,肥耗降低了37.1%,其化肥减施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在猕猴桃生产中,果农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度比较高,施用量过大,利用率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传统的药械和农药施用技术比较普遍。在以优选品种,测土配肥、平衡施肥,利用农业、生物、物理技术进行绿色防控,机械化高效生产为核心技术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下生产的猕猴桃,平均产量增加了\{8.4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针对新疆棉花种植过程中农药的减施增效技术进行了归纳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实现棉花的绿色安全生产,推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上海市闵行区葡萄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葡萄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对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技术要点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抓好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的综合防控、选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采用设施栽培、实施物理防治和安装性诱器等。该技术经葡萄生产上应用示范,可使每667 m~2化肥减量49.0%,每667 m~2农药减量91.2%,且可提高葡萄精品果率,每667 m~2产量高达600 kg,每667 m~2节本增效2 663元。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在龙胜县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南亚热带稻区特色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区域示范,主要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并配以高效低毒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以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通过1年的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水稻增产6.3%,农药施用量减幅6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19.6%,节约用工成本750元/hm~2,增加收入3 36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