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废旧塑料与木质纤维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是塑料资源重复利用、降低WPC制造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简要介绍了废旧塑料的分类、来源以及危害,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废旧塑料制备WPC的概况,综述了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预处理木质纤维、原位增容改性等提高植物纤维/废旧塑料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方法,并对利用废旧塑料制备WPC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废旧塑料基WPC的研发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的阻燃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总结了近几年WPC用阻燃剂及阻燃处理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性及与WPC的相容性,展望了今后木塑复合材料在阻燃剂改性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再生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塑复合材料(WPC)具有比单独的木质材料或塑料产品更优异的性质,是木材的理想代用品。从固体废弃物中分离出木材和塑料进行复合,不仅可以减缓废弃木材和塑料对城市环境的潜在污染,而且也适应了现代材料复合化发展的规律。文中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木塑复合材料方面所进行的研究情况及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塑复合材料(WPC)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应用领域,其影响因子有木质增强填料(种类、含量、形态及预处理)、热塑性塑料基体(类型及预处理)、偶联剂、含水率、成型方法及环境因素等。文中综述了上述影响因子对WPC力学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乔英杰 《林业科技》1992,17(1):40-42
木塑复合材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中的热塑性树脂为母体,加入木材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多种化学助剂,经高温混炼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可代替木材和部分金属,广泛用于各个领域。1 国内外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与进展60年代初,世界各国就开始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产品刚一问世,即受欢迎,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改性中的3个重要因素,即木塑比例、阻燃剂种类和阻燃剂的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塑比例对材料的综合性能影响最大,木粉与塑料的比例提高时,材料的耐水性能提高,而材料的阻燃性能降低,静曲强度降低;在不同种类的阻燃剂对材料的阻燃性能改性实验中,复合磷氮类阻燃剂效果最佳;阻燃剂的添加实验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的量增加,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内结合强度加大,而耐水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木塑复合材料(WPC)因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疏水性及低成本等优异性能已得到广泛应用。WPC的性能决定其应用领域,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结构决定。因此,研究WPC结构与性能间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指导作用。文中概述了国内外有关WPC微观结构表征的主要技术,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木塑复合材料是一种具备环境友好性以及良好性能的复合材料。开发具备电磁功能的木塑复合材料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进一步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在概述常用电磁功能助剂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其电磁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导电型、电磁屏蔽型和抗静电型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电磁功能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及行业现状;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助剂分散性差、导电机理不明确、界面结合受影响、产业化难推广等问题,展望电磁功能型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电磁功能型木塑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永明  王清文 《林业科学》2012,48(8):143-149
木塑复合材料(WPC)是一种兼具有木材和塑料双重优点的新型复合材料,在建筑、家具、装饰、运输和汽车内衬等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增强木质感,商业化WPC产品的木质纤维填充量在40%~60%,甚至超过70%。这种高的木质纤维填充量造成了WPC挤出加工困难,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流动及表面撕裂等现象的出现,由此导致产品质量差,加工效率低。目前,人们对这种高填充体系下WPC熔体的流变行为尚不完全理解,更是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高填充体系下WPC熔体中木质纤维材料与木质纤维材料之间、木质纤维材料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相互作用增强,其中木质纤维材料(种类、尺寸、填充量)、聚合物基体的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润滑剂、偶联剂都是该复杂体系流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高木质纤维填充体系下WPC的流变行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WPC的配方设计、工艺控制、加工设备升级和模具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该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其力学性能,以及国内外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为加快我国木塑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采用KBr压片法对杉木/聚丙烯(PP)复合材料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杉木特征吸收谱带为1740~1730、1610~1590、1270~1260、1060~1050以及1040~1030 cm-1,以PP在1377 cm-1处吸收强度(I)为内标,对木塑复合材料(WPC)中木粉含量和杉木特征峰相对吸收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木粉含量与相对峰强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选取I(1060-1050)/I1377、I(1270-1260)/I1377为回归变量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和以I(1060-1050)/I1377、I(1040-1030)/I1377及I(1270-1260)/I1377为回归变量建立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木粉含量的预测值和参照值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校正决定系数(R2c)超过0.98,验证决定系数(R2p)超过0.96。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准确性较高,预测相对偏差范围为0.9%至7.4%,其中三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准确性稍好于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这对进一步推动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木塑百叶窗的性能、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周辉  冯莉 《林业科技》2014,(2):32-34
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和静压试验,对由不同物料配比所得到的木塑复合材料动态弹性模量和静态弹性模量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程度,从而获知各因素对材料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由相关性分析得知,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弹性模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之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木塑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木粉/聚丙烯复合板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气味检测、红外光谱和热失重法,分析出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原因在于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应用碱处理、预涂偶联剂、掺入吸附剂和增容剂等方法对木粉进行预处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木粉压制的WPC,其气味等级可达到上海某汽车制造企业PV 3900标准3.0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木塑复合材料的常用阻燃剂类型(主要指无卤阻燃剂)、阻燃处理工艺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现状,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木塑复合材料在阻燃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苯乙烯(PS)的混合比例,设计了7种制作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案,HDPE∶PS分别为0∶10、1∶9、2∶8、3∶7、4∶6、5∶5、10∶0。按照不同设计方案,选用相应的挤出工艺参数制作木塑复合材料型材,按照塑料检测标准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找出最优的配方工艺。  相似文献   

19.
微发泡木塑复合材料耐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不同木塑比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天然耐腐性能。结果表明:①木塑复合材料的天然耐腐性能为强耐腐等级,受菌侵染后质量损失率随着木粉含量的提高而增大,但均小于3.5%,方差分析表明,木粉含量对试件质量损失率的影响高度显著,指数函数y=a×exp(x/b)+c对5种木塑材料的平均质量损失率拟合结果较好,决定系数R2为0.923 58;②通过SEM和DSC分析,木塑材料受菌侵染后,主要是木质材料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20.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增容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志玲  王正 《木材工业》2005,19(3):12-15
木/塑复合材料是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之一.从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即界面增容着手,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增强木/塑界面相容性是木/塑复合材料产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之一,引入具有增容作用的组分对推动木/塑复合材料产业化意义重大;而研制适用的生产设备、开发不同树种木材和其它植物纤维与不同种类塑料在较高纤维含水率下复合所适用的新型增容剂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