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鸡绦虫病是鸡吞食了含绦虫幼虫的中间宿主(蚂蚁、甲虫、蚯蚓和陆地螺蛳)而感染的一种蠕虫病,每年仲夏时节中间宿主繁多,因此本病发病率也高,给养鸡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杆菌(Clastridium Perfringens,C.P)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1周龄以下的幼鸡,多发生于2~8周龄,特别是3周龄以下的鸡。以发病突然、急性死亡为特征。本病最早Parish(1961)发现与英国,目前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斯里兰卡、日本及我国等世界各地均有大批发生或零散发生。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本病列为肉食鸡的重要疾病之一,并给予高度重视。 1 病因 关于鸡坏死性肠炎,许多研究者都报道过野外病例  相似文献   

4.
郭玲  陈宝利 《中国家禽》2006,28(18):29-30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本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本病发生后引起蛋鸡产蛋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辽西地区发生本病较为严重,现对鸡传染性鼻炎在辽西地区血清型进行调查及鉴定,为辽西及其周边地区该病的预防、治疗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ILT)是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春秋交替季节多发,各日龄的鸡都可感染,以成年鸡多发. 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并咳出血性渗出物.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 本病的特点是传播快、死亡率高.该病一旦发生,对养鸡业危害较重,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的一些地区已有此病发生和流行的报道.因此,了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时的防制本病,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青年鸡、雏鸡和雏火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表现为精神不振、厌食、间歇性腹泻、震颤和重度虚弱.剖检以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出血为特征.本病从1988年以来,传播迅速,几乎席卷了世界上所有的养鸡国家,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国自1979年以来,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报道有本病发生,1988年以来,在全国不同类型鸡场发生严重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15):28-28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flus paragallinarum)所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鸡主要以鼻黏膜发炎、流鼻涕、眼睑部水肿和打喷嚏为特征。在温和病例,本病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量下降。而在严重病例,特别是与鸡败血霉形体(MG)、禽痘(FP)、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霍乱(FC)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疾病并  相似文献   

8.
冬季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许多传染性疾病均会引起呼吸道症状,鸡群若出现呼噜、喘息、咳嗽、甩鼻、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会引起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死淘率增高.本病又称鸡败血霉形体病、鸡败血支原体病,其病原是败血霉形体.它可感染鸡和火鸡等家禽.各种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但以寒冬和早春最为严重.全年各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冬及早春最为严重.如单纯败血霉形体感染,一般只有轻度呼吸道症状,此时的发病率高,但死亡一般只有10~30%.本病在老疫区和老鸡场(舍)常呈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 (TVP)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 ,也称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腺胃型传支 )。我国于 1 994年发现于江苏省的海安、东台、盐城等地 ,并分离和鉴定出病原。随后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辽宁、浙江、四川、福建、黑龙江等地也发现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秋季多发。本病没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 ,以蛋雏鸡和育成鸡发病较多而严重 ,肉鸡发病较少 ,主要侵害 2 0~80日龄的小鸡。该病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在 3%~95 %之间 ,且传播速度较快 ,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危害养鸡…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咳嗽、喷嚏和发出气管啰音。1931年 Scbalk 和 Hawn 在美国首先报道本病。我国早在50年代就有本病的报道,近年来有扩大流行的趋势。目前在国内,肾病型 IB 已成为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 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鼻炎的血清型调查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本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生和流行。本病发生后可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引起幼鸡发病和死亡,另外是雏鸡在早期感染本病,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或对其他疫病易感性增高,引起雏鸡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semophilus Paragallinarum)引起的鸡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和眼结膜发炎等为主要特征。由于本病常为混合感染,所以多年来忽略了对该病原体的检查。1931年,De Blieek分离出病原体,从而证实了IC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临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雏鸩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引发继发感染或导致免疫失败,二是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由于鸡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在内脏中(内脏型痛风)或关节中(关节型痛风)均有尿酸盐沉淀。仔鸡、育成鸡和成鸡都能发生。 1.发病原因:本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与鸡的日粮有关,而且与鸡的肾脏机能障碍有关。长期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鼻炎 ( 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的鸡上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引起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育成鸡的生长受阻 ,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 ,北京、四川、西安等地先后报道了该病的发生 ,证实了副鸡嗜血杆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9.
鸡弧菌性肝炎(Chickens Vibrionic Hepatitis,简称CVH)是小鸡或成年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及慢性经过.本病最早于1955年由美国的Delaplane等发现,分离出病原菌,并复制了本病.1958年Peckham将本病正式命名为禽弧菌性肝炎.随后,加拿大、荷兰、德国、意大利及瑞典相继报道了本病.我国发生此病是近几年的事,武汉市的付公谱(1994)报道了青年罗曼蛋鸡发生弧菌性肝炎、同年,山东的战荣善、上海的还庶也相继报道在青年蛋鸡中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20.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4.1 流行(?)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4.2 病原 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