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北京电网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减小输电线路的保护角;装线路避雷器;安装并联放电间隙;杆塔接地网改造和模块降阻;加装可控放电避雷针;安装耦合地线等综合的防雷技术措施。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则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  相似文献   

2.
热线征答     
《农村电工》2023,(1):60-60
电力线路防雷的措施编辑同志:请问电力线路防雷的措施一般有哪些?(山西省黎城县李路平)李路平同志:电力线路防雷的具体措施如下。(1)保护线路导线不遭受雷电的直击,具体措施为采用避雷线、避雷针或将架空线路改用电缆。(2)在线路受雷击后不使线路绝缘发生闪络,具体措施为改善接地电阻,适当加强线路绝缘水平,架设耦合地线,在杆塔安装避雷器。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遂川县属山地丘陵地带,雷害天气特别多,输配电线路频遭雷击,严重影响了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而以往采取的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加装耦合地线等防雷措施,虽然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需要巨额投资,且技术上实施较为困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配电网架空线路防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氧化锌避雷器,虽逐渐出现各种新型防雷措施,但对各种防雷措施的优缺点、安装点和差异性的系统性分析较少。同时,现有配电网防雷策略多将关注重点放在避雷器或者保护金具等电力设施上,对与之配合的安装过程管控、运维要求等重视不够,无法充分发挥防雷设施作用。为确保防雷装置选型合理、安装到位、运维及时、  相似文献   

5.
陈进 《农村电工》1999,(5):23-23
运行经验表明:配电网的雷害事故约占整个电力系统全部雷害事故的70%~80%。因此,必须加强配电网的防雷保护工作,才能保证供电的安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 配电线路的过电压保护 电压在3~10kV的架空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往往造成绝缘子击穿和导线烧断事故,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的线路最为突出,所以必须在绝缘薄弱点增加必要的防雷保护设备。个别特别高的杆塔、铁横担、带有拉线的部分杆塔和终端杆等绝缘薄弱点,应装设阀型避雷器或管型避雷器进行保护。对于两条线路  相似文献   

6.
正1配电网工程施工常见"后遗症"偷工减料,关键金具未使用。电网改造在使用架空绝缘导线替换原来的裸导线时,因绝缘导线存在易遭受雷击断线、绝缘破皮处易进水使导线氧化、停电检修时无处悬挂接地线等问题,需要在线路电杆上安装防雷绝缘子,导线连接部分加装防水绝缘护套,终端、耐张、分支处加装验电接地环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为省事,往往不装或少装防雷绝缘子,导线连接处不装绝缘护套,主要杆塔没有安装验电接地环,给日后的运维和检修留下了很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架空输电线路在自然环境中,极易受到雷电危害.目前,减少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常规方法有增加绝缘子片数、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和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局限性.如提高绝缘水平受到杆塔高度和线路建设资金的限制;降低接地电阻在山区土壤电阻率高的杆塔存在困难;架设耦合地线可以降低绕击跳闸,但仍无法完全消除线路雷击反击跳闸.为采取多种手段完善电力线路综合雷电防护系统,我们将杆塔的雷电防护作为突破口,引入雷电接闪器这一防雷设施.  相似文献   

8.
广东德庆35kV线路80%位于高山大岭或丘陵地区,易受雷击,根据对35kV中马线雷害案例的分析,提出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雷区加装避雷器三种防雷措施,有效地降低了35kV中马线雷击跳闸的事故。  相似文献   

9.
正(4)科学采取防雷技术措施。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在多雷区的变压器低压侧亦宜装设低压避雷器,以提高防雷保护效果;杆上负荷开关也应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与架空线路连接的电缆在电缆终端头处装设一组避雷器;配电线路的保护均应在线路的大档距处,与其他电力线路的交叉处,处于高地形的杆塔处等,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合理分段安装线路开关设备,在专变用户的产权分界点安装真空断路器,合理配置断路器定值,防止线路因故障越级跳闸,扩大停电面积。安装位置要便于巡视检查,便于操作;避免断路器动作停电时涉及面积过大;  相似文献   

10.
叶锋 《农村电工》2012,(7):28-28
1配电网防雷现状1.1避雷器安装不当及质量问题(1)6~10kV配电网主要靠安装在线路上的避雷器进行保护。这些避雷器一般安装在变电所的出线侧或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线路中间缺少保护。如果线路遭受雷击,即使这些避雷器动作,线路绝缘子在较高的雷电过电压作用下仍有可能击穿放电。(2)一些避雷器由于质量问题在运行中受潮或间隙动作后不能可靠熄弧,引起爆炸,从而造成电网接地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雷电多发地区的山顶线路,采取在10 kV杆塔附近加装防直击雷的接闪器,目的是保护线路不被直击雷直接击中,但是接闪器将雷电引下瞬间,或在接闪器周围产生强大的雷击电磁脉冲(俗称感应雷)此感应雷的幅值足以使周边的10 kV绝缘子闪络,所以在接闪器相邻的杆塔上还需要与绝缘子并联安装雷击钳位保护器,保护绝缘子不被感应雷所击穿闪络,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架设避雷线和装设绝缘子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常用措施,但当条件受限时,可以采用加装放电间隙横担的方法来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此种方法结构简单、投资小、安装工作量小、使用年限长、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1鸟窝原因造成线路跳闸(1)事故简介。2015年3月7日2时35分,35 k V羊台变电站10 k V街王庄039线路限时速断跳闸。2时38分调控员通知彭城供电所,要求彭城供电所对10 k V街王庄039线路带电巡视。4时51分巡视人员发现10 k V街王庄039线路南新村分支5号杆架空线路杆塔横担上有一处鸟窝,申请线路转检修,对故障点鸟窝清理并加装驱鸟器后,于6时23分恢复送电。(2)原因分析。春节过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鸟类活动频繁,部分线路杆塔上出现鸟窝,是造成跳闸的直接原因。供电所人员对线路运行管理不到位,未发现线路横担上的鸟窝或发现鸟窝后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是造成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3)暴露出的问题。春季气温回  相似文献   

14.
徐拥军 《农村电工》2010,18(5):32-32
线路走向图在配电网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图能直接表示出线路走向、配电变压器分布、杆塔号、跌落式熔断器安装位置等,是配电网线路检修、故障抢修、线路巡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线路走向图在配电网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图能直接表示出线路走向、配电变压器分布、杆塔号、跌落式熔断器安装位置等,是配电网线路检修、故障抢修、线路巡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电网技术改造已经启动,为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整改标准,现将我县农网改造技术标准(试行)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 10kV配电线路 1.1 杆塔 10kV配电线路采用φ190-10-A、φ190-12-A、φ190-15-A三种规格水泥杆,个别地方因受地形限制可考虑采用铁塔,进村10kV线路采用φ190-12-A水泥杆。埋设深度一般为杆高1/6,并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装卡盘或底盘。直线杆卡盘与线路平行安装并应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安装,承力杆卡盘设在承力侧。  相似文献   

17.
<正>(1)新架设或改造配电线路时,电杆的组立务必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2)根据立杆位置周围的地质情况,适时安装拉盘、底盘、卡盘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如用砖或水泥加固根基)。(3)电杆拉线不仅要按照施工工艺设置,还要加装警示管(护套、保护套等)。(4)电杆的基础附近禁止取土。(5)线路有跨越情况时,应设置醒目的限高标志。(6)在电杆上张贴防撞反光贴,减少夜间外力破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力系统配电网防雷技术的应用需求,文章详细讨论了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与提高,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出了具体的配电线路防雷应用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架空线路、电缆线路、配电变压器等各种设备的防雷措施,提出了提高沿海湿热地区配电网防雷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1 10 k V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1)雷击跳闸。山区10 k V线路沿线区域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空旷,线路杆塔大多位于山包上,杆塔和线路容易引雷、落雷。而且,由于10 k V线路大多没有架设避雷线,线路防雷、耐雷水平低,一旦落雷,线路极易发生跳闸。据统计,雷击跳闸占总跳闸次数的50%左右。(2)外力破坏引起跳闸。一是树障引起跳闸。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