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我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实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改进棉花栽培技术,皮棉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年战胜了低温、阴雨、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在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同时,全县3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13.8斤,比1971年增长一成多,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单位。如大新公社中兴大队亩产皮棉197斤,县委在中兴、团结大队的22亩试验田,亩产皮棉230斤。几年来,通过总结群众经验,对棉花栽培技术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推动下,去年我们汪东银花组,在多灾之年,43亩棉花获得了亩产皮棉247.4斤的好收成。4亩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301.9斤,其中2.5亩亩产皮棉超过了310斤。现将亩产皮棉300斤试验田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全国棉花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孟圩大队党支部在狠抓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同时,带领大队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大搞丰产田.1973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08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获得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15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和江苏棉一号大铃,又获得了亩产皮棉322.04斤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貴池县烏沙公社新庄大队第十生产队,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实验,钻研植棉技术,积累了麦棉两熟的丰富經驗。从1956—1964年,除1959、1960二年外,其余年份棉花亩产皮棉均达百斤以上,小麦产量亦达百余斤。特别是近两年来,棉花增产十分显著,全队植棉二百一十四亩(占旱地96.8%),1963年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点五斤,1964年虽然棉花生长后期遇到长期严重的干旱,預計仍可达到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七斤,是我省沿江地区大面积麦套棉的丰产典型。  相似文献   

8.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推动下,1975年我们和强庄大队陈庄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农科小组共同搞了一块棉花高产试验田.在县农业局的直接指导和广大贫下中农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次皮棉亩产突破300斤大关,对今后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试验田基本情况与产量试验田面积2.56亩,前作214大麦.  相似文献   

10.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11.
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粮棉高产规律,丰富生产知识,正确指导面上生产,一九七二年我们和中兴大队贫下中农一起种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实践,棉花试验田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棉花试验田是连作棉田,面积13.2亩,土质夹沙黄,肥力中等,但地力差异较大。前茬是“21—4大麦”夹种豌豆绿肥(亩产大麦400斤,鲜绿肥1500斤)。棉花品种是“沪棉204”,采取宽窄行种植,实际密度为5100株。全期使用1500斤绿肥,6担粪肥,120斤棉饼和26斤尿素。皮棉亩产229.6斤。  相似文献   

12.
苏家屯区王纲公社杨孟达大队,科学种田越种越细,七一年种四百亩晋杂十二号高粱,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三十下斤。其中有三十一亩平均亩产一千四百三十七斤,获得了杂交高粱大面积丰产。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兴公社金星大队广大干群,破常规,创新路,从1973年开始,大搞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夺得了粮棉双高产.粮食亩产1973年为1325斤,1974、1975年过双纲;皮棉亩产1973年为186.2斤,1974年为202.5斤,1975年达到232斤.三年的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三麦高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麦田不留空幅,全部种散播麦,每亩可增加30—40%的麦子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4.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教育要革命”的教导,总院农作73级75名师生于1975年3月20日至9月17日赴鄂城县旭光公社进行社会教学,在半年的时间里,师生分散在19个生产队及1个县农科所和贫下中农、驻队工作组、社队干部结合共种棉花丰产田和试验田88亩,试验项目59个,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仅就棉花丰产田来说,获得实收产量的有十二块,面积19.08亩,平均亩产皮棉221.2斤,其中250斤以上的有四块,200斤以上的有五块。在1975年春,秋多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不仅获得了较好收成,并对高产栽培进行了研究,为农业生产大上快上,作出了贡献;现将这些田块取得丰产的经验初步分析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志良公社十二大队第九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认真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种田,粮棉生产连年丰收。自1966年以来,在粮食亩产连续超千斤的同时,皮棉单产一直稳定在200斤左右。1972年全队36亩粮田,亩产1200斤;47亩棉田,亩产皮棉192.5斤。 他们在长期的棉花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现介绍他们争“三苗”、夺“三桃”、保丰收的经验。 精管细培争“三苗”  相似文献   

16.
崔竹松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长白山公社新丰大队大队长,种植水稻已有三十多年之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一九五二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种植的水稻,早在一九五○年就创造了亩产八百斤的高额产量,一九六○年以来,他的高产试验田每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九百斤的水平。新丰大队在他的先进技术的推动下,除个别重灾年份外,水稻产量也是逐年上升的。到一九五七年,亩产量已由一九四九年的四百五十斤,提高到六百六十斤。从一九六○年以来全大队近三千亩水稻田,平均亩产更稳定在七百斤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18.
锦西县钢屯公社钢西十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一九七○年,他们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试用矮壮素,获得了显著增产效果。全队三十三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一十七斤。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把油菜种好”的教导,1974年对油菜进行了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全市试种的三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亩油菜,在大面积间套种的情况下,混算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三斤,并出现许多高产典型。旅顺口区海鹰公社科研小组一亩三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四十斤。金县友谊公社光明六队五亩五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七斤。复县示范场二亩四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五斤。庄河县小孤山公社农场大队四十五亩三分地,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新金县泡子公社谷泡子大队后袁西队五亩五分地,亩产二百三十八斤。金县董家沟公社城南大队一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四十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