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RFLP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初步确定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分型,对分离自国内8个不同地域疫区的IBVQD、GZ、ZZ、TJ、DL、YC、JS1和JS2及参考株M41、H52和T的S1基因RT-PCR扩增cDNA进行HaeⅢ的RFLP分析。结果,QD与MD41、H52同属Massachussete基因型,GZ、ZZ、YC与T的基因型相同,DL、JS1和JS2则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基因型,而TJ则为DL和T2种基因型毒株的混合感染,表明我国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Mass基因型、T基因型和可能的变异株IBV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分离并鉴定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IBV分离株A、B、C、D和北京分离株F,利用中和试验分别对各分离株及标准株M41、T等进行血清分型。设计一对此物,分别对各毒株的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片段长约1700bp,利用其PCR产物进行HaeⅢ酶切,根据酶切图谱,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A、C、D和M41酶切图谱相同,属Mass基因型,分别为900、400和300bp左右的片段;北京F株有4条酶切条带,与4/91基因型不同,分别为1000、300、200和小于100bp左右的片段;B株有4条酶切条带,理论推断与T株相似,分别为700、500、300和180bp左右的片段,可能为同一基因型。血清学分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不符。  相似文献   

3.
RT—PCR和RFLP对我国部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 对引物分别对4 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毒株(Gray、M41、H120、MA5)和5 株国内地方分离株(KF8、18KF7、QF3、XF7、XF18)进行RT-PCR,结果均获得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片段。对此2 种PCR 产物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分别用3 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PvuⅡ)进行酶切,根据不同的酶切图谱将测试的IBV 毒株分为不同的基因型。2 对引物的PCR 产物酶切分型结果基本一致。9 株IBV 毒株分为3 种基因型,即H120、M41、XF7、XF18、MA5 和KF8 属于Ⅰ型,Gray 属于Ⅱ型,QF3、18KF7 属于Ⅲ型  相似文献   

4.
游洪  王林川 《动物医学进展》2001,22(1):47-49,55
采用RT-PCR方法分离得到了五个IBV地方分离株(HN2,HN4,JX1,SC2和SC4)的S1基因片段,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五个IBV地方分离株S1基因的cDNA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五个IBV地方分离株S1基因cDNA的HaeⅢ带型与标准毒株M41和Beaudette相同。根据Kwon建立的RFLP分型标准,本试验的五个地方分离株应归属于马萨诸塞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在9-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9次,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化、病毒在CEF中的增殖特性、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来研究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毒株的第一代尿囊液对鸡胚无肉眼可见的致病作用,当继代到第5代后,胚体严重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病毒在鸡胚中随着接种病毒时间的延长,其效价增高,96小时可达到48小时的1倍,该毒株可在CEF上生长,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蚀斑;并且经1%胰酶处理后可疑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4代尿囊液病毒回归动物体,可致鸡病变病死鸡肾脏病变尤为明显,呈典型的花斑肾,腺胃则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接种鸡、同居鸡和对照鸡之间NDV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从发病症状来看,IBV对ND疫苗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M基因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实验根据已经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得到了IBM新疆分离株LX4株(HA价为2^7)M基因678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UC18载体上,通过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采用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插入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IBV-LX4株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将它与GENBANK中发表的15株国外参考毒株相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除D1466和DE072外)为85%-9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3%-92%,与国内参考株(H52-GD)相比分别为90%和92%,确证我们得到的克隆片段为IBV-LX4株的M基因,且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9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三个跨膜区域,与国外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7.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沈阳分离株组织嗜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不同毒株对两个主要的靶器官气管和肾脏的侵嗜倾向和损伤程度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决定病毒致病性的原因之一.目前,由于国内分离的IBV主要是以致病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为IBV病型和鉴定指标,其准确性与可靠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病毒分离株回归动物试验,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为探讨IBV SY分离株的组织嗜性,应用H.E.染色法和IFA技术对IBV感染后的SPF鸡不同脏器和病理变化及抗原定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血清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对2006-2009年从山西各地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的7株IBV地方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7株IBV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有5株含有一个长1 230 bp的ORF,其余2株含有1 227 bp,编码410/409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常用疫苗株H12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现象。与GenBank中的34株国内外分离毒株核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41株IBV毒株分属于4个群,至少有3个群在我国流行,7个分离株分布在第Ⅳ群中,第IV群大多来自我国的北方地区地方分离毒株,第Ⅱ群来自我国南方地区的部分地方分离毒株,从N基因推导氨基酸进化树上分析可见,我国的IBV地方分离毒株主要分布在第Ⅱ和第Ⅳ群中,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可见IBV地方分离株在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立的进化群。  相似文献   

11.
The pathogenicity and immunosuppressive properties of two field isolates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 and five commercial IBDV live virus vaccines marketed in India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wild type viruses and vaccines were based on mortality, the bursa:body weight ratio and microscopic lesions in the bursa in 3-week-old chicks that received these viruses. The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of these viruse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antibody responses to sheep red blood cells, Brucella abortus plain antigen and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vaccine in one-day-old chicks. One field isolate (N35/93) was found to be more pathogenic and immunosuppressive than the other (N45/92) while none of the commercial mild Lukert type vaccines were found to be pathogenic. One of the vaccine strains marked as Mild Lukert type was highly immunosuppressive; one was moderate and one could be classified as mild. Both the intermediate vaccines tested were highly immunosuppressive.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嗜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毒株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IBV非结构蛋白5(non-structural protein,nsp5)基因片段后,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IBVnsp5-Bacmid。IBVnsp5-Bacmid转染Sf9细胞,获得nsp5重组杆状病毒,经(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检测到转染细胞表达的nsp5蛋白。进一步从感染的细胞中纯化重组蛋白,并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抗nsp5的多抗血清,该多抗血清可检测到IBV四川株SC021202感染的DF-1细胞中特异性的nsp5蛋白。结果表明IBV nsp5在Bac-to-Bac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了成功表达,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中分离鉴定了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强毒株SDIB821/2012,对其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和免疫保护试验。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DIB821/2012属于以QXIBV为代表的基因型,与同属一个基因型的IBV参考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1.6%~98.5%,与疫苗株491同源性为77.6%,与H120和MA5同源性均为74.8%。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根据试验鸡临床症状和发病死亡情况,弱毒活疫苗491对SDIB821/2012的保护率为90%,而H120和MA5对SDIB821/2012的保护率分别仅为40%和33%。攻毒后各免疫组喉头、泄殖腔棉拭样品以及气管、肺脏和肾脏组织均可检测到病毒,表明3种IB疫苗均不能对SDIB821/2012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蓬莪术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对抗病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处理H1299细胞,收集细胞进行荧光素酶的测定,同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进行IBV-N、IFN-γ和STAT1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定量。荧光素酶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处理方式中,病毒加药组的荧光值均小于病毒对照组荧光值;RT- qPCR实验结果显示,STAT1在病毒加药组中的表达量低于病毒对照组。证实蓬莪术乙醇提取物抑制IBV在H1299中的复制并影响STAT1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1996-2008年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30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es,IBV)野毒株的M基因,采用RT-PCR方法克隆测定所分离的野毒株和澳大利亚T株的M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与GenBank中公布的部分国内外IBV毒株的M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我国IBV的分子流行学特点和分子遗传变异规律。结果发现所测毒株M基因具有4种不同长度的开放阅读框:669bp、672bp、678bp和681bp,分别编码222、223、225和226个氨基酸的多肽,这些长度的差异是由5′端的核苷酸插入或缺失造成的。30个IBV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在89.5%~100%之间。以疫苗株H120氨基酸位置为参照,在被比较的73株IBVM蛋白中发现62个位点存在变异,其中以2~5、10~16、44~46、217~222等4个区域氨基酸取代率较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被比较的73个IBV毒株分为5个进化群,我国的IBV分属于其中的4个群,其中第一群和第四群与我国所使用的疫苗病毒株相距较远。同时发现部分近年的分离株与10多年前分离株具有很近遗传进化关系。从M基因看,在我国出现了多种基因型IBV共存的现象,分离株与疫苗株的遗传差异提示我们需要对疫苗的选用做出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分离自上海某养鸡场的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所采用的方法有:鸡胚致病性试验、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RT-PCR鉴定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接种鸡胚后,48 h可引起鸡胚死亡,胚体呈侏儒样变化,对NDV感染有明显干扰作用;用分离的病毒接种SPF雏鸡可产生明显呼吸道症状,肾脏表现肿大和大量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用IBV特异性引物可以从分离物中扩增出IBV的N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肾型IBV.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上海流行区域成功分离到一株IBV,将其命名为SH11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通路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对ERK的反馈性负向调控在I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IBV感染Vero和H1299细胞可导致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DUSP6表达均上调;利用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明显下调ERK1/2的磷酸化,同时抑制病毒的增殖;利用DUSP6的特异性抑制剂BCI抑制DUSP6的活性或者用siRNA阻断DUSP6的表达后,再感染IBV,发现ERK1/2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病毒蛋白的表达上调。综上,推测IBV感染细胞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助于病毒的复制,同时,细胞通过诱导表达DUSP6,负向调控ERK1/2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8.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动用气管环血清中和试验对12个IBV毒株进行了血清研究。以气管环纤毛运动为指示系统,以能中和2.0log10CD50同源病毒血清效价为1个抗体单位,含20个抗体单位的血清与等量病毒作用测定血清对纤毛运动保护百分率,以欧氏距离数字分类分型,并用SPSS软件聚类分型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