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分析了宏观空间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要素构成及其技术要点。提出了宏观空间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要素主要包括山体、河流水系、植物植被和绿地、土地、生态系统、廊道。这些要素的归纳总结可以为今后在宏观空间尺度的景观生态规划的要素选取上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场址特征、设计理念与目标、设计原则、规划布局等方面对湖州树木园进行解读,着重对分区的自然式植物景观构成进行分析。湖州树木园是以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为基础,植物(重点体现亚热带北缘特色植物)收集与专类园建设相结合为原则,在规划布局中结合地形、水体、植物,将树木园设计成3个功能分区:综合管理区、专类园区、生态保育区。打造具有义务植树基地功能,兼有生态观光、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种质资源保存等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树木园。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公路绿化中植物利用问题,以北京地区公路生态绿化规划为例,简要概括了公路生态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规划思想,重点研究植物的景观生态建设。在公路绿化时,必须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绿化,合理配置植物,改善路域生态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重庆市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等现状基础上,基于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和城市森林创建目标,将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划分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等四个功能区,并提出了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划分体系和金佛山森林公园原始森林、次生植被、人工植物等不同景观规划及其管理经营规划。  相似文献   

5.
根据略阳县城四周五山(象山、狮子山、凤凰山、雨山、南山)植被已有一定规模,但景观效果不佳、树种单一、人为干扰多、自然环境较差,可用作绿地土地面积小等问题,"五山"植被景观建设规划目标是以森林景观为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民俗文化为核心,集游憩观光、休闲健身、避暑度假、农耕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型山体公园,体现生态防护、森林文化展示、景观美化等功能,总体布局为"两心、三廊、四区",即象山核心景观区和南山核心景观区,八渡河城市生态防护走廊、S309省道花海景观走廊和嘉陵江峡谷红叶走廊,象山生态园林休闲区、狮凤山生态屏障区、雨山农耕植物体验区、南山珍稀植物展示区。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永川红旗河城市河岸带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和生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通过整体调查、现状分析,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根据生态要求提出红旗河河岸带植物景观的生态规划思路。分别对上中下游典型地点河流形态、水文特征、基质特点、植物景观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分析,提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环城绿带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自然林理论的实践,通过对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绿地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长沙市环城绿带的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并将环城绿带分为防护、康体休闲、农业生产三大类绿地进行特征植物规划,对植物群落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提出建议,并针对不同行政区进行主题鲜明的特色植物景观规划。依据植物规划的原则,把握近自然林理论的内涵使长沙市环城绿带植物景观与周边的山、水、产业、居民有机地结合,发挥城市环城绿带的屏障和生态作用,建设美丽的城市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抚顺劳动公园绿化规划的研究及植物材料寓意的挖掘,借助景观体系,突出人文特色,依据景观生态保护、景观生态协调、景观生态美学的原则,充分利用植物材料展示了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和湿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按照景观资源的分类要求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简要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和劣势,在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将湿地公园划分为舟白湿地保育区、官渡峡湿地游赏区、蒲花河湿地体验区、濯水湿地服务区、神龟峡湿地探秘区、两河湿地休闲区等6个功能区和1个外围保护地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保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植物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科研和监测规划等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10.
以钦州市林湖森林公园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规划调研,规划构思、规划布局等方面对植物园规划进行研究。基于主要植物品种、地域性植物景观、文化内涵打造、生态型植物园的营造的规划构思和植物园可持续对策,将整个植物园规划为"1带7区"的布局结构,即1条主旅游步道和纷花区、茶花区、红豆区、木兰区、珍稀树木区、棕榈区和人工湿地区7个植物区,研究确定各植物区的位置、特色及主要规划树种,并对园内的游览路线、解说系统、绿化景观系统的规划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景观生态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所涉及的生态问题,以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原则,认为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可以为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植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生态演替和顶极群落原理为参照,运用稳定性特征从中央分隔带、边沟外、边坡和互通立交区4方面分析景观,旨在提高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稳定性,使高速公路植物景观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另外,丰富了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张铭远  王晖  陶昕 《广东园林》2019,41(3):51-56
仙湖植物园立足于生态园林建设中保护性开发和景观结合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打造出较高品质、独具特色的蕨类植物专类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入口水景区、科普展馆与温室区和溪谷栈道区进行分析,分别解析其生态改造措施的特点:与园林造景的融合,建筑与植物生境的协调以及原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展示。从地基加固、边坡治理及缺陷景观优化等方面总结技术难题和处理措施,为植物专类园的生态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哲  邓小明 《林业调查规划》2019,(3):173-176,184
介绍巴山珍稀植物园规划及建设过程,分析珍稀植物园建设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巴山珍稀植物基因库和生态文明、生态科普教育方面的重大意义,提出植物园选址与地形解决方案,对植物园建设中珍稀植物种类的甄选原则和甄选结果以及植物园规划分区情况进行阐述,总结出植物园规划建设应尊重原有地形,植物选择要以生物学习性及其适应性为原则,科普性、开放性与景观性是未来植物园建设的主导方向等经验。  相似文献   

15.
回顾森林游憩发展的历史,探讨现代森林游憩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利用不合理、景观管理薄弱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使之不断完善,并从森林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模型和森林风景区景观管理4个方面综述国内外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回顾森林游憩发展的历史,探讨现代森林游憩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利用不合理、景观管理薄弱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使之不断完善,并从森林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模型和森林风景区景观管理4个方面综述国内外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公园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以乌审旗生态公园园区为对象,在分析生态园区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该生态公园建设要以生态防护、休闲娱乐、观光游憩和科普教育为目的,育绿、护绿、享绿三大建设分区为骨架,将生态园规划为沙生植物、旱生植物、果香、特色树木、草药和水生植物六个特色植物景观园区。  相似文献   

18.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本文在系统分析巫山县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角度,采用RS/GIS空间分析技术把城市周边规划为"一环二轴三片多区"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老旧建筑、设施拆除后所形成的城市废弃地对城市容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对城市废弃地进行景观营造已迫在眉睫。植被演替理论对于城市废弃地植被景观营造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文章以北京石景山衙门口绿地规划为例,从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落结构的搭配与组合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营造的策略与路径,为推进城市废弃地景观营造和植物环境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植物景观设计是乌丹北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核心,文章简述了乌丹北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划原则,并阐述了公园植物景观主题区布局要求、设计理念及植物结构配置比例,对每个植物景观主题区进行分区设计和树种配置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