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叶 《杂交水稻》1993,(4):45-46
为了传递信息,根据1990年75-02-01-02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执行情况和验收资料及农业部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92年年会上育种家们提供的信息,兹将“七五”以来我国选育的“三系”新组合及“三系”、“两系”苗头组合名称、类型和选育单位介绍如下(表1、2)。&&我国“七五”以来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松叶$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根据1994-2007年国家和省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审定及推广情况统计资料,分析了中国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审定、不育系选育、主要性状表现和推广应用情况,表明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袁隆平院士任主编、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主要宣传报道我国及国外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中的最新成果、进展、动态、技术经验和信息等。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  相似文献   

4.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袁隆平院士任主编、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主要宣传报道我国及国外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中的最新成果、进展、动态、技术经验和信息等。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繁殖制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1994,(2):24-24
1994年6月15-16日,“中国杂交水稻研究30周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首次颁奖”三项庆典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100多位农业专家与领导参加了会议。同时并举行了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CN 43-1137/S。双月刊,大16开本,96页,逢单月出版,每册定价10元,年价60元。订阅办法:(1)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2-297。(2)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阅,另加收挂号费每个订户全年18元整。请将款邮至长沙市马坡岭远大二路736号《杂交水稻》编辑部或信汇中国农业银行长沙马坡岭支行,账户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账号18035801040000507(务请注明为杂交水稻2014年杂志款),邮编:410125,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昕  李海林  罗斌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306-309,313
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指出了今后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主要宣传报道我国及国外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中的最新成果、进展、动态、技术经验和信息等。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栽培技术、繁殖制种、新组合、基础理论、国外动态和简讯等栏目。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历届全国中文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9,(4):68-71
介绍了杂交水稻在尼日利亚的试种情况,其产量优势明显,比本地常规稻增产20%以上,并表现早熟且米质符合非洲人民的要求,抗稻瘟病但不抗非洲稻瘿蚊、水稻黄斑病等本地病虫害。尼日利亚杂交水稻发展目前仍处于试验试种阶段,除继续引进国外杂交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筛选适合本地的杂交水稻品种并加速审定推广外,还应该开展适合非洲本土的杂交水稻育种。对尼日利亚发展杂交水稻所遇的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尼日利亚发展杂交水稻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强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主要介绍了强优势杂交水稻研发的背景,提出了强优势杂交水稻的概念和技术标准,总结了强优势杂交水稻研发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强优势杂交水稻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因三系配组受恢保关系制约,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总结第1代和第2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阐述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对杂交水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第3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经历了探索、挫折和再认识的过程。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与三系杂交水稻已形成了相互赶超的局面。然而,由于异常低温天气等不利因素的频繁出现,造成了种子生产质量的不稳定,阻碍了两系杂交水稻进一步的推广,也延缓了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进程。本文着重就异常低温天气对两系杂交水稻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以期为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_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缅甸杂交水稻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缅甸水稻生产概况以及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杂交水稻育种、种子生产和推广应用现状,针对缅甸杂交水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主要宣传报道我国及国外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中的最新成果、进展、动态、技术经验和信息等。辟有专题与综述、选育选配、栽培技术、繁殖制种、新组合、基础理论、国外动态和简讯等栏目。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历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号:ISSN 1005-3956,CN 43-1137/S。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较高的用种成本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稻轻简化栽培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型是降低制种成本的一条理想途径。本文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难题,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难题的技术途径,并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