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为样本,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2%甲酸的乙腈溶液-0.2%甲酸的水溶液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6种成分的进样量范围分别为丹参素0.15~1.16μg、原儿茶醛0.067~0.54μg、丹酚酸B:0.34~2.76μg、隐丹参酮0.04~0.32μg、丹参酮Ⅰ0.009~0.074μg、丹参酮ⅡA 0.010~0.082μg,该范围内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9 7);加标回收率在98.90%~99.41%;RSD均小于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野生丹参和栽培丹参中水溶性及脂溶性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刘德军  张源源  苟琼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56-19357
[目的]用HPLC测定丹参保健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sertsil ODS-SP(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V∶V=62∶38),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5μl,柱温30℃。[结果]3种丹参酮成分得到较好地分离,丹参保健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8.7%、98.4%(RSD值分别为1.20%、1.96%和1.74%,n=3);样品中3种丹参酮含量分别为1.19、0.79和2.25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快速,可用于丹参保健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水浸丹参和三七后药渣中提取丹参酮并确定丹参酮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以薄层层析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溶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结果]乙醚为丹参药渣中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溶剂。水浸丹参和三七后干药渣,先经乙醇提取得到脂溶性提取物,再以乙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丹参酮混合物得率为2.1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分别为3.62%、1.02%、2.56%、2.75%。[结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与药材丹参基本一致,丹参药渣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根部水溶性(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脂溶性(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活性成分含量,并用色差仪测根部颜色,探讨丹参根部颜色与其活性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为制定丹参药材等级标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级别丹参表面色度值存在明显差异,可据此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多数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二氢丹参酮Ⅰ和紫草酸与色度值L*、a*、b*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他5种成分与色度值L*均呈负相关,与a*、b*均呈正相关,其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及丹参酮Ⅰ与色度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与a*值和b*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丹参根部越红活性成分含量越高,这为合理评价丹参药材质量、进行丹参药材分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法对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液质联用法(LC-MS)对丹参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丹参提取物中的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采用了AKTA纯化系统对丹参粗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4种丹参酮纯度分别为:丹参酮IIA96.685%,丹参酮I93.083%,隐丹参酮94.968%和二氢丹参酮99.621%。CFU实验和MIC试验结果表明,4种丹参酮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隐丹参酮的抑菌能力最强。选用丹参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丹参酮IIA作为抗癌活性研究对象,抗癌活性实验中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丹参酮IIA-P188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且抗癌活性随药物浓度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总丹参酮并测定其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总丹参酮,并对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HPLC测定。[结果]总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成分完全分离,含量分别为100.4、69.9和124.4 mg/g。[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对总丹参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鳗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鳗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残留量。[方法]鳗鱼样品用乙腈提取,经脱脂、浓缩、净化和流动相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结果]在HPLC条件下,14min内可完成对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测定。在0~0.1μg/ml浓度范围内,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标样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和0.9998;在2、25、100μg/kg添加水平条件下,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7%~89.7%和87.6%~91.2%,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n=5);该方法对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检测限分别为1和2μg/kg(S/N≥3)。[结论]该研究应用HPLC测定鳗鱼中孔雀石绿等残留准确、可靠,其灵敏度符合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水浸丹参和三七后药渣中提取丹参酮并确定丹参酮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丹参药渣中丹参酮,7种有机溶剂分别为甲醇、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以薄层层析法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在薄层层析板上,用毛细管吸取标准品及样品,点样于薄层层析板上,每次点样依照样品浓度确定点样次数,每次点样均须用电吹风吹干。丹参酮展开剂的配方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冰乙酸=8∶3∶1(V∶V∶V),直接观察;三七皂苷展开剂为V(氯仿)∶V(甲醇)∶V(水)=14∶6∶1,用10%H2SO4加热显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为美国Waters2695-2996DAD;色谱柱为HypersilODS25μm(4.6mm×150.0mm)fromElite;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1.0ml/min。洗脱液A为水,B为甲醇。洗脱条件,初始时,A为40%,B为60%;5min时,A为40%,B为60%;20min时,A为20%,B为80%;30min时,A为20%,B为80%。[结果]乙醚为丹参药渣中提取丹参酮的最佳溶剂。水浸丹参和三七后干药渣,先经乙醇提取得到脂溶性提取物,再以乙醚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丹参酮混合物得率为2.1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丹参酮混合物中丹参酮ⅡA、次甲丹参醌、隐丹参酮、丹参酮I含量分别为3.62%、1.02%、2.56%、2.75%。[结论]丹参药渣中丹参酮成分与药材丹参基本一致,丹参药渣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菲处理对丹参根生物量、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影响及菲在丹参根内的累积。结果表明:丹参收获后,土壤中的菲残留量为0.09~0.26mg·kg-1,丹参根内菲含量为0.45~0.57mg·kg-1;添加菲处理的丹参根生物量比对照略有增加,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丹参酮含量随土壤菲初始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菲含量在31.1和234.8mg·kg-1时,对丹参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丹参酮在丹参根内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法测定野生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75 mL∶25 mL),检测波长为263 nm.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2.2~22.0 μg/mL范围的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93.16x+53.338,r=0.990 6;隐丹参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72%,RSD为1.22%;野生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含量:样品1为0.066%,样品2为0.085%,样品3为0.072%,平均值为0.074%.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相对而言较少,而且受采收季节的影响,相对其他种类丹参,野生绒毛鼠尾草中的脂溶性成分较多;试验还发现,根部粗壮的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延龄草中延龄草皂苷B2、B1、B3的含量。[方法]以UItimateXB-C18(4.6mm×150 mm,3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0%~100%梯度,0~50 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延龄草皂苷B2、B1、B3分别在0.1~2.0 mg/ml(R=0.999 6)、0.05~2.0 mg/ml(R=0.999 4)、0.05~3.5 mg/ml(R=0.998 9)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RSD=1.19%)、102.6%(RSD=1.62%)和101.5%(RSD=2.38%)。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中延龄草皂苷B2、B1和B3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地评价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延龄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叠合度理论,研究了n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x^(n)(t)=f(t,x(t),x'(t),…,x^(n-1)(t))+e(t),a.e.t∈(0,1)满足m点边界条件x^(i)(0)=0,i=1,2,…,n-1,x(1)=∑i=1^m-2 αix(ξi)的高阶多点边值问题在共振条件下的非平凡解的存在性,这里f:[0,1]×R^n→R是L^1-Carathéodory函数,e(t)∈L^1[0,1],αi∈R(i=1,2,…,m-2)以及0〈ξ1〈ξ2〈…〈ξm-2〈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绿原酸含量影响。[方法]采用Inersil ODS-2 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1%冰醋酸水溶液(12∶8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结果]在0.42~2.52μg/μl范围内,绿原酸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n=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为1.3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CuBr与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4-abpt)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uBr(4-abpt)],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Cu(Ⅰ)呈现四面体配位几何,4-abpt采取μ3-桥连模式与μ3-Cu(Ⅰ)在ab平面形成了具有(4.82)拓扑结构的[Cu-(4-abpt)]层,相邻层间通过N-H…Br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68 97(6)nm,b=1.332 70(10)nm,c=1.263 38(9)nm,β=91.388(2),V=1.294 34(17)nm3,Z=4,S=1.050,R1=0.023 1,wR2=0.056 7[I〉2σ(I)].  相似文献   

15.
采用CuBr与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4-abpt)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uBr(4-abpt)],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Cu(Ⅰ)呈现四面体配位几何,4-abpt采取μ3-桥连模式与μ3-Cu(Ⅰ)在ab平面形成了具有(4.82)拓扑结构的[Cu-(4-abpt)]层,相邻层间通过N-H…Br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68 97(6)nm,b=1.332 70(10)nm,c=1.263 38(9)nm,β=91.388(2),V=1.294 34(17)nm3,Z=4,S=1.050,R1=0.023 1,wR2=0.056 7[I〉2σ(I)].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对穿心莲中穿心连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同时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Alltech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54:4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柱温35℃。[结果]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38~2.16μg(r=0.9992)和0.0325~2.08μg(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6.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