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家孙犁在一篇散文里写道:“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不管你离开故乡多久,也不管离开故乡多远,故乡的云,故乡的水,总会深深地刻在你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2.
夜色入侵,顺着盘山公路而上,七拐八拐总算是到达下榻地,1626米的高度啦!刚下车,就感到嗖嗖的冷意,这是山上固有的气息,盖了两层被子还是觉得寒意阵阵。 相似文献
3.
春天蔚蓝的天空下,飘着风筝,悠悠荡荡,潇潇洒洒,一只,两只,数只……小时,乡野问常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恬淡怡人风景。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春泥,松开了被冻僵的身子,把精心保护的种子置于温暖的阳光之下,于是树绿了,花开了,泥土散发着青草香。春泥萌动,万物复苏。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咏梅、赞梅的诗篇不计其数,风姿各别,且不乏精美的佳作。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总是被寄予了不同的意愿。“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林和靖的笔下。梅是清丽淡雅的,传递着友情。抒写着闺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陆游的笔下,梅是孤高寂寞的,有着不凡的气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王冕的笔下,梅是超凡脱俗的,有着人一样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6.
老舅,如果天堂仍有劳累,请您歇一会儿吧;如果天堂依旧有亲情,请您别背负太多的沉重。 相似文献
7.
<正>树岸是树木成行的地方,河的背影,站在崇高的伟岸。树回归自然,镀亮湛蓝的晴空,启迪生命的放大。树叶缤纷飘落,重复记忆咀嚼的表象,秋意收走潮湿的萎靡。持久清晰漫长的等待,树迎风凛冽的风景,已成为精神的独特。 相似文献
8.
老东北林区的习俗中,有一种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方式,叫“串门儿”。对此,我们的影视文学、说唱艺术都有大同小异的描述。也因此,在大家的口头禅里,“串门儿”这个乡间俚语,从古至今,从农村包围城市,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了,串门儿这种生活习惯几乎哪个地方都有,但就东北林区来说,味道却好像比其他地方更浓一些。 相似文献
9.
王老爹在山林里走了一天。天快要黑了,也实在没力气走下去了,才磕磕碰碰出了山林,向着林子边的茅屋走来。 相似文献
10.
腊梅给人一种宁静、怀旧、温馨的感受。它在冬天的阳光里弥漫着一种情调。洁尘在《酒红冰蓝》里说:“腊梅的香气是一种让人忧伤的气味,过分的香让人绝望”。 相似文献
11.
腊梅给人一种宁静、怀旧、温馨的感受。它在冬天的阳光里弥漫着一种情调。洁尘在《酒红冰蓝》里说:“腊梅的香气是一种让人忧伤的气味,过分的香让人绝望”。 相似文献
12.
生在北方长白山林区的我,从未见过真正的梅花绽放,但却与“梅”有过两次亲密邂逅。 相似文献
13.
二月中旬,学校南面便溢满了绿色。迎春花藤抽出嫩叶,给校园增添了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是一朵千年的神秘雪莲?亦或是我前世遗下的一个残梦?高居在岁月之上,高居在我的记忆之上。诱惑我一次又一次的回眸。哦,玉龙雪山! 相似文献
15.
<正>老家的老树很有几棵,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村头那两棵银豆树。说银豆却结的是红籽。那鲜红似唇坚硬如铁的颗粒就像一枚枚红钮扣,将童年的事儿一个个串起来。红豆生 相似文献
16.
看到《那些花儿》这本书时,书名让我不由得哼唱起同名的一首歌,歌词里有一旬唱道:她们在哪里呀?因此,不禁好奇作者郭宪的“那些花儿”又在哪里呢?该书的副标题“与100种野花的邂逅”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野花,自然是在野外、在深山里。 相似文献
17.
雪花醒来收到消息,你说下雪了,好大的雪啊。起来看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早已经渲染出了一个洁白无瑕的雪世界。昨天那些污浊和丑陋全都消失得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秋天,是菊花的天堂。
上下班依然步行,阳光暖暖的,打在脸上,很舒服。空气中有股醉人的花香,浓浓的,紧紧地包裹在你的周围,充盈在天地间,这便是菊花的清香了。 相似文献
19.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拥有一座城,城不用大,无需高墙围护,只需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城里,每天漫步街头巷尾,自由自在地生活。回到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找到这样的小城并不难,只需远离如鲫的游人,到那清幽古朴、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古镇即可。炎热的夏天,到清静古镇旅游, 相似文献
20.
在二月晨风中行走,我抬头看见东方一轮太阳。冬天悄然渐退,可是春寒料峭申,我的周身仍一然感觉到乍暖还寒——那天空的阳光散发着温暖,却又夹带着清冷的气息——那是三月春,阳下的独特意味.仿佛生命踩着一条狭窄清冷的古城老巷,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