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沿海滩涂开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一块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达65.3万hm2,相当于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5%,位居全国沿海各省市之首,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被称为“最后一块土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江苏省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制定了“加快滩涂开发,建设海上苏东”的发展战略,把滩涂开发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但随着滩涂开发不断向纵深发展,出现了规划无序、环境恶化、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沿海滩涂的良性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沿…  相似文献   

2.
沿海围垦耕地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浇灌保证率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本文以莆田市秀屿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在土壤养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市沿海围垦土地整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工程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沿海滩涂利用率,增加土地附加价值,根据沿海滩涂地区气候和土壤等特点,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大田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海滨锦葵盐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对漳浦县沿海沙化土地进行遥感目视解译.通过对沙化监测分类体系的研究,建立沙化监测的遥感目视解译分类系统和目视解译标志,并进行目视判读.通过目视解译结果和实地检验,验证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为福建省沿海土地沙化监测提供了遥感目视解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分析其空间异质性,为优化省域范围蔬菜种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建立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评价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分高值区集中在太湖农区、里下河农区的部分地区,评分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徐淮农区、沿海农区及沿江农区的部分地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级的地块分别占地块面积的9.79%、56.07%、32.00%、2.1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相似的地区趋于空间集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将聚类区域分为3类不同区域.热点分析表明,适宜种植蔬菜的热点区域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和太湖农区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冷点区域分布在徐淮农区和沿海农区的部分地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决策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及蔬菜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81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Matlab R2011a支持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评价模型,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84.31%样本的评价测算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5%,评价结果精度较高;(2)福建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高、内陆低特点;(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周小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50-2351,2357
在分析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沿海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管理对策:建立规划实施滚动调整机制;完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科学实施生态空间管制;健全土地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采用较为详实的资料、以不同的优势产业结构为划分依据,对1995-2007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态势进行分区段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 13.0软件对建成区面积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因素逐步进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在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前后由以社会经济驱动力为主转变为社会经济驱动力与政策制度驱动力并重,各区段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因产业结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认为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确立对该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政策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如运用得当可以较好地实现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滩涂土地资源丰富,其中盐城市海岸线占全省的56%,滩涂资源接近46万hm2,滩涂围垦活动较为频繁,滩涂围垦与开发是盐城市重要的土地利用模式,也是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分析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土地利用现状,研究其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来利用地规模不断增加,但是未利用地增速远超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增速,说明滩涂开发速度超过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为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2001—2016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和《河北省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汇编》的数据为资料,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山东和河南省的小麦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河北省的小麦总产及单产呈不断增加趋势,小麦生产效率优势指数高于河南省和山东省,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低。针对河北省小麦综合优势较弱、生产总成本投入较高和净收益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适当调整小麦生产成本投入,充分发挥生产效率优势,统筹耕地保护,加强用地监管,培育小麦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优化生产结构等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冀东滨海盐碱地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处理、培育壮秧、整地泡田、移栽、水分管理、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冀东滨海盐碱地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唐海县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总结了以农渔用地为主的沿海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一般性特点,以期供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岳坤  米明珠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202-205
为了推动河北省平原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对河北省平原区8个市的土地规模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比较优势原理,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8个市的各种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优势分析,根据各市各种农作物的3种优势指数,结合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原则,确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经济作物生产核心区和蔬菜生产核心区,并提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训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是目前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近海富营养化、石油污染、生物资源破坏、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海水入侵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我国海岸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给出了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加快制定并完善一整套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是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秦文俊  钱玉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31-17034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詈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盐城市2004~2008年相对资源承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08年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承载力发展不平衡是阻碍盐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盐城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着实提高相对经济承载力。②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③整合区内的优势资源,争取在苏北地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区具有发展葡萄种植良好的光热、适宜的土壤、良好的技术等优势条件;广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较高的比较效益,发展葡萄产业潜力巨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严重、市场风险较大、政策扶持不到位、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制约因素,对发展葡萄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提出必须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不断开发潜力,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从产业布局合理性,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葡萄产品结构,加强科学发展合力等方面,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方荣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67-1769
以滨州为例,分析了滨州市滨海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及优劣势,提出了加快滨州市滨海文化旅游竞争力构建的对策,为其他潜在滨海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蓬溪县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对蓬溪县31个乡镇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分析了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挑战、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促进蓬溪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特色产业、保护耕地资源和环境、加大对农民素质的培养、引进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自身生产水平和增强外部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