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琼  肖洪安  张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82-11584
分析了成都市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安置和货币安置的选择意愿。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少,家庭承包地面积小,文化程度低和失地后人均月生活消费水平低的失地农民趋向于选择社会保障安置;年龄小和征地前家庭承包地面积大的失地农民趋向于选择货币安置。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河北省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生活状况变化,为城镇化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对河北省失地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引起失地农民生活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失地后农民的就业结构、收入水平、生活消费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失地农民内部出现分异化态势.造成分异的原因主要是农民自身素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征地补偿安置状况、区位...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读者郑某来电:我是当地失地农民,全家没有就业人口,生活比较困难。请问:政府对失地农户创业有何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2010,(7):53-53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读者郑某来电:我是当地失地农民,全家没有就业人口,生活比较困难。请问:政府对失地农户创业有何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S村失地农民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分析S村农民失地后三年如一日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不事生产、坐吃山空、轻视子女教育。可预期,在1~3年内,这些失地农民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将陷入"贫困危机"。  相似文献   

6.
采用入村调查和入户调查的方法,对杨凌区5个乡镇26个自然村和149户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杨凌失地农民高达54.5%,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66.7%和97.4%.通过对杨凌失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就业、生活保障、征地补偿等现状调查以及失地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失地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安置,改善生活保障和完善征地补偿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苏州市486户失地农民的调研,分析他们失地后的就业和生活现状及其面临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与生活困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出路,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理论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长.农民在失地后,生活保障出现问题,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失地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生活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2种途径:一是严格征地制度,明确界定公益用地;二是改革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郝丽琴  王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21-5623,570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及生产劳动适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对目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大部分农民在失地后,对生产劳动比较适应;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失地农民对生产劳动活动的适应性越强,不适应感越弱。同时分析了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提升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林口县、庆安县、海林林业局等具有农业现代化典型区域的144位失地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为支撑,从个人特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及就业层面入手,选取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住房面积、每周工作时数、当前工作、周边环境、社会关系、征地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及婚姻状况、家庭总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消费支出、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居住条件、有无最低生活保障、是否就业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05-209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很多农民都将面临着失地的困境,失地农民生活是否满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系统阐述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同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保障以及征地补偿6个方面入手,通过Logistic分析方法构建相关模型,探究以上6个方面包含的22个变量对遵义市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何玲玲  陆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94-15997,16000
在对柳州市河东村随机抽取的40户失地农民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柳州市城中区河东村征地情况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城市拆迁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村民失地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拆迁安置标准偏低,难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生活来源发生改变,但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的迫切需要是更多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针对目前状况,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分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千方百计为失地农民广辟就业渠道,构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城乡边缘区为地理单元,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就业空间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兰州市安宁区4个村220家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失地农户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就业行为选择和目前影响失地农户就业行为空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就安宁区来说,农户家庭因为征地而获得的补偿收入相对较少,安置小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而使安置小区一部分农户家庭对征地政策略有微词。征地前以土地为生的农户,在征地后更倾向于在市区发展。就影响就业行为的主导因素来说,收入一直是最重要的。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教育以及医疗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都对就业行为空间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征用数量逐年增长,由此而造成的失地农民逐年增加。据调查,1999年至2005年,我省由于征地造成的农业失地人口达35.49万人。其中,全部失地人口4.12万人,部分失地人口31.37万人。土地征用补偿费既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丧失土地所有权的经济补偿,也是对失地农民,尤其是全部失地农民最为重要的生存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10-212
目前潍坊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等主要问题。选取潍坊市部分地区作为调研对象,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后权益保障状况进行调研,从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指出有关权益保障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有关对策,旨在为稳步推进潍坊市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 据统计,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市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360065亩,涉征农户3万多户,约15万农民,从被调查的550户农户情况看.征地后收入增加的占38%。收入减少的占62%,劳力去向中.有30%在当地企业务工:20%外出打工或受雇于在外经商的乡亲:20%左右从事个体经营或其它劳作;30%左右赋闲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