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史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27-14229
[目的]研究青海湖地区4种荒漠植物的抗逆性。[方法]通过比较中麻黄、狼毒、芨芨草、黄缨菊4种植物的抗逆性指标(可溶性蛋白、MDA、游离Pro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分析青海湖地区4种植物的抗逆性,并运用Fuzzy隶属函数法对4种植物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青海湖地区低温、干旱逆境下,4种荒漠植物的SOD活性表现为狼毒〉黄缨菊〉中麻黄〉芨芨草;CAT活性表现为狼毒〉黄缨菊〉芨芨草〉中麻黄,相同的高盐度环境下,狼毒的CAT活性比中麻黄要高出8倍,说明狼毒的抗盐性要强于中麻黄;游离Pro含量表现为黄缨菊〉中麻黄〉狼毒〉芨芨草,相同逆境下中麻黄的Pro含量是狼毒的2.83倍,这是由于狼毒的MDA含量最低,体内膜质过氧化伤害最小,导致胁迫渗透物质Pro含量低,也说明狼毒的抗逆性强于中麻黄。Fuzzy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4种荒漠植物的抗逆性表现为黄缨菊〉狼毒〉中麻黄〉芨芨草。[结论]该研究为青海湖地区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和优良种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麻黄生境及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河西地区中麻黄资源生境调查和栽培学因子及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降水量较大的河西东部,天然中麻黄分布群落较多;随着降雨量递降,中麻黄种群数量和面积递减,生长势也渐弱。中麻黄在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中生长良好,而在重度盐碱地上稀见分布。中麻黄人工种植中,当土壤含盐量在0.2 % 时,对麻黄幼苗的影响小;当土壤含盐量达0.82 % 时,出苗率为41 %,盐害死亡率达48.8 %;当土壤含盐量达0.76 % 时对当年生麻黄苗产生影响。中麻黄虽是强旱生耐瘠薄的植物,但通过合理施肥,适量灌溉等栽培技术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只需耕作农田年灌水量的1/2~1/6以及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为主的适量施肥,就可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上中麻黄的产量,提高麻黄碱含量。  相似文献   

3.
麻黄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草麻黄为试验材料,从 NAA 浓度及处理时间,扦插基质及茎段生理状态 4个方面研究了对麻黄茎段扦插生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扦插 NAA 处理最佳浓度为 100 mg/l,处理时间为 10 min,扦插基质为干净的河砂,最佳生理状态为三年生的麻黄茎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技术对5种麻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随机引物.18条引物共扩增出10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89条,占总扩增带的8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9条多态性带.对这10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麻黄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膜果麻黄与其他4种药用麻黄的差异较大;木贼麻黄和斑子麻黄相对独立;草麻黄与中麻黄遗传距离较近,具有较为相似的遗传关系,这与传统的植物分类学结果一致,说明RAPD标记适用于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麻黄是青海省高寒、干旱区旱生灌木种,具有特殊立地条件修复植物的功能,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保护和改善青海生态环境条件及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青海省中麻黄的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为促进中麻黄的栽培和提高当地种植户的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14)
麻黄又被称之为麻黄科草本小灌木,该种植物是生产麻黄素的主要原材料。麻黄素在医学中可以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治人体的咳喘、发汗、散寒等症状,因其药用价值较高且经济利益较大,造成我国多地区对天然麻黄的过度采割,因此麻黄的种植与栽培管理技术成为当前中药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中简要探讨了麻黄的种植与栽培管理技术,希望借此为提高我国麻黄的产值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麻黄离体培养的器官再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细胞悬浮培养、麻黄雌配子体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建立、麻黄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发育解剖学、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碱含量的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麻黄组织培养和麻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认为应在扩大麻黄繁殖系数研究的同时,注重对从试管苗到大田移栽的中间环节研究,进而实现麻黄工厂化育苗,达到解决大规模人工栽培种源匮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麻黄的优良基因导入、表达及高产与高含碱量新种质的选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将宁夏干旱多沙区麻黄种植基地的麻黄生育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多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麻黄产量、麻黄含量与各因素的数学定量关系,确定出麻黄需水规律,并确定出产量、含碱量较高且利于作物生长的灌溉制度;同时根据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麻黄根系的分布,分层开挖筛分,测定作物根系含量,确定了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地下水埋深时作物根系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沙生植物中麻黄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沙生植物中麻黄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中麻黄是一种耐严寒、耐高温、耐干旱的防风固沙植物,又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开发中麻黄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药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麻黄资源的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我国麻黄资源的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了麻黄栽培和深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该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E-(4-羟基)-肉桂酸酯(3)、刺五加酮(4)、胆甾-5-烯-3β-正十四酸酯(5)、β-谷甾醇(6)、正二十八烷醇(7)和正二十六羧酸(8)。[结论]研究发现,麻黄中黄酮类成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Double fertiliz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formation of endosperm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unique and defining characters (autapomorphies) of the angiosperms. During normal fertilization in Ephedra nevadensis, a nonflowering seed plant, fusion of a second sperm nucleus with the ventral canal nucleus occurs regularly within the egg cytoplasm. The occurrence of double fertilization in Ephedra assumes added significance in light of its critical phylogenetic position as a basal member of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extant group of seed plants (Gnetales) to angiosperms. Thus, double fertilization in angiosperms and Ephedra may represent an evolutionary homology.  相似文献   

13.
2004~2007年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草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麻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进行草麻黄无公害种植是可行的,系列试验的结果形成了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方法]利用柴达木盆地及周边22个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50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回归模型,利用GIS技术平台插值运算实现了气象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分布;通过对适宜枸杞种植气象因子分析,确定了枸杞种植气候区划指标阈值;运用GIS技术对柴达木枸杞种植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结果]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可种植、不可种植4个区,该盆地31.4%的地区适宜种植枸杞,包括都兰西北部,格尔木中北部的大格勒乡、郭勒木德和乌图美仁乡,还有茫崖东北和冷湖南缘少部分地区;在适宜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在可种植区可适当种植枸杞,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但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柴达木盆地南面、北面和西北面属高海拔山脉区,水资源缺少,不适宜种植枸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科学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枸杞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formation of a polyploid endosperm tissue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 unique and defining feature (autapomorphy) of angiosperms. Contemporaneous with the fertilization of an egg nucleus by a sperm nucleus in Ephedra trifurca (a nonflowering seed plant closely related to angiosperms), a second fertilization even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occur between a second sperm nucleus and the sister nucleus of the egg nucleus.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fertilization product is now shown to be fundamentally similar to that of endosperm in primitive flowering plants: both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initial period of free nuclear proliferation followed by a process of cellularization. In Ephedra, however, the second fertilization product ultimately yields additional embryos. If double fertilization in Ephedra and angiosperms is evolutionarily homologous, it is likely that endosperm evolved from a supernumerary fertilization event that originally produced embryos into one that produced a specialized nonembryo tissue dedicated to the nourishment of the zygotic embryo.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巢湖流域土壤类型图,使用ArcGIS 10.1和Fragstats 4.2,并选择5个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巢湖流域景观格局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化趋势,并且计算了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土壤类型图最适合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空间尺度范围在30~60 m。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罗梭江流域土壤养分状况,选取20个对罗梭江水体影响较大的典型农地土样进行土壤常规5项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地普遍存在磷肥过量施用的情况,沙坝地不适宜种植任何农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