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某地饲养的大鲵陆续出现以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内脏器官出现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导致大鲵死亡.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确证大鲵为虹彩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采取一系列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病情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内脏器官出现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虹彩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养殖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嗜水气单胞菌近年引起我国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的大面积流行,给我国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溶血毒素是该菌致病的主要因子,该毒素是一条链的多肽,分子量52000道尔顿左右,与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结合形成寡聚体,进而在膜上成洞,溶血。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素基因与典型的原核基因相符。由于该菌的抗药性等问题,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病原菌是防治暴发性鱼病的有前途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为该菌引起的爆发性鱼病防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29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研究了29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1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诃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好,其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 g/L。博落回、白屈菜、五倍子对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10.0 g/L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其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4、4.8和4.8 g/L。[结论]博落回、白屈菜、五倍子可作为抗嗜水气单胞菌的筛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碳酸氢钠(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HCO_3及等摩尔浓度(0.2、0.4、0.8mmol/L)的氯化钠(NaCl)和碳酸氢钾(K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NaHCO_3浓度的增大,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越来越缓慢.NaHCO_3达到一定浓度后具有杀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在0.8、0.4 mmol/L NaHCO_3中达到99.5%死亡率所需要时间分别为1h和4h,暴露在0.2mmol/L NaHCO_3中6h,其死亡率为78.4%.NaHCO_3浓度越高,嗜水气单胞菌致死所需时间越短.暴露12h后,0.4、0.8mmol/L NaHCO_3中均无嗜水气单胞菌存活,0.2 mmol/L NaHCO_3中只有极少数嗜水气单胞菌存活(存活率小于0.01%).0.2、0.4mmol/L的NaHCO_3均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而添加等摩尔浓度的NaCl培养液中,细菌生长不受影响;添加等摩尔浓度KHCO_3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其生长情况与添加NaHCO_3的嗜水气单胞菌相似,生长被明显抑制,结果表明NaHCO_3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并非由渗透压引起,而是与碳酸氢根有关.【结论】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4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Meta分析大黄、五倍子、黄连和乌梅等4种中药对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筛选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的中药及其复方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5月,搜集大黄、五倍子、黄连和乌梅体外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效果的研究文献,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五倍子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大黄[MD=8.11,95% CI(6.26,9.95),P<0.00001],黄连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大黄[MD=-3.41,95%CI(-5.61,-1.21),P=0.002],乌梅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大黄[MD=6.43,95% CI(5.18,7.69),P<0.00001],乌梅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五倍子[MD=-9.34,95%CI(-18.14,-0.54),P=0.04],黄连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五倍子[MD=-10.81,95%CI(-12.64,-8.97),P<0.00001];敏感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均稳定.[结论]大黄、黄连、五倍子和乌梅4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五倍子>乌梅>大黄>黄连,分析结果稳定,今后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的中药复方配伍或中西药配伍时可首选五倍子和乌梅.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hly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扩增的阳性条带约为600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4 ng/L,而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黄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123份大鲵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结果与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7.6%,表明该PCR方法能够对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样品进行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的代表株J-I负染显示它具有一端生单鞭毛及周身菌毛,菌毛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短而硬,数量多,另一种是细而长,易弯曲,数量少。不同的培养条件影响菌毛、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鳖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试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我国的许多淡水鱼类的暴发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孙其焕等1991,陈怀青和陆承平1991]。暴发病的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也正在受这种细菌的危害[孙佩芳等1996,陆宏达和金丽华1996]。一味地应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将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且效果不很明显。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势在必行。国外商品性鱼用疫苗在七十年代中已开始生产,国内也在研究试制[杨先乐等1989,许淑英等1994,孙建和和陆承平1995]。本实验室人员从患穿孔病的鳖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10.
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我国的许多淡水鱼类的暴发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孙其焕等1991,陈怀青和陆承平1991]。暴发病的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也正在受这种细菌的危害[孙佩芳等1996,陆宏达和金丽华1996]。一味地应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将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且效果不很明显。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势在必行。国外商品性鱼用疫苗在七十年代中已开始生产,国内也在研究试制[杨先乐等1989,许淑英等1994,孙建和和陆承平1995]。本实验室人员从患穿孔病的鳖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11.
陈德经  陈曦  方斌  王杨科  梁永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09-14110
[目的]研究大鲵皮肤、黏液、肉粉和脂肪的抑菌效果。[方法]用80%甲醇水溶液分别浸提大鲵粘液、皮肤及肉粉获取提取物,用乙醚萃取大鲵油。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大鲵4种提取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大鲵皮肤浸提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大鲵黏液、大鲵肉粉、大鲵油对4种菌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结论]大鲵的主要抗菌部位为皮肤。  相似文献   

12.
大鲵糖肽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大鲵糖肽进行分析,使用Sino Chrom 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并测定大鲵糖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大鲵糖肽组分的最佳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为V(乙腈)∶V(甲醇)∶V(0.1%三氟乙酸)=5∶5∶90;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大鲵糖肽在5.78μg/mL浓度时,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60.19%,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大鲵病原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洪雅人工养殖的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肾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S100814),以腹腔注射、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大鲵的病原菌.该分离株生理生化特性与荧光假单胞菌一致,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TSA平板上生长呈边缘整齐、半透明的圆形灰白色菌落.接触酶、精氨酸双水解酶、...  相似文献   

14.
文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16-1718
首先对我国大鲵自然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大鲵资源衰退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保护大鲵自然资源的对策。结果表明,酷渔滥捕、栖息地被破坏和水质污染是造成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增殖放流等措施对大鲵自然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鲵水霉病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对养殖大鲵水霉病病原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病原是通过破坏皮肤,感染皮下肌肉,成长为具有一定长度,呈分支多而纤细的灰白色水霉菌菌丝,其生长发育分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外菌丝主要靠出芽生殖形成新菌丝,也可形成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新菌丝;有性繁殖是在菌丝上分别形成藏卵器和雄器,受精后由孢子囊内孢子成长为新菌丝.同时还初步探讨了大鲵水霉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红星  沈建忠  赵虎  王启军  王中乾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82-3283,3286
对大鲵(A ndrias davidianus)的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RH-A2和HCG催产效果较好,经人为调控可使大鲵性腺成熟度状态良好;人工孵化时通过严格控制水温18~21℃、溶氧保持在5 mg/L以上、光照度300 lx以下,给予适当的流水刺激,孵化率可达76.4%.  相似文献   

17.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预防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传染病的发生,以减少对人畜的损害,通过回顾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嗜温性和运动性的气单胞菌属的模式菌)、生物学性质,对其主要毒力因子(外毒素及胞外蛋白酶)和鉴定技术(生化鉴定、免疫血清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鲵人工繁殖一般采用人工注射催产激素及人工授精的方法。目前,大人工授精普遍采用3种方法,即干法、干湿法、湿法。对这3种人工授精法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干湿法人工授精的受精率最高、为37.6%~39.4%,其次是湿法授精,受精率为23.8%~25.9%,最低的是干法授精,受精率为18.9%~21.8%。干湿法授精在大鲵人工繁殖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因为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大鲵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由此我国各地区陆续开展了大鲵的工厂化养殖,对大鲵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贵州喀斯特山区大鲵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贵州大鲵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贵州大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贵州大鲵产业战略决策与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