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梅花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无锡梅园将梅花作为特色花卉观赏已有百年历史,本文通过介绍无锡梅花在种植栽培、整形修剪、品种改良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观赏梅花的栽培技艺,加快梅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梅花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推动梅花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梅花专类园及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专类园、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梅花的观赏效果;延长梅景观的观赏时间;使四季景观趋于协调,同时可兼顾梅景观观赏与经济效益。文章以南京梅花山为例,系统探讨了梅花与背景植物的配置,总结了较为典型的配置形式,可以为梅花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3.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 ,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 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 ,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 ,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10余年的梅花实生选育实践中,通过对梅花实生苗生长发育过程中童期长短、始花期迟早、花器特点及实生树与其嫁接树生长与开花特性的比较,发现梅花当年生实生苗的某些植物学性状与其未来开花类型、实生单株始花树龄的迟早与花器观赏品位等均有一定相关性,实生苗童期较长、始花期较迟的单株出现花器较高品质的机率更大。同时,实生单株不同年龄时期开花性状也有所差异,实生苗初始开花优劣不完全能表现该品种未来的固有性状;实生单株与其嫁接株在树冠特征、生长势、开花性状等方面常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嫁接树的综合性状优于其实生单株。因此,梅花实生选种是一个慢长的过程,要获得一个观赏品位高、性状稳定的梅花新品种,选育时间不应少于8~10年。  相似文献   

5.
梅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象征春天的名花,又名春梅。梅花作为先于百花开的传统名花,雅俗共赏,深为国人所喜爱。梅花是园林绿化和园林造景的重要植物材料,而梅花的整形修剪是梅花健康生长和提高梅花观赏度的主要手段。通过论述梅花的整形方式(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多主干球形、伞形、桩景式、临水式、大树形、游龙梅形)和修剪技术,对梅花的整形方式进行研究,与梅花爱好者和研究工作者共同探讨梅花的修剪原则和梅花在不同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从而使原产中国素有"花魁"之称,凌寒绽开、暗香浮动、冠领群芳的梅花为世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6.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咏梅诗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咏梅诗的分类研究为主要内容,从汉代乐府诗到近现代诗人诗作,概括得出咏梅诗发展的3个阶段。同时,分析归纳从汉代乐府诗到清末民初诗人咏梅诗作约1000首,对描写梅花品种、自身器官、观赏特性、生长地、梅花与人的情感、与梅花有关的社会活动、梅花精神品格之美、咏梅诗典故等主要方面的诗句进行了归类,运用图的形式进行分析,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梅花自身变化与咏梅诗发展的规律和联系。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观赏价值高,适应长沙地区气候条件的的梅花优良品种,通过对长沙地区引种栽培的58个观赏梅花品种,根据花色、花径、花瓣数量、花香、着花繁密程度、自然花期、抗湿热性、生长势、特殊品质等9个主要观赏特征,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梅花品种观赏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观赏性好、适合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梅花优良品种,其中Ⅰ级品种有4个品种,Ⅱ级有11个,Ⅲ级有26个,Ⅳ级18个,为梅花在长沙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梅花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分析了梅花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通过对梅花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论述了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作用,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加以阐述。提出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0.
以荔波小七孔景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种类构成、生长状况和配植情况等方面对荔波小七孔景区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荔波小七孔景区在植物配植、季相变化、保护管理、景观体验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GA3)对武汉市露地梅花部分品种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2001年,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露地梅花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及观赏期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梅花观赏质量(花径、展叶期、落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mg/L的赤霉素处理对梅花花期具有调节作用,作用的方向与处理时间密切相关:10月底至11月处理提前;而1月处理又使始花期、末花期均延迟。赤霉素促使梅花花期提前的同时通常伴随开花量的下降;而在推迟梅花花期的同时开花量增加、且观赏期延长。赤霉素处理极显著地使‘江南朱砂’的花径缩短1.2—5.4mm;‘粉红朱砂’的展叶期提前3—4个月;‘粉红朱砂’出现明显的落蕾效应。研究还探讨了温度作为梅花开花的主导因子对试验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梅花与水体的配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效果看,梅与水的配植是很美的景观.梅俯清流,或一泓清波映出梅影天光,十分美观.梅水景观能充分体现梅花的神韵美.从品种看,垂枝梅姿态飘逸别致,最适于水体旁栽植;龙游梅因干形奇特,也很适合水滨作点景之用;其他梅类,只要方式适当,株形适合,也可与水体相配置.从梅水配置的形式看,梅花可配置在溪涧边、池塘旁或水中岛上.梅园也常建在湖泊边.但梅花怕涝,需种在临水的坡坎上,一般应种在最高水位以上.参7  相似文献   

13.
西域红叶李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引进欧洲珍稀观赏果树抗寒红叶李优良品种,筛选出适应新疆栽培的观赏果树红叶李抗寒良种,改善我国高寒区彩叶观赏果树品种单一的现状,丰富新疆林果种质资源及品种多样性。【方法】引进少量欧洲抗寒红叶李优良品种,嫁接保存种源,进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观测,适宜砧木、扩繁试验研究,适应性、抗逆性、栽培观赏性中试。【结果】抗寒红叶李集观花、观果、观叶、鲜食于一身;叶片富于变色,果实美味可口,幼果紫红色,成熟后果实亮红色,果肉鲜红色;耐寒、耐旱、耐瘠薄,在-36℃左右的低温环境下能良好越冬,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果树。【结论】通过5 a的试验研究、中试推广,选育的抗寒红叶李在新疆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状况,是我国尤其是高寒区域栽植难得的优良观赏果树,2009年通过新疆林木良种委员会审认定,命名为西域红叶李。  相似文献   

14.
刘青 《北京农业》2012,(9):72-73
系统论述三角梅从育苗、盆土准备、移栽,到盆栽后的浇水、控水促花、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松土、换盆以及保持通风与光照,保温保湿和修剪等促进三角梅良好生长与提早开花、延长花期的一系列盆栽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湖南地区的球根花卉种类,从荷兰引进4个不同品种的花葱进行种植,对它们在湖南引种的物候期、观赏特性及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葱品种的耐寒性较强,出苗期均在2月,出苗率在85%以上,叶片展开期在3月15~27日;除相册外3个花葱品种均具有良好的观赏性能,花朵大,色彩艳丽;且3个品种均只有1个花枝,花茎长度在80.5~122.2 cm,花序直径12~14 cm,第一朵花出现在4月中旬或5月上旬,开花持续时间25~31 d。因此,认为西西里密、额毛和格斗者这3个花葱品种可作为春夏季花卉在湖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于震宇  范翠丽  翟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29-12430,1243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KT及6-BA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应.[方法]以唐菖蒲红色系“青骨红”切花为研究对象,瓶插在以5%蔗糖+300 mg/L 8-羟基喹啉+50 mg/L硝酸银为底液,添加不同浓度的激动素(KT)及6-苄基嘌呤(6-BA)的保鲜液中,通过对切花寿命、观赏品质、鲜重变化率的研究,研究其保鲜效应.[结果] KT浓度为30 mg/L时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了2.1d、提高平均日观赏值3.9、切花花枝鲜重峰值推迟2d出现,但对开花率影响不显著;6-BA浓度为40 mg/L时保鲜效果最佳,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了2.5d、提高平均日观赏值4.0、提高开花率1.22%、切花花枝鲜重峰值推迟2d出现.[结论]KT、6-BA均能显著提高保鲜剂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突出全园“梅”主题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及其观赏特点对青岛国华园鉴湖梅溪水景区进行种植设计,营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以水体的类型进行植物造景,突出湖、溪以及水源三大景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北美冬青的特性及繁殖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冬青与冬青科大多常绿树种不同,其特点是冬季落叶,抗性强,适应性广,生长中等,能正常开花、结果和冬季落叶,是秋冬切枝、环境美化和盆栽的优良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武汉地区的气候特性,引进报春花科5个花卉品种(系),采用大田直接法研究其越冬性和开花性.对冬季表现较好的品种采用高山反季节栽培的方法,使报春花的花期提早到当年的11月底,可延长花卉的观赏期,丰富武汉地区冬季用花的品种,提高花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