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南太湖底泥疏浚工程对减轻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疏浚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有所增加,其密度、生物量及蓝藻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疏浚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Shannon-Weaver指数升高,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降低,表明南太湖富营养化现状有所改善,从而揭示底泥疏浚工程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富营养化指数来评价南太湖底泥疏浚工程对减轻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疏浚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有所增加,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蓝藻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疏浚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Shannon-Weaver指数升高,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降低,表明南太湖富营养化现状有所改善,从而揭示底泥疏浚工程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太湖渔产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渔业总产量与湖水化学耗氧R(COD)、太湖产量最高的刀鲚(Coilia ectenes)和虾类产量与湖水TN/TP、富营养化指数(TSI)与渔业总产量和刀鲚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太湖富营养化加深与渔业总产量的增加,渔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是相一致的,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对鱼类小型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小林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2):22-24,29
太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鱼类品种逐渐减少。进入90年代后,太湖捕捞强度不断提升,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迅速提高,水生生物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功能降低。本文从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保护太湖生物多样性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太湖小型鱼类资源生态调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已完成全部研究任务,并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及渔业捕捞强度加大,太湖鱼类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单一化的衰退趋势,表层小型鱼类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群。针对太湖鱼类资源目前存在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主要水系水环境特征分析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太湖流域苕溪、南溪、太湖、沿江和黄浦江5大水系水体环境特征进行2次全范围调查监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水系的水环境特征现状,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主要水系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苕溪和南溪水系外,太湖流域各水系水体透明度都较低,可能与部分水体泥沙含量较大有直接关系,但水体中藻类、有机物和水动力条件等可能也是影响透明度的因素;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指标处于地表水Ⅳ类~Ⅴ类,且B/C(可生化性指标)比较高,分解利用引起水中溶解氧(DO)的快速下降.氮磷营养元素污染相对严重,基本处于地表Ⅴ类~劣Ⅴ类水平,且各水体中都以总磷(TP)污染最为突出.总氮(TN)和TP中分别主要以溶解无机氧( DIN)和PO43-的形式存在,其较高的浓度为藻类快速生长甚至爆发水华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污染指标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氮磷和有机物是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贡献指标.富营养化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苕溪水系、南溪水系和太湖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而沿江水系和黄浦江水系基本处于重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期来,专家们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致因极为关注,分析认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1、太湖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巨大;2、环太湖区域农业污染面广量大;3、气候变化及湖体的循环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判别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汤逊湖、野芷湖、黄家湖和东野芷湖的水质状况,从2011年3月~2012年2月,对这四个湖泊进行了周年水质监测。采用了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等参数,对水质现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四湖的水质污染程度呈现明显的梯度。水体富营养化综合加权指数法评价表明,湖泊全年富营养化状态级别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化之间。  相似文献   

9.
水体富营养化及对鱼类的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虹  张扬 《水利渔业》2006,26(6):79-81
水体富营养化的判定对水域生态环境,尤其是对水产增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能用多种水质检测指标判定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着重阐述了富营养对鱼类的危害及中毒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太湖生态系统发育的Ecopath with Ecosim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初始状态,采用Ecosim对1961-2002年间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时间强制序列的驱动下,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各个功能组的捕捞量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机制.在不断增强的渔业捕捞压力下,大中型鱼类尤其是顶级肉食性鱼类的资源量遭到破坏,从而减少了对小型鱼虾类的捕食压力,使得这些r型物种占据了系统的统治地位,它们对植食性浮游动物的控制作用,由此从上至下(top-down)地改变了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太湖初级生产力显著提高,由于蓝藻不适于动物摄食和利用,使得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能循环利用,造成水华暴发和底泥有机质富积,进而由下而上(bttom-up)地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议保护凶猛鱼类和大型鱼类资源,利用营养级串联效应控制小型鱼虾类,来恢复太湖生态系统自然结构、减缓其富营养化程度和逆向发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蓝藻大量堆积、死亡与黑水团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湖区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水华很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诱发黑水团。2011年8月28日至9月27日在太湖梅梁湖杨湾水域进行为期1个月的原位蓝藻堆积围隔试验,分析蓝藻大量堆积、死亡过程中水体关键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其与黑水团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藻积聚死亡会导致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水体溶解氧浓度基本在0.2mg/L上下波动;同时,水体主要营养盐浓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TN、NH4+-N和TP浓度最高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6、48和46倍。高温时段打捞水体表面积聚的蓝藻是防止蓝藻死亡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有效措施。蓝藻死亡的同时会促进致黑物质的产生,丰富的有机污染底泥的参与对于黑水团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但形成典型的黑水团需要一定水平的风浪扰动。  相似文献   

12.
以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漂(Pistia stratiote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生长状况及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正常生长。大漂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磷吸收率分别为93.58%、97.72%和96.65%,紫叶酢浆草为89.57%、83.76%和86.54%,凤眼莲为90.11%、85.07%和91.46  相似文献   

13.
一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防治办法等。  相似文献   

14.
王颢 《福建水产》2009,(3):22-26
本文根据2008年罗源湾2、5、8、11月COD、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调查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对罗源湾水体富营养化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罗源湾海域四个季节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程度夏季最低,秋季最高。各营养要素对富营养化状态指数的贡献中以CODMn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无机氮。富营养化分级评价表明该海域水体营养等级为中度营养级。除秋季外的三个季节均存在氮限制。通过对近10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罗源湾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重,目前已接近严重富营养化。各营养要素中CODMn对富营养化状态指数的贡献正在减少,而磷酸盐的贡献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自建成以来的水质指标进行为期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湖区自2004年蓄水以来,水体盐度已由3逐渐下降到2010年的1左右;N/P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磷是滴水湖的营养限制元素;湖区总体水质基本维持在地表水Ⅳ~Ⅴ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TP、TN和BOD。对湖区富营养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其富营养化程度变化趋势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TP是影响其叶绿素a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且在夏秋季节容易出现富营养化指数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湖泊滴水湖水质演变趋势及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自建成以来的水质指标进行为期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湖区自2004年蓄水以来,水体盐度已由3逐渐下降到2010年的1左右;N/P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磷是滴水湖的营养限制元素;湖区总体水质基本维持在地表水Ⅳ~Ⅴ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 、Tp、TN和BOD.对湖区富营养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其富营养化程度变化趋势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TP是影响其叶绿素a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且在夏秋季节容易出现富营养化指数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湖鲚的食物组成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富营养条件下太湖湖鲚消化道食物解剖观察,用个体数量百分比为指标,定量分析了太湖春、秋两季153尾湖鲚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2004年秋季湖鲚食物中枝角类占89.77%±13.69%,桡足类占7.84%±11.53%,在枝角类中象鼻蚤组成比例最高,占85.66%±15.48%;2005年春季湖鲚食谱中枝角类占79.35%±11.42%,象鼻蚤占42.31%±19.26%,桡足类占19.97%±10.78%。由此可见,春、秋两季湖鲚在食物组成上无明显差异,都以枝角类、尤其是象鼻蚤为主。与此同时,对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分析得出该鱼以食桡足类为主,太湖湖鲚与银鱼在食物组成上有较大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利用翘嘴红鲌、鳜鱼等肉食性鱼类来控制湖鲚产量的增加,对缓解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缺乏水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片面强调养殖强度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和原因,阐述了富营养化的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洪湖氮、磷周年变动与浮游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2008年3月到2009年1月,对大洪湖上、中、下游3个点的浮游生物和氮、磷进行了两月一次的监测。水质检测数据显示:大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主要富营养化物质是氮;氮的富营养化评价指数冬季高于夏季;始终徘徊于Ⅳ类与Ⅴ类水之间;网箱养鱼产生的沉积物对大洪湖下游水体中的磷含量仍有较大的贡献,分别占下游水体总磷量的87.2%(夏季)和62.5%(冬季);大洪湖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主要来源于上游水源;目前,大洪湖实施的生态渔业具有一定的生态环保功能。大洪湖的水体自净作用使水体中的总氮下降了27.9-59.2%,总磷下降了10.0-56.9%;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所提高。 关建词:大洪湖,生物多样性指数,富营养化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20.
以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漂(Pistia stratiote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生长状况及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正常生长。大漂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磷吸收率分别为93.58%、97.72%和96.65%,紫叶酢浆草为89.57%、83.76%和86.54%,凤眼莲为90.11%、85.07%和91.46%;大漂对水体中总氮的吸收率分别为89.05%、90.18%和73.50%,紫叶酢浆草为68.32%、59.73%和72.90%,凤眼莲为68.45%、71.49%和71.53%;大漂对氨氮的吸收率为85.80%、91.48%和88.60%,紫叶酢浆草为77.51%、72.07%和89.68%,凤眼莲为68.84%、90.90%和90.88%。试验表明,3种水生植物均能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见,大漂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凤眼莲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