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到秋冬季节,温度下降,水温在10~18℃之间,影响鱼类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代谢机能紊乱、抗病能力差,这时容易发生鱼类病害,影响养殖生产效益,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下面介绍秋冬季节鱼类防病措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1加强培育,增强鱼类的体质沿黄地域以鲤鱼、草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养殖为主,要投喂优质、适口、足量的配合饲料,投饵量应按鱼体的3%~4%,适当投喂些植物性饵料,在配合饲  相似文献   

2.
正鱼类分台投喂技术也称分区投喂技术,是近年来推广应用效果较好的鱼类投喂技术。池塘鱼类混养模式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养殖模式,过去同一池塘混养的吃食鱼类多采用一台投饵机投喂一种饲料,但由于鱼类营养需求、摄食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养殖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投喂方式存在问题,分台投喂技术是将同一池塘混养的两种吃食性鱼类,通过驯化使两种鱼类分别到不同的两个区域摄食。每个区各搭一个投料台,投料台上固定自动投饵机,  相似文献   

3.
对网箱养殖吃食性鱼类投饵技术中的颗粒饲料适口性、投饵次数、投喂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秋季是鱼类养殖生产的关键"冲刺"阶段,此时既是鱼类加快生长、催肥长膘的旺季,也是鱼类浮头、疾病的多发时期,一旦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轻则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有的甚至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养殖者绝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是要全神贯注,精准发力,打赢"冲刺之战",确保全年养殖的丰产丰收。现将相关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秋季是鱼类养殖生产的关键"冲刺"阶段,此时既是鱼类加快生长、催肥长膘的旺季,也是鱼类浮头、疾病的多发时期,一旦技术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轻则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事故的发生,有的甚至给养殖生产造成前功尽弃、"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因此,养殖者绝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是要全神贯注、精准发力,全力打好"终点冲刺"之"决战",确保全年养殖的  相似文献   

6.
过去湖泊、水库等小水面(1000亩以下)多采取的是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粗放式养殖方式,以施肥(化肥、粪肥)为主,少量投喂饲料或不投喂饲料,产量低,效益差。近些年来,随着鱼价上涨,特别是吃食性鱼类价格的上涨,激发了渔民养鱼积极性,增加了鲤、鲫、草等吃食性鱼类放养量,加大投饲量,大幅度提高了小水面养殖产量,产量达到200~300kg/亩,其中鲢鳙鱼产量达到75~100kg,同时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水质恶化和鱼类病害频发。针对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有效措施,但在养殖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养殖成活率,造成养殖效益差。本文总结了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常见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饲料投喂不科学,日常管理较差,防病治病不及时等,供养殖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8.
降低养殖污染的网箱养鱼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饵式网箱完全依靠投喂人工饲料,会产生大量残饵、鱼粪等,造成养殖污染,引起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笔者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可降低养殖污染网箱养殖技术,在养殖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在投饵式网箱外设置滤食性鱼类网箱,只对投饵式网箱投喂饲料,利用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残饵等,将投饵式网箱散失水中的营养物质加以利用,以降低养殖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异育银鲫制种和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育银鲫是用黑龙江方正鲫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经杂交后雌核发育的仔代,具有食性广、易饲养、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等特点,在养殖中显示了良好的生产效果,是淡水养殖的良种。1 制种技术1.1 亲鱼培育 引进的方正鲫亲鱼或大规格鱼种,兴国红鲤,在外荡网箱雌雄分开培育,不要和其他养殖鱼类混养。亲鱼培育期间要加强投喂和管理,秋、冬、春三季的产前强化培育,投喂菜饼、大麦、四号粉和混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秋冬季每日投喂量  相似文献   

10.
董勇 《内陆水产》1998,23(10):19-20
传统的淡水养殖是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混放在同一水体中饲养,其管理的重点在于力求单位面积的高产量。此种饲养模式的缺点是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比例偏大,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菜饼、麸皮、稻谷等原态饲料,营养单一,利用率低,易污染水质,不利于鱼类良好生长,易暴发鱼病。鲤鱼89:20成鱼池塘高产养殖模式,由于采用颗粒饲料投喂,克服了传统放养模式的缺点,具有鱼体生长显著加快,有利于抢占市场,饵料系数低,产量高(每667m2产量可达1-2t),效益好等优点。现将这种模式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1.1…  相似文献   

11.
鳜鱼是典型的食肉性凶猛鱼类,本文在分析鳜鱼食性的基础上,介绍鳜鱼养殖的饵料投喂技术。  相似文献   

12.
所谓高效精养模式是指以1-2种吃食性鱼类为主,配养少量凶猛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的一种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方式以投喂优质全价饲料为特点,与传统肥水养鱼方式存在根本的区别,因此在水质管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高效精养模式下的水质要求 在高效精养模式下,吃食性鱼类的饵料几乎全部由饲料提供,摄食量大,放养密度高,因此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和特殊的要求。 透明度:传统养鱼模式下,水体颜色深、粘稠度高,水体的透明度很低,一般不超过25-30cm。而高效精养模式下,水体的透明度要求在30-50cm左右,水…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沙滩塑膜防渗鱼池112亩,采取主养吃食性鱼类,混养滤食性鱼类,套置小型网箱单养罗非鱼,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总产鱼131499.2kg,平均亩产1174.1kg,其中网箱单产118.gkg/m3,经专家鉴定认为:其技术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生产中,养殖户对于配合饲料的选择更多考虑的是直观的饲料成本,而对于饲料何时投喂、喂多少、如何喂等问题随意性大,导致饲料浪费严重、饲料效率较低、水环境污染加大、胁迫病害增多、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等问题。本文从配合饲料选用、投喂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提高大宗淡水鱼类饲料效率的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养殖生产的成败。为了提高产量,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夏季水温高,是鱼生长的良好季节,因而应加强饲喂、保证饵料的供应。吃食性鱼(罗非、鲤鱼等),投喂精饲料,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饲量可占鱼体重的5%;草鱼应投喂青饲料,投饲量以当天吃完为适度;鲢鳙鱼池施肥应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多施无机肥、少施或停施有机肥,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在30cm左右。二、调节水质,防止泛塘  相似文献   

16.
吴凡 《齐鲁渔业》2002,19(8):20-20
养殖鱼类常发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必须投喂药饵进行治疗。但在投喂药饵时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药饵的制作和投喂应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7.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 Hilgendorf),原称黑鲪(Sebstodes fusence),是肉食性鱼类,目前多用小杂鱼来喂养,给饵费时费力,并且长期投喂鲜杂鱼,易造成养殖鱼种营养缺乏症,降低养殖成活率。而人工配合饲料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使许氏平鲉的养殖更趋集约化。为此,我们进行了许氏平鲉配合饲料的投喂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颗粒饲料的科学投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喂是鱼类养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往往投喂技术不科学,即便是最好的饲料,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效果,鱼类生活在水中,所以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同时有的种类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就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也较多,如温度、水质、溶氧等都可造成鱼类不上浮摄食,管理人员仍然按时投喂,就会败坏水质,结果造成了大量颗粒饲料浪费,大大提高了饵料系数,影响经济效益。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得到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谈谈以下…  相似文献   

19.
正饲料是小龙虾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入占养殖总成本的70%左右,饲料质量及投喂措施直接关系到小龙虾的生长速度、规格、品质、养殖效益和质量安全。在饲料投喂管理过程中,既要让小龙虾吃得饱、长得快,又要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若投喂管理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小龙虾体质下降、生长缓慢、规格大小不均、蜕壳间隔期长、感染疾病,继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广大小龙虾养殖者应切实强化饲料投喂管理,以达到  相似文献   

20.
6~10月份是鱼类生长的高速期,特别是7、8、9三个月,广大养殖户都会加强投喂以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此时,由于水温高,各类细菌也大量滋生,稍有大意,极易形成水质恶化,造成疾病大量发生或者泛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因此在此期间应加强池塘管理,尤其是水质调控,现将具体要求简介如下:1.坚持“四定”投饲,严禁“叠食”。饲料要新鲜适口,投饲要适量,严禁饲料未吃完又投上新的饲料。2.合理施用有机肥,在此期间适当施用有机肥可以培养水中浮游生物,增加滤食性鱼类的适口饵料,但过量施用有机肥会恶化水质,消耗池中大量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