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鳜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属底层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是目前养殖比较多的优良品种。鳜性成熟比较早,在我国南方雄鱼1冬龄即可成熟,雌鱼为2龄。它们能在江河、湖泊及水库中自然产卵,而且一年可多次产卵,但人工繁殖效果最好。在长江流域产卵季节为5-7月份。湖北省英山县国营鱼种场近年在鳜苗种繁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相关技术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斑鳜是我国长江流域名贵肉食性淡水鱼类,由于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繁殖,产业发展因苗种供应规模及养殖技术等原因没能形成。为了解决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斑鳜苗种规模养殖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苗种来源:斑鳜苗种来源于本公司当年人工繁殖孵出的鱼苗,苗种体质健壮,无病无伤。2.斑鳜苗种开口培育方式:斑鳜苗种开口培育采用两种方式进行。(1)在环道内开口培育:环道为全过滤式的圆形单环,体积为8米3,进出水过滤纱窗为80目,水源为外荡水,环道正常水交换量为30米3/小时。开口饵料鱼选用鳊鱼水花或脱膜24~36…  相似文献   

3.
正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又名石鳜、岩鳜、花鲫子等,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的长江至珠江,辽河、鸭绿江及其以南的海河等水系,为典型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斑鳜出现遗传分化的时间较早,与同属的翘嘴鳜(S.chuatsi)、大眼鳜(S.kneri)相比,生长速度慢但抗病力较强,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具观赏性,又有"淡水石斑"之美  相似文献   

4.
<正>斑鳜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自2008年着手在凤城市鱼种场进行斑鳜人工养殖试验,并于2011年开始进行人繁试验,经过3年试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斑鳜人工繁育技术。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鸭绿江水系-叆河中的天然鱼种(每年6-10月收集的50~500克的斑鳜苗种),经过在鱼塘2~3年人工培育而成。共计520尾,其中雌亲鱼  相似文献   

5.
相同之处是:要掌握好亲鱼的放养密度及饵料的投放量,并且饵料鱼要分次投喂,总投放量为鳜鱼总量的4~6倍。为促进性腺发育,在春季,要勤加水,勤增氧。不同之处是:斑鳜产前雌雄混养易流产,影响催产效果,故雌雄要分养:但翘嘴鳜雌雄混养没有流产现象,故在亲本培育中雌雄可混养,不会影响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又名石鳜、肉鳜、岩鳜,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鳜属。斑鳜为小型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新、多石砾的江河溪流和大中型水库的上游流水环境中,东南亚国家都有分布。斑鳜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属天然野生鱼类,生长期较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有"淡水  相似文献   

7.
8.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属鲈形目、*科、鳜属,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于2007-2010年进行了淇河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解决了淇河斑鳜苗种人工繁育的技术难题,为大批量生产苗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斑鳜是淡水鱼养殖的极为名贵的品种,也是内陆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斑鳜研究人工繁殖的单位和机构很多,但能规模化繁育,效益较好的不多。本公司根据庐山西海独特的水域资源和斑鳜野生资源,利用大水面进行网箱规模化繁育斑鳜幼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通过近3年来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成功技术,特点是无陆地建设斑鳜繁殖设施,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在涨渡湖催产鳜亲鱼7组,产卵率100%,获卵45万粒。受精率77.8%,孵化率85.7%,获鱼苗30万尾。经用孵化环道培育成夏花29.5万尾;环道和产卵池培育成寸片21.42万尾。选择1kg以上的适宜规格鳜亲鱼强化培育是提高怀卵量和卵子质量及提高受精率、孵化率、苗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用环道流水培育苗种效果较好。开口饵料鱼以鳊最好。  相似文献   

11.
龙纹斑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澳洲龙纹斑,学名为虫纹鳕鲈(Macculochella peeli),俗称墨瑞鳕,是生长于澳大利亚墨瑞河的一种优质大型淡水鱼类,不但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水温耐受范围广、人工饲料转化率高、适合集约化养殖等特点,而且营养和经济价值高,肉质结实细嫩、刺少、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4种香味氨基酸拥有独特的香味,受到人  相似文献   

12.
鸭绿江野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虽然我国利用死饵在网箱和池塘养殖斑鳜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苗种多由天然水域中捕捞而数量有限,制约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得受精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  相似文献   

13.
<正>鳜鱼(桂花鱼)一直是广东淡水养殖优质名贵鱼类当家品种,其单位经济效益是四大家鱼的四倍以上。但近些年来,广东鳜养殖爆发性疾病频发,鳜鱼批量死亡甚至"颗粒无收",严重阻碍了鳜养殖业的发展。有关研究发现,广东地区许多繁殖场使用的鳜亲本经人工累代繁殖,已经过度近交,种质退化,苗种畸形率高,鳜生长性能、抗逆抗病性能都受到了影响。佛山市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经多年杂交试验发现,特定的翘嘴鳜与斑鳜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好、养殖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鱼类,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褐黄色乃至灰褐色,腹部黄白。鸭绿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终生以活鱼活虾为食,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找出了一条利用大水面进行斑鳜网箱规模化繁育的新路子,特点是无陆地建设斑鳜繁殖设施,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达到节地和规模化繁殖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翘嘴鳜苗种人工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于1988年在南昌市水产试验场获得成功,就8年来的试验研究,文中主要概括为最佳催产期、催产药物与剂量、授精与孵化观察及苗种培育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斑鳜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6年,进行了斑鳜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斑鳜亲鱼18组,雌鱼平均体质量380 g.催产率83%;获受精卵10.85万粒,受精率75%;获水花6.62万尾,孵化率61%.水花于水泥池中养至平均全长2.0cm 苗种成活率72%;平均全长2.0 cm苗种养至平均全长5.0 cm苗种成活率88.5%,1334 m<'2>池塘放养平均全长2.0锄苗种6200尾,经93 d养殖,收获鱼种4371尾,平均全长12.66 cm.平均体质量32.39 g,养殖成活率70.5%.  相似文献   

18.
19.
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采用人工注射催产药物,获取受精卵、人工孵化等技术原理.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解决了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选择、饵料鱼的配套以及苗种培育过程中的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