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区薪炭林树种选择、营造技术及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薪炭林树种选择;薪炭林营造技术;薪炭林经营模式。经过引种、田间试验及对薪炭林主要指标的测试,采用综合指标定量选择了直干桉、蓝桉、桤木、圣诞、黑荆为滇中的最佳薪炭林树种;选择了巨桉、窿缘桉、念珠相思、赤桉、苦楝作为干热河谷的最佳薪炭林树种。滇中的营造技术是用百日袋苗造林,水平沟整地,0.5m×2m的造林密度。干热河谷的营造技术是用百日苗造林,底宽60cm,深80cm,撩壕整地,2m×1m的造林密度。经营模式为薪炭林与用材林相结合;薪炭林与经济林相结合;薪炭林与防护林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营模式,是建立在对森林的多种效益和社会功能的一定认识基础上的经营思想、经营格局和经营措施的总称。文中结合试验示范区薪炭林的实例对滇中高原、干热河谷薪炭林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为该地区薪炭林经营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区农村能源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云南省中部高原及其干热河谷区(县)农村现状的基础上报道该区农村能源资源构成消耗组成、能源供需和差距矛盾,提出发展薪炭林的必要性和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川市薪炭林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云南省薪炭林研究项目的试验结果,考察了东川市的基本情况、能源结构、薪炭林的现状,认为发展东川市的薪炭林是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的办法:第一,扩大薪炭林的面积。第二,选择适宜东川条件的薪炭林树种。第三,提高薪炭林单位面积的产量。第四,建立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薪炭林基地。第五,采用集约经营的方式来经营薪炭林。通过在东川的试验,研究出薪炭林树种的定量选择方法及标准,并总结出一套薪炭林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桤木树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营造桤木速生丰产林为薪炭林和以矮株作业法培育桤木薪炭林2种经营模式,对其16a生的薪炭林产物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矮林作业法相对于采用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更适用于培育桤木薪炭林。  相似文献   

6.
玉溪市薪炭林树种选择和营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溪薪炭林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溪地区营造薪炭林,可以推广的树种有蓝桉、直干桉、圣诞树、黑荆、川滇桤木5个树种,这些树种生长快,产薪量高。在玉溪地区营造薪炭林,以水平带状整地较好,规格宽60cm,深50cm,带间距200cm;造林密度以2m×1m的株行距较为合理;造林时间在雨季开始后7月中、下旬进行;营养袋育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该研究为玉溪地区营造薪炭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大力发展薪炭林,保护森林资源,解决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能源短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树种选择研究结果,1993年在云南元谋引种桉属和金合欢属树种12个,经两年多的初步观测分析,并与原引种成功的新银合欢比较适应性和速生性,认为赤桉,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可作为元谋干热河谷造林的最优树种,逐步扩大栽培试验,对当地植被恢复适生树种的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印度黄檀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进行了印度黄檀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印度黄檀在干热河谷地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生长良好.4年生印度黄檀的平均胸径为4~11 cm,平均树高为5~10 m,保存率达90 %,结实率达97.5 %,和引种地生长情况接近.水分因子是影响印度黄檀在干热河谷地区生长的主要因子.印度黄檀作为干热河谷地区的荒山造林树种,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以来对印楝种子贮藏期、育苗方式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种子活力高,贮藏期10d内发芽率达92.3%,撒播、点播的发芽率在90%以上,大面积干热河谷造林成活率在86%以上;印楝在干热河谷地区育苗生理性病害发生少,生长迅速,造林优势十分明显,可作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干旱带风沙类型区薪炭林营造技术的研究,调查各树种生物量,结合热值分析,筛选出适宜宁夏干旱带风沙类型区营造薪炭林主要树种,即:杨柴、花棒、柠条、柽柳、沙柳、毛条.并确定了各树种的造林密度,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各树种平茬周期.为薪炭林的营造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貌复杂,该区有33.3hm^2耕地将退耕还林,本文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即: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建立了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对该区的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面积巨大,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貌复杂,该区有500万亩耕地将退耕还林。通过对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调查研究,按照水、热、土等因子将该区划分为4大类型区,即:高海拔干冷区、中海拔干凉区、中低海拔干暖区、低海拔干热区;建立了干旱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体系,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对该区的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干热河谷地区新银合欢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干热河谷地区人工造林技术及恢复山地植被的有效方法,对新银合欢在干热河谷地区上山造林进行研究,认为在做好苗木培育的基础上,重点是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新银合欢与其它适宜树种相比较,具有投入低、见效快、病害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恶劣而成为我国植被恢复的难点.然而清香木是干热河谷的乡土树种之一,是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该文从干热河谷清香本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特点、繁殖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植物化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概括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恢复植被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实验栽培与应用基础研究,筛选出赤桉、柠檬桉、绢毛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山毛豆、车桑子及大翼豆等是适应干热生境和退化立地的造林树草种;营造的结构模式林具有改造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培肥土壤和满足农民能源需求的多项功能;并对造林技术中的整地、育苗、造林时间等关键技术作了总结与研究,使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左右.该成果为干热河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实用技术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元谋为试验基地,布置了11个树种的裂区试验,用定量的方法选择出刺槐、赤桉、窿缘桉、圣诞、黑荆、念珠相思等适合该地区的薪炭林树种。这些树种产量高,燃烧值高,萌发力强,耐砍、耐烧,能促进元谋地区营造薪炭林。  相似文献   

17.
薪炭林营材技术─—人工营造薪炭林林业部造林经营司郭怀让薪柴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不可缺少、尚无法替代的能源,被誉为无污染的洁净能源。薪炭林就是以生产薪柴为主要营林目的的林种之一,我国薪炭林生产已形成了一套较先进的营材生产技术,人工营造...  相似文献   

18.
元阳县薪材树种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阳薪材树种生物量(地方部分)的研究,为云南地区薪炭林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水分平衡分析及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旱季试验地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植物的凋萎系数,可以计算出旱季土壤所能提供的有效水分总量,再利用各树种的单株水分消耗量,即可估测出土壤对各树种的最大承载力。参照土壤的最大承载力,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绢毛相思的林分的定植密度以5000株  相似文献   

20.
银合欢薪炭林造林技术及经营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在东川市进行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薪炭林的营造技术及经营措施的研究。银合欢林分经过32个月的生长,于1994年4月10日,对试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结果:1.银合欢在东川市河谷地区生长良好。采用营养袋苗造林,60cm×60cm的撩壕整地,2m×1m的造林密度,成活率可达96%以上。2.将银合欢作为薪炭林来经营,具有生长快,产柴量高,燃烧值高等特点。试验还证明,短期轮伐,保留伐桩10cm,用锯子平锯处理的,保留伐桩100cm,用刀斜砍处理的,效果最好。建议适宜营造银合欢的地区将银合欢林作为薪炭林来经营,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采用短期采伐,对保留的伐桩加施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