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点与大气降水及林分的蒸散量紧密相关,阔叶林地土壤水分动态比针叶林地变化较缓和,变化幅度较小;同一林地不同土壤层次水分动态特点与一次降水时接收到的净雨水量及森林植物根系在各层中的耗水量密切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内,0~20cm和20~40cm土层水分变化较为剧烈.而40~60cm和60~80cm土层水分变化较为缓和。植物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密度与对应土层的耗水量的相关关系只有在土壤水分条件充足时才比较明显,当土壤水分条件较为干燥时,植物根系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则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2.
宁南山区典型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定位观测、谐波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对典型流域所选的6个断面共56个水分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主要受降雨和蒸发散的年内变化影响,明显分为干湿两季;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春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旱季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期、雨季土壤水分补偿期、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了分层,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期间降雨量的关系,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可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林地水分活跃层较深,草、农、裸地水分活跃层偏上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杉木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土壤水分动态的四年定位研究表明:炼山不炼山通过不同方式处理迹地剩余物,导致了林地水分性质的较大差异。随时间推移,这种差异在缩小,至第四年,炼山、不炼山林地的水分性质仍未趋向一致。两种清理方式林地水分呈明显季节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林地蓄水期(2~6月)、林地失水期(7~10月)、林地水分稳定期(11~1月),这一研究对于采取适宜措施、防止林地水土散失,提高林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相似文献   

5.
刺槐林更新改造对林地水分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刺槐林地、实行更新改造后形成的萌生幼林地和各种形式的刺槐、油松混交林地土壤水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对刺槐林实施改造,林地水分状况明显改善,土壤湿度平均提高17.42%;林土壤未因改造措施而消失,但其出现的位置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的分析表明,各林地在40cm以下直到200cm土层均属于次强度变化或弱度变化土层,从而说明2m深层土壤水分仍然受林木根吸水的影响;对刺槐实施改造后,林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模拟对比试验,于2008年8月研究了城市居民区绿地、城区道路绿化带与郊区林地3种土壤条件下的水分变异对火炬树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的郊区林地(土壤含水量22.63%)-城市居民区绿地(14.21%)-城区道路绿化带(9.90%)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火炬树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逐渐从“单峰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隰县试区河沟流域山水沟水平阶整地的新造林地,设置固定观测样点,分别不同坡度、坡同和坡位对0 ̄50cm土层水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晋西南残塬沟壑区半干旱区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差异及其动态,找出了造林关键时期浅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隰县试区河沟流域山水沟水平阶整地的新造林地,设置固定观测样点,分别不同坡度、坡向和坡位对0~50cm土层水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晋西南残塬沟壑区半干旱区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差异及其动态,找出了造林关键时期浅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对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影响,以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山杏纯林为试验对象,对其0~100cm剖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采用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半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10月间,研究区各林分类型土壤含水量在0~100cm剖面上和无林地有极显著(p0.001)或显著差异(p0.05);在0~40cm以内的4个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各林分类型,而40~100cm的6个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无林地;各土层含水量相关分析表明:0~10,10~20,20~30cm与各土层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预测30~100cm深的7个土层含水量的回归方程;聚类分析将土壤剖面化分为水分速变层、过渡层和稳定层;采用半方差分析法将不同月份0~10cm和10~20cm土壤含水量分布模拟为指数、线性和球状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壤水分水平空间变化特征。综合分析判定各典型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排序为油松×刺槐混交林山杏纯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无林地。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水分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元蛟  苏文华  张光飞  崔凤涛  周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93-3594,3598
[目的]研究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方法]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雨季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已经完成的旱季土样水分的研究,将雨季、旱季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结果]雨季土壤水分总体呈现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在根系层向下1.0 m以内含水率会下降;草地土壤含水率高于林地,稀树草地则高于林地而低于草地。此外,对比旱季土壤含水率可知,为了避免形成永久性的土壤干化,在元谋的土壤水文条件下,在恢复工程中栽种林木是不合适的,草本植物是更好的选择。[结论]该研究对在干热河谷中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进行生态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春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儋州桉树林与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春季桉树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与椰林土壤水分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逐渐降低,桉树林土壤水分明显低于椰林。(2)土壤水分表层、次表层、深层差异明显。桉树林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变化较大;次表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为稳定;深层含水量较多,也较稳定。(3)连载代次和树龄与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与连载代次相比,树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更大;树龄愈长土壤水分含量愈少;采伐之后1龄桉树林土壤水分处于恢复阶段,含水量较高。短伐连栽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桉树林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林带耗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林带的排水作用,合理评价与利用水资源,该文应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林带-农田蒸散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模型;通过参数的测定与选用,模拟了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算例表明,该模型用来模拟林带-农田中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祁连山森林生态站排露沟流域土壤水文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排露沟流域土壤水分年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个水文年分为前蓄墒、失墒、后蓄墒和稳定4个阶段;降水影响生长季节土壤表层水分变化,森林植物影响根系层土壤水分变化,森林植物影响大于降水影响;(2)土壤水分垂直分布随深度而变化,土壤类型间有差异;(3)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高海拔多,阴坡次之,阳坡最少。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通过实测得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水分常数,并对北京西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低吸力段(<1 5 MPa)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经验方程:θ=ΑS-B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土壤的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为0.03 MPa 土壤水吸力所对应的土壤湿度,易效水与难效水的吸力界点以0.3 MPa 为宜,土壤的持水性和供水性较低,混交林水分特性优于纯林,同一立地条件下,底层土优于表层土.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每月对深圳湾红树林保护区6个采样点进行土壤样本采集,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土壤含水量高,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电导率高,含盐丰富;土壤粉粒含量所占比例最大;有机质含量极其丰富,各样点差异较大;各采样点速效氮含量在100 mg/kg左右;有效磷含量在30 mg/kg左右;速效钾含量在750 mg/kg左右,比农田土壤丰富得多;说明流经市区的两条河流将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入深圳湾.在2011年年初,监测到的各项营养元素的含量骤然降低,与深圳筹备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环境治理密切相关,而在2011年年底各项指标出现反弹.  相似文献   

16.
选择半干旱黄土区流域尺度不同地形条件下成熟柠条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荒坡草地作为对照,在2009-2011年生长季节对0-210cm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观测,开展了剖面土壤水分变异、动态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平均值:30-130cm对照>北坡>东坡>南坡,150-210cm南坡(上、中坡位)>对照>北坡>东坡,南坡和北坡样地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表现为9月﹥8月﹥7月,5、6、10月份最低;不同地形条件下,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极差值和变异系数并没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在垂直尺度上,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极差值和变异系数曲线在0-50cm表现比较活跃,70-210cm则相对稳定;在连续干旱年份土壤储水量并没有连续的降低和亏缺,在第1个欠水年亏缺比较严重,第2个欠水年盈亏量基本平衡,而第3个欠水年则略有盈余。研究认为:小流域尺度下的地形条件差异造成了土壤水分规律性变化,但在特定植被生长发育状态和剖面尺度下,植被因子将会成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主控因子。柠条林发育至成熟阶段,土壤水分补偿与消减将会保持平衡状态。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另一方面植被对土壤水分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是因为土壤含水率高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势增强会进一步加大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则会抑制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势减弱会进一步降低对土壤水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立地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8月份是绝林土壤养分急剧变化的时期,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林龄无关;而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较稳定,与纯林相比,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落叶松人工纯林确实存在地力衰退的事实,并与林龄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黑龙江省2000~2014年13个地市水资源总量、耕地面积、土地面积等数据,采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基尼系数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量大致呈现东西两侧贫乏,中部和西北部丰富特点,而耕地面积大致呈现东西两侧较多,中部和西北部较少特点;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时空差异较大,全省仅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鹤岗市和牡丹江市多年平均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超过全省平均值1.79×104m3·hm~(-2);不同年份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基尼系数呈现一定波动性,但波动性不大,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仅0.1903,多年平均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基尼系数为0.4687,属于匹配较差。随时间推移,黑龙江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基尼系数具有明显先增后降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0.5307,随后减小。研究结果对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和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西北地区特有的压砂地枣树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本文基于野外试验,选取32m×32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采样幅度和采样间距,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采样幅度和间距条件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对于所有5种采样幅度(32m×32 m、28 m×28 m、24 m×24 m、20 m×20 m和16 m×16 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而变异系数呈增大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基本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当采样幅度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Cv、块金值C0及变程A均不断增大。对于4 m、8 m和12 m这3种采样间距,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块金值C0不断增大,变程A不断减小,而变异系数Cv不受影响。在不同尺度内,土壤含水量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不同采样间距下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多处出现明显的"隆起"与"凹陷",受地形影响显著,并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逐渐平坦化,8 m为较合理的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