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38-164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了5α-双氢睾酮对大脑皮质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1)去睾丸引起大脑皮质神经元数量下降,细胞凋亡数量增加,部分神经元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出现凋亡小体,髓鞘板层疏松、分离并脱髓鞘,雄激素受体、Bcl-2表达下降,GFAP、BAX表达增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去睾丸后补充5α-双氢睾酮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与去睾丸组比较,去睾丸后补充5α-双氢睾酮引起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正常,雄激素受体、Bcl-2表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AX表达下降,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3)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去睾丸后补充5α-双氢睾酮组之间,以上各试验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5α-双氢睾酮可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促进Bcl-2表达,抑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AX表达,维持神经元、胶质细胞正常的超微结构,阻止细胞凋亡,保持神经元数量正常,实现对大脑皮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睾丸雌性化综合征(Testicular feminization syndrome,Tfm)是哺乳动物的一种X连锁遗传性疾病,是由于睾酮的靶器官缺少雄激素(睾酮或双氢睾酮)的特异性受体导致在发育过程中雌性化的一种雄性假两性畸形。患病动物在遗传上为雄性,具  相似文献   

3.
<正>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又名双氢杨梅树皮素,是从藤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添加剂。DMY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菌杀菌、保肝护肝、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生长等功效。  相似文献   

4.
仔公猪骟割,手术十分容易简单,不少人提刀就割,结果常出现仔公猪死亡或造成后患。笔者多年临床实践,仔公猪的睾丸类形有四种:正常形。双睾明显存在阴囊内,并位于阴囊两侧;水囊形。一例阴囊积水,外观似如睾丸,一侧有一睾丸;走子形。外观阴囊两侧均有睾丸,但有时一颗或两颗睾丸隐入腹腔,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索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后代(犏牛)睾丸脂肪酸氧化特点及其与雄性不育的关联性,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GAPDH和18S rRNA基因为双内参,建立了牦牛和犏牛肝脏型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和硫双加氧酶1(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特异性好,扩增效率为98.5%~107.8%,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采集成年牦牛(n=9)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和附睾,通过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证实犏牛睾丸和附睾中无精子,而牦牛睾丸和附睾中有精子。试验进一步从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提取总RNA,测定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犏牛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mRNA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牦牛(P<0.05;P<0.01)。CPT1a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表明犏牛睾丸中脂肪酸β-氧化能力的加强;而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增加可促进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脂肪酸氧化,或影响其他能量代谢通路,这两种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睾丸脂肪酸的β-氧化供能。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牦牛睾丸相比,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的脂肪酸氧化供能水平加强,可能对脂肪酸燃料分子有更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正>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等寄生于家畜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1病原介绍矛形双腔吸虫的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呈矛状;体长5~15mm、宽1.5~2.5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睾丸两个,近圆形或稍分叶,前后排列或斜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后方偏右侧为卵巢和受精囊,卵黄腺呈小颗粒状,分布于虫体中部两侧。虫体后部为充满虫卵的曲折子宫。虫卵呈卵圆形或椭圆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一氧化碳(CO)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多花筋骨草(Ajuga multiflora)和匐枝筋骨草(A.lobata)根和叶诱导愈伤组织中β-蜕皮甾酮的含量,并将β-蜕皮甾酮含量高的匐枝筋骨草根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将不同浓度的CO供体氯高铁血红素添加到筋骨草悬浮培养体系中发现,CO促进了悬浮细胞中β-蜕皮甾酮的合成。同时发现,当处理8d时,低浓度的CO处理(8μmol·L-1)使β-蜕皮甾酮的积累量提高了80.82%,但高浓度处理(12、16、20μmol·L-1)的悬浮细胞中β-蜕皮甾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初步证实了低浓度CO(8μmol·L-1)处理对匐枝筋骨草悬浮细胞中β-蜕皮甾酮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梅  迟德富  宇佳 《草业学报》2018,27(9):95-109
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中含有较高β-蜕皮甾酮,为了进一步提高其β-蜕皮甾酮含量,通过添加茉莉酸甲酯(MeJA)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以4~10代筋骨草悬浮细胞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MeJA对细胞生长、β-蜕皮甾酮积累的影响,细胞生长量采用称量计数,β-蜕皮甾酮含量则使用高效液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及β-蜕皮甾酮积累曲线符合Logistics模型。在细胞快速生长的初始期(第4天)或中期(第7天)添加不同浓度的MeJA,对细胞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生长曲线均有小高峰,分别出现在处理后第5天和第3天,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到0.60和0.62 g。而在细胞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添加MeJA,细胞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细胞鲜重和干重显著低于CK(P<0.05)。在细胞快速生长的初始期或中期添加MeJA后细胞鲜重与β-蜕皮甾酮积累量呈显著相关。在细胞快速生长的初始期或中期添加10~50 μmol·L-1 MeJA后,细胞鲜重与CK对比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中添加50 μmol·L-1 MeJA后细胞鲜重最佳,最高可达到35.90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同样条件下β-蜕皮甾酮表现为积累量小幅增加,最高量为0.5095 mg·g-1。添加100~200 μmol·L-1 MeJA均会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中添加200 μmol·L-1 MeJA细胞鲜重与CK相比显著下降,抑制率最高可达到38.88%。而添加100~200 μmol·L-1 MeJA后β-蜕皮甾酮积累量表现为大幅提升,最高可达3.5315 mg·g-1,为同期CK的14.44倍(P<0.01)。在细胞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添加10~200 μmol·L-1 MeJA后,细胞鲜重与CK相比都表现为下降,说明在此时添加这些浓度MeJA可抑制细胞的生长,最高抑制率可达31.01%。而在细胞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添加10~50 μmol·L-1 MeJA后,β-蜕皮甾酮积累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激增,β-蜕皮甾酮积累量最高达到1.4136 mg·g-1,是CK的5.06倍(P<0.01)。添加100~200 μmol·L-1 MeJA则积累量较少。在细胞快速生长的中期添加100 μmol·L-1 MeJA条件下对细胞的刺激较小,β-蜕皮甾酮积累量最高,达到3.5315 mg·g-1。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索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后代(犏牛)睾丸脂肪酸氧化特点及其与雄性不育的关联性,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GAPDH和18SrRNA基因为双内参,建立了牦牛和犏牛肝脏型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和硫双加氧酶1(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特异性好,扩增效率为98.5%~107.8%,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采集成年牦牛(n=9)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和附睾,通过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证实犏牛睾丸和附睾中无精子,而牦牛睾丸和附睾中有精子。试验进一步从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提取总RNA,测定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犏牛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mRNA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牦牛(P0.05;P0.01)。CPT1a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表明犏牛睾丸中脂肪酸β-氧化能力的加强;而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增加可促进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脂肪酸氧化,或影响其他能量代谢通路,这两种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睾丸脂肪酸的β-氧化供能。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牦牛睾丸相比,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的脂肪酸氧化供能水平加强,可能对脂肪酸燃料分子有更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等寄生于家畜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及内蒙古最为常见。虫体可寄生于绵羊、山羊、牛、鹿、骆驼、猪、马属动物、犬、兔、猴等,也偶见于人。本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牛、羊严重感染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病原1.1矛形双腔吸虫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到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呈矛状;体长5~15m m、宽1.5~2.5m 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睾丸两个,近圆形或稍分叶,前后排列或斜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后方偏右侧为卵巢和受…  相似文献   

11.
对耳部感染兔痒螨的家兔采取400μg/kg剂量的双氢除虫菌素皮下注射,其临床分级显著降低。对由TrixacaurusCuvlae引起螨病的豚鼠以500μg/kg双氢除虫菌素皮下注射,得到临床治愈。家兔皮下注射400μg/kg双氢除虫菌素,组织和体液中产生高而持久的浓度至少达13天。其在组织中衰减速率与在绵羊和大鼠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在用药37.2±5.0小时血浆中的平均(±平均标准误)峰值浓度为42.0±9.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543±580μg/ml·h,给豚鼠口服、皮下注射或局部用500μg/kg剂量的双氢除虫菌素,只有皮下注射能测出血浆中药物浓度。在用药后72小时,四只豚鼠的平均浓度为0.7±0.3ng/ml。  相似文献   

12.
经对宁夏4个地区1085只家兔和35只野兔的调查,发现有3种双腔属(Dicrocoelium)吸虫:矛形双腔吸虫(D.lanceatum)、东方双腔吸虫(D.orientalis)和中华双腔吸虫(D.chinensis)。其中后2种为宿主新纪录。它们在家兔中的感染率依次为4.2%、1.8%、0.4%,在野兔中的感染率依次为14.3%、5.7%、5.7%。中华双腔吸虫呈纺锤形,体长5.702~6.934mm,体宽1.091~1.549mm,长宽比4.9:1,睾丸并列,阴茎囊椭圆形并达腹吸盘前缘,卵黄腺起自于睾丸之后、卵巢之前水平处;其余2虫种的形态与记载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一、肉猪单睾去势目前,各地饲养的肉猪大多在4周龄时进行双睾丸去势。不仅生长慢,而且容易徒长肥肉。采用单睾去势法,即在肉猪4周龄和4月龄时分别切除一个睾丸,这样肉猪生长较快。一般饲喂100公斤肉猪只需6个月,比双睾去势缩短半个月,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且瘦肉率高,还能去除公猪不良的腥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猪睾丸ACE启动子驱动的SPAG6 shRNA在猪睾丸支持细胞(ST)中的干扰作用。利用PCR法从ST细胞基因组中扩增猪睾丸ACE启动子,构建重组质粒ACE-pIRES2-DsRed、ACE-pGL3-basic,通过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验检测猪睾丸ACE启动子在ST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根据SPAG6 mRNA靶序列设计合成3条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至ST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NA的干扰效率;基于人miR-30a结构设计SPAG6 shRNA,构建重组载体ACE-sh-SPAG6-pcDNA3.1,Western Blot检测其对SPAG6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ACEpIRES2-DsRed、ACE-pGL3-basic,并证明猪睾丸ACE启动子在ST细胞中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各试验组均能对靶基因SPAG6 mRNA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以siRNA-3的作用最佳。siRNA-3转染48 h后,SPAG6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成功筛选出SPAG6基因的最佳干扰序列;成功...  相似文献   

15.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熊大胜等(2000)和熊皓平(2002)体外抑菌试验表明,DMY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青霉菌及黑曲霉菌等16种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1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MIC均为0.06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复方剂提取物总黄酮(EFA)对CCl4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4组,即灌喂灭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联苯双酯(100mg/kg)溶液的阳性药物对照组、黄芪复方剂提取物总黄酮(200mg/kg)给药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玉米油(2ml/kg)造成大鼠睾丸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取12h、24h二个时间点,将相应大鼠处死,检测血清中ALT、AST、ALB的含量与睾丸组织中的MD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黄酮药物组预防性治疗后,AST、ALT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而ALB含量增加不明显;同时睾丸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EFA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睾丸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初生至300日龄连城白鸭睾丸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探讨其胚后发育和性成熟特点。结果显示:连城白鸭睾丸大小、重量、睾丸指数及睾丸曲精小管组织结构均呈明显的日龄性变化。随着日龄增长,连城白鸭双侧睾丸体积、双睾重、睾丸指数逐渐增大,曲精小管管径和上皮高度逐渐增大,细胞层数增多,间质组织先增多,而后又减少,白膜厚度也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性成熟的开始,精原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出现了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连城白鸭睾丸的胚后发育过程分为4期:30日龄之前为精原细胞增殖和曲精小管形成期,30~60日龄为初级精母细胞增殖期,60~75日龄为次级精母细胞增殖期,90~120日龄为精子形成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在雄性动物生殖机能中的作用及其在体外培养山羊睾丸生精细胞的定位,在已成功构建的山羊睾丸支持细胞-生精细胞共培养的基础上,制作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定位PHGPx的表达。结果显示,PHGPx在支持细胞、精原细胞中不表达,在圆形精子细胞细胞质检测到阳性表达产物。表明PHGPx在精子发生后期圆形精子的变态发育中起特定的调节作用,但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时期牛睾丸组织中干细胞的表达特点,以2.5月龄、4月龄牛胎儿和出生后1年牛、2年牛睾丸为试验材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探讨了不同时期牛睾丸的组织学特征及Oct4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早期胎儿阶段的牛睾丸组织细胞呈现团状,睾丸组织中细胞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分化形成管状,在2.5月龄和4月龄胎牛睾丸组织中,Oct4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睾丸组织生精小管细胞团和睾丸间质中;在出生后1年牛睾丸组织中,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牛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基底膜,在睾丸间质中数量较少或没有;在出生后2年牛睾丸组织中,仅在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基底膜的少量细胞呈现Oct4阳性。试验证实了随着牛年龄的增长,牛睾丸组织中Oct4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20.
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中含有较高β-蜕皮甾酮,为了进一步提高其β-蜕皮甾酮含量,通过添加茉莉酸甲酯(MeJA)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以4~10代筋骨草悬浮细胞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MeJA对细胞生长、β-蜕皮甾酮积累的影响,细胞生长量采用称量计数,β-蜕皮甾酮含量则使用高效液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及β-蜕皮甾酮积累曲线符合Logistics模型。在细胞快速生长的初始期(第4天)或中期(第7天)添加不同浓度的MeJA,对细胞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生长曲线均有小高峰,分别出现在处理后第5天和第3天,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到0.60和0.62g。而在细胞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添加MeJA,细胞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细胞鲜重和干重显著低于CK(P0.05)。在细胞快速生长的初始期或中期添加MeJA后细胞鲜重与β-蜕皮甾酮积累量呈显著相关。在细胞快速生长的初始期或中期添加10~50μmol·L-1 MeJA后,细胞鲜重与CK对比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中添加50μmol·L-1 MeJA后细胞鲜重最佳,最高可达到35.90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同样条件下β-蜕皮甾酮表现为积累量小幅增加,最高量为0.5095mg·g-1。添加100~200μmol·L-1MeJA均会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中添加200μmol·L-1 MeJA细胞鲜重与CK相比显著下降,抑制率最高可达到38.88%。而添加100~200μmol·L-1 MeJA后β-蜕皮甾酮积累量表现为大幅提升,最高可达3.5315mg·g-1,为同期CK的14.44倍(P0.01)。在细胞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添加10~200μmol·L-1 MeJA后,细胞鲜重与CK相比都表现为下降,说明在此时添加这些浓度MeJA可抑制细胞的生长,最高抑制率可达31.01%。而在细胞快速生长的高峰期添加10~50μmol·L-1 MeJA后,β-蜕皮甾酮积累量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激增,β-蜕皮甾酮积累量最高达到1.4136mg·g-1,是CK的5.06倍(P0.01)。添加100~200μmol·L-1 MeJA则积累量较少。在细胞快速生长的中期添加100μmol·L-1 MeJA条件下对细胞的刺激较小,β-蜕皮甾酮积累量最高,达到3.5315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