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有显著的诱集作用,不仅操作简单易行,对人畜、天敌及农产品安全,且持效时间长,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植保技术,值得在稻纵卷叶螟监测防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在田间应用的诱捕效率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有望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测报。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不及频振式杀虫灯,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施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需配合药剂防治,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4.
不同监测方法对田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稻纵卷叶螟成虫监测的新方法,采用性诱法与田间赶蛾法对比的方法,分析各代次稻纵卷叶螟的峰期和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峰期的确定非常接近,但性诱法诱集数量总体偏少,有时会出现峰次不明的情况.总体看,性诱法具有推广应用前景,但尚需提高诱捕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食诱剂、性诱剂和化学防治田块的稻纵卷叶螟减退率、保叶效果,评价食诱剂和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食诱剂、性诱剂、常规化学防治处理田块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4.21%、68.42%和89.47%;保叶效果分别为72.03%、47.27%和81.66%.食诱剂和化学防治处理的防螟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诱捕器设置高度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监测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对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集成虫的效果,完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监测技术,开展了诱捕器不同设置高度对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诱捕器设置高度的增加,无论是累计诱集数量、日均诱集数量,还是日最高诱集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诱捕器底部与水稻植株顶部相平设置高度的诱捕器的诱集量最大,对成虫发生高峰期的监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2014年锦屏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锦屏县水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通过一年的灯诱、排诱和田间系统调查,总结分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农药用量,防治稻纵卷叶螟危害,笔者在武汉市黄陂区应用"性诱+毒·蜂卡"组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程用性诱+毒·蜂卡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佳多灯.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的诱蛾量显著高于佳多灯,且对起飞迁出、过境、迁入降落虫群均具有较强诱捕作用.据此提出了以探照灯诱虫器、佳多测报灯诱虫突增情况和雌蛾卵巢解剖情况为标准的探照灯诱虫器诱蛾虫源性质判断方法,并以此方法,对探照灯诱虫器诱捕迁入、过境和迁出稻纵卷叶螟进行了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21年,在江苏省开展大范围稻纵卷叶螟智能性诱监测试验,以期为稻纵卷叶螟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测报及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智能监测的自动计数准确率较高,调查南京、泰州3个监测点诱蛾量及天数准确率均在70%以上。智能性诱监测与田间赶蛾获得的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较为一致,但智能性诱监测的峰期明显滞后于田间赶蛾。田间赶蛾数据与其后2~5 d的智能性诱监测数据之间具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923、0.928、0.905。本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智能性诱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田间发生动态,初步满足生产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食诱监测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张家港开展了水稻田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食诱剂诱捕器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具较好的监测效果,诱蛾高峰与灯诱和人工赶蛾结果基本一致,与田间幼虫发生情况相符,其诱蛾量高于性诱剂诱捕器处理。不同监测方法下,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诱蛾量均较低,食诱处理未监测到明显的成虫高峰。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都匀市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灯诱及田间人工赶蛾的比对试验;性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和不伤害天敌昆虫等特点,且诱集虫体完整,易识别和精确计数,优于灯诱和田间人工赶蛾法;不同放置密度诱集结果表明,以667 m2放置4个诱捕器防控效果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率为51.40%,保叶效果为80.07%,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试验目的: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的稻纵卷叶螟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提高稻纵卷叶螟监测质量和预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天气等条件下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纵卷叶螟测报,通常是利用灯光诱测、田间赶蛾及幼虫残存量调查等作为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测的主要依据。但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照明不断改善,利用灯光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不断下降。因此,田间赶蛾对准确预报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和发生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黄冈市浠水县开展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的食诱监测试验,结合性诱、田间赶虫等监测技术的田间对比,结果表明食诱监测可以准确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并且其峰次、峰期比性诱所得数据完整清晰,和田间赶蛾所得数据基本一致。黄冈市浠水县共检测到3个峰期,依次为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从日均诱蛾量和峰日蛾量看,食诱监测总体优于性诱,但差于田间赶蛾;从雌、雄蛾的总量对比看,食诱监测性比大于1。综合分析表明,食诱监测具有使用方便、反应灵敏、雌雄同诱等优点,可用于精准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利用糖醋毒液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大多是采用化学农药.如果在螟蛾始盛期,利用其趋化性,设置糖醋毒排进行诱杀,同样可以达到防治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利用糖醋诱蛾器诱蛾,代替田间赶蛾,改进稻纵卷叶蛾成虫的调查方法.笔者所在凌云县病虫测报站亦采用此法.笔者在实践中得到启发:用同样的原理、参照其方法,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应可以是防治该虫的一种可行的办法.在此特提出来与同行们讨论.并暂订名为“糖醋毒液诱杀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湖南省3县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诱测报试验,比较了性诱监测、田间赶蛾、测报灯诱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的诱虫量、峰期均好于灯诱,且性诱虫量动态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中,性诱可一定程度上取代灯诱和田间赶蛾。但是,性诱电子测报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不到50%,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8.
2016—2017年,在江苏仪征、通州开展了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及其与网捕、赶蛾、卵巢发育进度调查和卵量调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雌雄比接近、雌蛾卵巢成熟度较高的情况下,性诱雄蛾数量与网捕雄蛾、雌蛾以及性成熟雌蛾数量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即性诱可以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性成熟动态。在稻纵卷叶螟以本地宿留为主的发生期,性诱蛾量、赶蛾蛾量及田间卵量动态一致,都在8月中、上旬出现高峰;而在迁出期,尽管赶蛾量增长到全年最高水平,但性诱蛾量较低,田间卵量零星。  相似文献   

19.
纵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分布,对它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现将我们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于下。一、发生世代和各虫态历期 (一)发生世代 1.越冬目前仅发现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的低龄幼虫,未发现其它寄主。稻纵卷叶螟在本市不能越冬。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卵和幼虫也不可能越冬。围  相似文献   

20.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对比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纵卷叶片成苞,在内啃食叶肉。稻纵卷叶螟分布于中国各稻区,但以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严重,而且抗性产生迅速,传统药剂已无法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