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帆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96-97,101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9年云南祥云县蚕区正秋蚕大规模发生排连珠状蚕粪症状的蚕病,部分蚕户因蚕病暴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为诊断该蚕病,以进行针对防控,避免损失的再次发生,课题组通过肉眼观察病蚕病症及了解饲养环境,结合对蚕户养蚕过程中蚕病防控等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处理情况的了解,初步推测该蚕病为浓核病.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蚕防病四关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华 《中国蚕业》2010,31(2):64-66,69
根据蚕病发生的原因和多年指导蚕茧生产的经验,提出预防蚕病四关隘,即养蚕前彻底消毒,消灭病原菌;高度重视养蚕期卫生,防止病原菌侵入蚕体;增强蚕儿体质,防止蚕病发生;及早发现蚕病,尽量减少损失,以防止蚕病蔓延,获得蚕茧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 ,无论什么季节 ,什么条件下养蚕 ,都有不同程度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农村中 ,蚕农由于缺乏蚕病方面的知识 ,家蚕得病后对几种常见蚕病又不能正确及时识别 ,致使蚕病得不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控制 ,最终影响蚕茧产质量 ,给蚕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村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对广大蚕农普及几种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 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 ,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 ,又可以通过病…  相似文献   

6.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在养蚕过程中 ,往往由于传染性蚕病的暴发 ,造成蚕茧欠收和茧质下降。防治传染性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有 :1 即时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 ,如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感染上述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 ,通过病蚕的粪便 ,消化液等排出体外 ,污染桑叶和蚕座 ,是造成再次感染 ,使蚕病传染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 ,大小蚕同室饲育 ,往往会造成后批蚕暴发蚕病。若尽早发现病蚕 ,分室饲养小蚕 ,人员、蚕室、蚕具专一使用 ,不仅可以提高饲养水平 ,…  相似文献   

8.
从建立蚕病防控信息化管理体系入手,完善蚕病实验室及全县蚕桑重点蚕区6个蚕病发生预测预报点的功能,通过预测预报点对蚕病的实时监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整个蚕区的蚕病防控工作。同时在各蚕桑重点乡(镇)建立蚕沙、病死蚕处理示范池,通过技术示范与培训,对蚕病防控技术进行推广;从杀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等多方面入手,把蚕病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蚕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植明华 《广东蚕业》2005,39(2):10-12
乳源蚕区夏秋蚕期因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概述了乳源县夏秋蚕期的蚕病危害状况和发生种类,分析了蚕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对乳源夏秋蚕期蚕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蚕病对蚕桑生产影响很大,是导致蚕农养蚕减产减收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蚕病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侵入蚕体并在蚕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并可通过病蚕传染给健康蚕。非传染性蚕病是指由非病原,如节肢动物的侵害、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引起的病害。生产上由于对各种蚕病认识不清,找不到发生的原因,造成工作的被动,为了减少蚕病发生,提早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就我省主要的蚕病识别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蚕病发生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茧质下降。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体质、病原体及蚕的饲养环境三者有密切关系。蚕病以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消毒彻底,良桑饱食,养好小蚕,防止混育,调节饲育温度,控制病蚕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端豪 《蚕桑通报》2002,33(4):34-35
秋蚕期是蚕病危害的多发季节,我市蚕区秋蚕因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茧丰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桑蚕本身比较娇气,饲养形式又都是高密度养殖,这就决定了桑蚕生产中易暴发蚕病。蚕病对桑蚕生产的危害性很大,特别是在养蚕及防病技术不熟练的蚕户中蚕病的发生率相当高,以致蚕茧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严重影响桑蚕生产的发展,因此,做好蚕病防治是桑蚕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要防治蚕病,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弄清蚕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原理,并掌握防治蚕病的关键技术,完全可以减少蚕病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正> 当蚕群在感病初期,就能作出正确诊断,同时又能采取相应措施,那么就可以及早控制蚕病的蔓延,确保蚕茧的稳产高产。所以,看蚕查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看蚕查病要着重突出“早”字。这是因为凡是传染性蚕病,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小蚕得病大蚕发作。通常感病初期的蚕  相似文献   

15.
蚕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安全,通过对射阳县2019年春蚕、中秋蚕、晚秋蚕蚕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地蚕病发生原因,掌握发生规律,引导蚕农进一步做好蚕病防治工作,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东高温蚕造一般从芒种开始到寒露前结束,即6月开始到10月上旬结束的第四、五、六造,是蚕病盛发季节。认识高温期养蚕的蚕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蚕病危害,对于提高高温蚕造的蚕茧产量有重要意义。一、广东高温蚕造的蚕病发生状况。 (一)高温蚕造蚕病的危害程度表1是省蚕病普查协作组1986—1987年连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宜州市近几年来蚕病流行发生的资料和2009上半年蚕病发生现状的调查,对宜州市蚕病流行和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蚕业的生产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宁都县蚕病调查孙华,杜贤明,詹秋生,廖太珍(江西省蚕研所,宁都县蚕桑丝绸总公司)蚕病是蚕桑生产中的大敌,在我省蚕桑工程迅猛发展的今天,蚕病危害损失严重。,为此,寻求蚕病发生规律,调查蚕病造成的养蚕损失,对进一步推动我省蚕桑工稷构实施意义十分...  相似文献   

19.
市售灭蚕病为蚕用粉型消毒剂。试验结果表明:蚕体蚕座消毒时,将灭蚕病粉剂改作水剂使用,对预防家蚕病毒病、细菌病以及僵病的传播与发生,其作用与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大中镇老坝村是大丰市的蚕桑重点村,引发该村秋蚕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蚕病的危害。2012年该村采取切实有效的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控制了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秋蚕的产量质量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