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眼是我省的特产水果,驰名中外。1997年全省龙眼种植面积达9.366万hm^2(采摘面积达2.65万hm^2),总产为1.17969亿kg,比1949年分别增20.05倍和6.37倍,但我省龙眼的单产低,每666.7m^2仅297.3kg,比1949年的264.3kg略有提高。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省的龙眼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冠,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则屈居第二位。我省龙眼单产低,面积上不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气候异常、品种退化、管理粗放等因素外,遭受龙眼鬼帚病的严重危害是主要因素之一。现就龙跟鬼帚病危害引发的低产园改造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操作方法.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
枇杷高位嫁接换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镇潮塘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枇杷生产.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枇杷生长,现已形成一定规模,被当地称为“枇杷村”。可是由于品种退化及管理不善等原因,潮塘枇杷虽然树长得高大,但产出的枇杷却是果形小,产量低,效益差。针对此现象,我镇对潮塘枇杷实行品种改良,对果型小、品质差的枇杷树采用高位嫁接换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4.
5.
海南荔枝栽培面积约2.7万hm^2,产量约3万t,按照收获面积计算,平均单产仅3—4.5t/hm^2。从1990年至2000年,平均单产几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每年收获面积仅占应投产面积的15%-24%。从90年代以来,海南荔枝生产持续出现数年小年乃至大面积不结果的现象。荔枝频繁出现不结果、低产等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种好荔枝的积极性,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1993年以来大面积种植且应进入盛产期的树几年不结果或一直未结果,使低产且不稳产成为当今海南荔枝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荔枝低产园改造综合技术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荔枝低产园改造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9.
咖啡低位换种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对大小年严重、病虫害多的咖啡品种波邦和铁毕卡进行低位换种嫁接改良,提高了园地产出率,缩短了抚管期,降低了投入,提早投产。现将咖啡低位换种嫁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云南新平县漠沙镇经过近5年来的推广种植,目前,全镇共有荔枝园面积4793亩(1亩=1/15ha),其中新植水东荔枝2080亩,老品种嫁接改良水东荔枝1540亩,本地品种及其它1173亩。在新植荔枝的推广种植中,新平县经作站、漠沙镇农业中心承担着荔枝种苗的扩繁嫁接及推广种植工作,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种苗扩繁技术及经验,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将荔枝种苗繁殖的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荔枝在古代又称为“离支”,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荔枝凭借爽口、香甜的口感赢得了国民的喜爱。荔枝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省区均有种植。而随着农业的发展进步,荔枝有了许多不同的品种,如“桂味”“仙进奉”“水荔”“妃子笑”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于2012年从广东省引进的“仙进奉”为例,讲解高位截枝嫁接换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记者从广东茂名水果局获悉.当地原先种植面积有1333公顷的早熟荔枝“三月红”,近年来由于受周边产区优质荔枝大量上市的影响,造成价格低迷而逐年减产,目前全市种植面积仅剩333公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近年来 ,我场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 ,以种植荔枝为主业生产 ,已形成了新的产业布局。但是 ,广大果农种植荔枝的布局不注重品种的早熟、优质和商品性 ,往往造成投产后 ,才发现其品质低劣 ,市场价格低位。当前 ,广大果农在生产上十分意识到选用优良品种 ,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目的。如何提高高接换种的成功性 ,并且在当年采果后或在年初改接换种 ,次年又能正常挂果 ,这是广大果农急需研讨的课题。我们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在已投产的黑叶、白腊、怀枝等荔枝品种上实施高接妃子笑品种 ,实现了当年改接成活 ,次年正常挂果。根据这一成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