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国家及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为此 ,从分析企业人才的流失原因入手 ,提出了有效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 ,即以事业留住人才 ,制定特殊政策 ,提高人才待遇 ,坚持“以人为本” ,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培训机会以及实施人才内部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本文从员工需求角度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留住人才的相应对策,分析了人才流失的严重后果以及结合相关实例的分析,以期为民营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人才流失已经是当今社会热点话题,也是业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探讨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之前,必须对企业核心人才进行界定。要留住核心人才,首先要识别具备何种素质的员工是核心人才。是讨巧老板或上司的人,是八面玲珑、构筑和谐氛围的好好先生,是资历深、忠诚度高的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06,(12):4-8
2006年是中国化肥工业“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国家更多的延续了2005年以来淡储、限价、关税等政策,在经历了年初的价格寒冬和年中时的涨价疯狂,不管是流通还是生产企业,都似乎没有了2005年的盆满钵溢喜悦,倒是多了冷静和思考。但当我们已经适应了国内农资市场的风云变化时,12月11日,化肥分销市场的放开,让中国农资行业将真正登上国际经济贸易的战车。当我们梳理起2006年度影响中国农资行业关键词时,我们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构成了中国农资今天的故事,同时也将影响到我们整个农资行业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行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正式步入成熟时期。在党和政府格外重视“三农”事业的今天,农资行业也备受关注。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行业精英们思维的激情碰撞。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部影响未来的史诗都要有展示的舞台。为此,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杂志社、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特意在“北京天下第一城”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举办“首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此次论坛的标志就是一个圆桌包含着一个带着话筒的“农”字汉语拼音缩写,也是英文中“No.1”的缩写,同时我们选择在天下第一城召开,就是隐喻着要为打造中国农资天下的英雄们提供一个论剑的平台,因为你们就是我们农资业界的No.1。正是你们,经历10年风雨,描画出中国农资产业的灿烂轨迹,磨砺出中国农资人的坚毅品质。作为业界的领袖级人物,各位总裁不约而同地在梳理着10年的心路历程,在为建立中国农资文化而殚精竭虑。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产业的勃兴,看到了中国农资明天的希望。我们举办这样的论坛不是要决出谁的武功最高,我们也不指望此次论坛能够给业界带来划时代的最强音,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真诚的面对面。我们的论坛是个平等、开放、...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突飞猛进,但是建筑行业留住人才却出现了问题,建筑行业片面地定义人才,没有系统化的人才管理,导致建筑行业面临人才流失严重,针对此问题应提出对策,进而可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资行业变革的重心转向管理提升和品牌塑造,农资流通企业人员知识老化、人才发展观念陈旧、各类专业型人才紧缺等结构性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引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打造一支与现代农资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农资流通企业战略变革与培育新型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农资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经成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建设具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当下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着手攻关的课题,亦是所有农资企业的决策者及管理者试图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为人才创造环境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重视与人才的多角度沟通沟通即管理。企业领导层应加强与员工特别是新入职员  相似文献   

9.
人才作为私营企业发展的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挑选、留住人才,并发挥高素质的人才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私营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才流失严重.本文剖析当前私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探讨其对策,以期对私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入世、改制、上市”的新形势下.外资、合资、民营等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争夺人才的“无硝烟战争”正愈演愈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已越来越突出.解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千年的寺易见,百年的店难寻”,这句话蕴涵着一个发人深思的管理问题,而众多大型企业高薪引进人才甚至聘请外籍专家也无疑说明了人才的重要,各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不胜枚举,企业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培养了人才,可仍然无法摆脱人才流失的困境,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资》2007,(1):34-37
2007年,农资企业要经历“向政策要效益”到“向管理要效益”的转变。农资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的不可或缺。面临整个职业经理人阶层发展大环境,我们要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联合主办: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山东金正大公司会议时间:2013年7月19-21日(7月19日周五,全天报到)会议地点:山东临沂·沂景假日酒店(解放路店)权威深层诠释发布行业调查典型案例分享专家现场点评主要议题1.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实现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跨越2.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3.梳理农资行业特有的文化——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调查报告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5.在企业快速发展中企业文化的融合与传承6.以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7.媒企携手传播和践行农资文化8.企业文化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委员欢聚一堂,共商国是。《中国农资》传媒特派记者进驻两会,采访农资与“三农”问题代表、委员。他们有的来自基层、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科研单位,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心愿,为了“三农”的明天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4月2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主办,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公司、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支持,湖北鄂中丰神农资有限公司、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协办的“中国农资成长模式与营销实战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在行业经营环境变化.农资企业经历快速发展之后遭遇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期.论坛吸引了业内100多名代表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据统计,中国银行几年内流失人才4403人,其中六成以上流向了外资金融机构;近年来西部地区11个军工企业中,已有数百名高级人才被跨国公司挖走,某研究所700多名高级人才就走了200多人。就在前不久,某化工局对其所属17家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中显示,近年来新进厂的大学生流失情况触目惊心,一年内平均流失率为12%,两年内达到35%,三年内为67%。人才流失不仅暴露了企业在人才管理,用人机制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且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首先,人才的流失会增加企业用于人员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成本;其次,人才的流失会使企业组织混乱,原有团队协作受到影响甚至中断;此外,新员工业务不熟悉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用人机制的改革,关注人才流失的问题,不断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这也是企业循环发展的关键。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留住人才的基础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企业应根据岗位需要,并根据人的性格、气质、兴趣和专业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06,(11):20-21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市场、一流企业做品牌。经历了多年市场洗礼的农资行业,即将感受到市场全面对外放开后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竞争,迫切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大品牌出现。然而在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品牌”之于农资行业的意义时,不得不遭遇未料的尴尬,农资行业的知名民族品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才流失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各高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从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挥别2006,迎来2007,中国农资行业迎来了真正的市场化的考验。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农资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多地经受着“双轨”并存的历练。农资企业一方面已经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又置身于政府许多的政策干预之中。以往的辉煌与困顿,几乎都与“双轨”运行纠缠盘绕,难以厘清。随着新一年的到来,中国农资行业将迎来真正的市场洗礼。一是政府将在生产和流通中逐步减少优惠政策,同时减少市场与价格干预;另外,在加入WTO五年后,我国化肥批发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我们将与国外农资企业同台竞技,一较长短。多少年来,议论中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农资人不缺乏思想,他们的大脑中时刻闪现着智慧的火花,中国的农资人很睿智,他们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极具洞察力。但是,任何思想都是在交流中不断完美,中国农资人缺少的就是一个沟通的平台,9月25日,北京天下第一城,首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中国农资人的圆梦之旅。业内精英对本行业的看法当然最有发言权,农资业界的精英们对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的真知灼见,正是农资行业发展所必须要探讨的。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顾国新副主任的指导下,在中华合作时报杨建平总编和中央电视台陈伟鸿先生的主持下,在各位总裁的积极参与下,我们举办的论坛胜利闭幕了,可是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每位与会者的发言都是那么的精彩,他们的每一句发言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去思考,细细的去品味。这是一笔财富,因为这些被称为中国农资业界NO.1的人物,正是构筑我们中国农资行业的脊梁。瓶颈——农资发展的突破口瓶颈,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如果能够突破瓶颈,行业就能够走上正常运行的轨道,反之,就要经受磨难。因此,如何突破农资发展的瓶颈就成为参会老总们讨论最多的话题。经过各抒己见的发言,关于农资发展的瓶颈,与会的老总们达成了共识,瓶颈无外乎就是人才瓶颈、资金瓶颈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