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进过程及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应采取提高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比重,优化教育投入的内部结构,建立事权与财权对等的政府间分担投入体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70-3372
立足新农村建设这一背景,通过回顾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发展演变,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仍需面对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新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精神探讨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普及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在经历了"谁掏钱谁负责","以县为主"的两个阶段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经费收入与支出失衡、经费投入结构失衡、政府之间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模糊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县政府的财政压力过重、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主渠道作用的弱化、保障教育经费方面做得不够、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失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差距显著。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弱势地位,减轻农民教育负担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困境:教育负债增加,归还缺乏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存在问题;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教育经费挪用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农村义务教育处于相对不利境地。主要的体制原因有: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存在偏差、权责划分不科学、转移支付不完善等。建议加强义务教育投入法制建设,构建以中央、省级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体制;改进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大力拓宽农村义务教育融资渠道,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经费、经费主体、相关的控制体系。我国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受到较大冲击,需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相关新税种、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以及改善经费控制体系,来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析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珩 《广西农学报》2007,22(4):66-69
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暴露出其内在缺陷,导致政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从而造成了"义务教育,农民买单"和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等的不公平现象,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公平,就要充分强调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郭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14-4415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对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及进程快慢起着关键性的制约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域及经费投入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与城市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随着农业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更加不足。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问题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现是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别是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承担着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责任。建立规范的供给机制,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一直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各项政策都非常有利于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到本世纪初,"两免一补"资助政策逐步完善,并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机会的公平。面对不同地区教育投入差异及不同地区财政能力差距,采取国家支持政策和明确财政分担责任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是对传统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推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对现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深化和完善.陆川县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过渡地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陆川县农村许多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或到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加上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不断增多.近年来,陆川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政策,并从实际出发,采用"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方法,切实引导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至目前,全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11969亩,占耕地总面积3.1%,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之后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工商资本进乡村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弥补乡村发展短板。该文阐述了工商资本进乡村在实践过程中的成效,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工商资本进乡村路径和对策建议。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工商资本、村委会、村民等主体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旨在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通州区的乡(镇)村企业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重组引进成为其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通州区31个经济大村在村办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1个经济大村创造了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村办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1概要 土地政策与农民关系是一个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中国的发展历史证明,历史的改朝换代及新中国的建立,都是农民革命的结果.美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他们也很重视土地政策,早在189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就开设了"美国农村生活的社会环境"课程,而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会就设置了下属机构:美国农村社会学会,可见,土地政策与农民的关系,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9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过多的农业人日滞留在农村则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降低农业人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6年12月22~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发达国家巨灾保险研究——基于英、美、日三国的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米建华  龙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09-6610
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巨灾保险研究,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对中国巨灾保险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宗族是一个依托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而组建的社会组织。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它以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天然的区域优势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综观我国古代宗族组织的发展,它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主要发挥着行政管理、教育教化、赈济救助、军事防卫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