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缕草种子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韩建国  倪小琴 《草地学报》1996,4(4):246-251
对贮藏2年、1年和当年收获的结缕草种子通过不同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可部分解除休眠,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打破休眠获得高发芽率所需NaOH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有所降低;在一定NaOH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范围内,不同年份收获的结缕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0%的NaOH处理浓度,10~20分钟处理时间可推荐用于结缕草种子的工厂化处理;结缕草种子经NaOH溶液处理后,其发芽检验中的末次计数时间可从28天缩短为21天。  相似文献   

2.
结缕草种子休眠原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建华  陈文 《中国草地》1992,(5):23-26,31
  相似文献   

3.
PEG渗调处理改善结缕草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以不同活力的结缕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PEG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EG渗透处理自然贮藏2~5年活力降低的结缕草种子效果显著,发芽速度明显提高,种苗质量得到改善。在PEG处理浓度25%、处理时间24h时,25℃下渗调结果比15℃下效果好。经PEG渗透调节之后,结缕草种子萌发进程中的代谢过程有所改变,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ATP的含量均比对照有明显的提  相似文献   

4.
结缕草种子催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结缕草种子的催芽效果 ,通过对出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 ,各处理方法均能比对照极显著地促进发芽。其中 ,以浸种后拌砂包装日晒夜露和浸种发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结缕草种子打破休眠过程的代谢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测定了结缕草休眠与打破休眠种子发芽过程中磷酸已糖异构酶(PGI)、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G-6-PDH和6-PGDH)的联合活性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结果表明,打破休眠种子的酶活化较休眠种子快,并且打破休眠种子的G-6-PDH和6-PGDH联合活性及MDH活性在发芽过程中显著高于休眠种子。由此证明休眠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其磷酸戊糖途径(PP)及三羧酸循环(TC  相似文献   

6.
《四川草原》2004,(2):34-34
<正> 据青岛达康草业技术开发中心杨付周介绍,自2000年起,随着我国草坪业的整体进步和结缕草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结缕草种子市场已连续3年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近几年,虽然每年结缕草种子产量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但仍是供不应求,预计2004年产量将达到150  相似文献   

7.
结缕草种子脱落酸含量及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缕草休眠种子与打破休眠种子在发芽处理过程中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在每克休眠种子中,颖苞和籽粒中的脱落酸含量分别为4.533μg和2.403μg,但以籽粒中脱落酸的含量对休眠的诱导起主要作用;休眠的解除随脱落酸含量的下降而增强。通过对休眠种子和打破休眠种子的发芽处理过程中施用外源激素发现,虽然单独施用外源激素(GA)对休眠的解除有一定的效果,但打破结缕草种子的休眠,首先必须要解除颖苞的透性障碍,然后施用外源激素才可能使结缕草种子达到其潜在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明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种子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山东胶州,结缕草盛花期后每隔3~5 d取1次种子样品,对其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升高,而后逐步降低,而种子干、鲜重则逐渐增加,最后略有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降低(5.0%),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再逐渐增加,最后保持在15.0%左右,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逐渐增强,且不同成熟度间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种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含量逐渐减少,而脱落酸含量是逐步增加,最后达72.7 μg/100 g鲜重。综合考虑,结缕草适宜的收获期应在盛花期后36 d左右,即6月15日左右,此时种子活力强,含水量为26%~28%,千粒重为0.89 g。  相似文献   

9.
结缕草种子发芽温度及打破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不同温度发芽试验,结缕草休眠种子发芽温度以温差较大的20 ̄35℃变温最为适宜,10℃、15℃、20℃、25℃和30℃5种恒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在8种破除种子休眠方法试验中,硝酸钾加大量元素钙或硝酸钾加微量元素锌浸种处理可有效地破除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0.
贮藏期对结缕草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定结缕草种子不同贮藏年限的活力水平。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贮藏,结缕草种子的活力下降较快,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TTC含量、ATP含量以及不正常种苗等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显著相关。TTC法和ATP法所测活力指标与贮藏期限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葡萄糖含量与贮藏期的相关性较低。在萌发初期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在降低后又有所增长,但均低于1998年收获而未经贮藏的种子。贮藏1年的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兰引3号草坪型结缕草种子生产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巨明  王锁民 《草业科学》1997,14(5):66-67,72
根据研究和生产总结提出了兰引3号草坪型结缕草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对种子生产的地点选择,种子田建植,管理、种子收获等生产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以日本血蜱卵早期胚细胞为材料,气干法制片,Giemsa染色制备染色体标本,首次证明:日本血蜱的有丝分裂核型为2n=22(20 XY)和2n=22(20 XX);性别决定属于XY—XX遗传系统;并发现三倍体(3n=33)。雌性核型中含1对X-染色体,雄性核型含1条X-和1条Y-性染色体。X-染色体最长,占单倍体总长度的20.8±1.8%,Y-染色体次长,约为X-染色体长之68.7%,明显长于其余10对常染色体。据本实验结果,与前人报道的该雄蜱减数分裂含21条染色体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鼠传代与体外4℃冰箱保存相结合的方法,对弓形虫虫株进行保种,转种成功率达100%,为虫株的保存提供了又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PEG“引发”沙打旺种子活力及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PEG“引发”沙打旺种子,能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缩短发芽成苗时间。可以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充分有效地利用早春降雨。还可以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增强对早春寒的低卸能力,并探讨了PEG渗透调控的机理和不同时间处理增强发芽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蓖麻蚕和栗蚕的性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方洲  伴野丰 《蚕业科学》1996,22(3):170-174
根据在蓖麻蚕(philosamiacynthiaricini)(♀)和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减数分裂前期所观察到的x(Z)染色体的长度和在全套染色体中的序号以及栗蚕X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等特征,认为蓖麻蚕的XO型可能是由XY型中的Y染色体缺失所致,而栗蚕的X染色体则可能是由X和Y染色体融d合为一条而成。  相似文献   

16.
家蚕卵长期保存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孙景萍 《蚕业科学》1992,18(2):105-112
应用气相色谱法、酚—硫酸法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扫描等方法,测定了现行品种(苏5×苏6)蚕卵滞育各阶段山梨醇、糖元和主要卵黄蛋白质的代谢变化,并探讨了环境温度与蚕卵长期保存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蚕卵滞育各阶段山梨醇、糖元的含量和卵黄蛋白质的某些电泳区带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2)山梨醇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生化指标监测和判断蚕卵的滞育阶段。(3)0℃区的环境温度调节,是一种能及时和2充分适应蚕卵滞育各阶段生理要求的、比较理想的长期保存蚕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上年复制种的滞育卵经复式冷藏处理到夏蚕期饲育进行家蚕有滞育多化性品种一年一次保种试验,试验组的发育经过、茧质、单蛾产卵量比对照组没有差异;体质和黑种率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良卵率、孵化率有明显下降,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草坪草抗虫性试验及其昆虫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荣  唐桦 《草业科学》1994,11(1):64-66
对11种冷季型草坪草进行了抗虫性试验。结果,全星黑麦草、德比黑麦草、帝王黑麦草、猎狗高羊茅、爱瑞高羊茅、爱肯尼早熟禾抗虫性较强。在草坪草中共发现41种昆虫,已初步鉴定出30种。其中,草二叉蚜和黄线绿夜蛾为害严重,采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为100%和95.5%。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冷冻辐照(CI)童虫苗和冻融(F/T)苗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4项实验室试验和1项田间试验,分别在1979~1980年进行,结果如下:(1)1次免疫皮内接种水牛犊10,000条20 krad CI童虫加1 ml卡介苗,得到62%减虫率(P<0.05);应用相同方法注射黄牛,得到55%减虫率(P<0.01)。(2)对水牛犊免疫2次,间隔1.5月,分别用10,000和20,000条CI童虫,结果得到减虫率65%。(3)应用10,000条CI童虫加1ml卡介苗对水牛犊进行初步田间试验,结果得到减虫率53%。(4)对黄牛皮内注射30,000条F/T童虫和1ml卡介苗,揭示减虫率57%,但增加免疫接种次数并未改进保护效果。(5)水牛应用CI苗,黄牛应用F/T苗,探究其对雌虫及其产卵和孵出毛蚴的数目的影响,获得了若干证明。(6)水牛用CI童虫苗免疫后所激发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曾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薄膜尾蚴抗原片的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可溶性尾蚴抗原的ELISA(SCA-ELIS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的ELISA(SAA-ELISA)对人工繁育东方田鼠的抗日本血吸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SCA-ELISA(71.6%,48/67)、IEST(71.4%,50/70)和SAA-ELISA(68.7%,46/67).三种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0.180,P>0.05).IEST与SCA-ELISA、IEST与SAA-ELISA及SCA-ELISA与SAA-ELIS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1.2%(62/68)、86.6%(58/67)和89.2%(58/65).卡方配对检验结果表明,三种试验中任何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相比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