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太鲁阁"国家公园"为研究范围,利用因素分析萃取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态度因素,通过集群分析区隔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市场,进一步应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评估法,估算生态旅游资源的各项非使用价值,并探讨不同生态旅游认知态度群体在各项非使用价值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①问卷设计中的17个原始变量可以转换成四大独立因素,其中,"维系自然与文化资源"是游客最重视的;②三大生态旅游认知态度群体表现出显著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市场区隔;③在两次报价的选择中,游客对4种类型的非使用价值具有普遍的认可;④具有环保背景的游客普遍愿意为各项非使用价值支付更多的金额,男性更偏好于遗赠价值,高收入的人更偏好于选择价值;⑤游客支付意愿最高的是遗赠价值,其次为利他价值或存在价值,最后为选择价值;⑥不同生态旅游认知态度的群体中,支付意愿金额最高的是"多元重视群",其次为"降低冲击群"、"关注薄弱群"。  相似文献   

2.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3.
蒋国东  李娅  沈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51-154,174
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建立国家公园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WOS数据库为检索源,运用CiteSpaceV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文献报道数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地区在文化、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不同,学者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对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研究文献逐年增加,研究领域多样化,同时文献具有阶段性特征(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繁荣发展阶段);研究方法呈多样化、综合化趋势,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更紧密,结论更具科学性;研究内容由旅游发展向国家公园与利益相关者、与农户参与意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与游客认知等方向延伸,研究领域广且分散.基于此,未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研究应在"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周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意愿""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等方面逐渐深入,从而拓宽国家公园的研究视角,实现国家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毋茜  傅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97-102,129
为了评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贡献,特别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积极的政策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财政保障,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一定程度提高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现象,此外当地人参与相关决策和培训机会较少.因此,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授权当地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缙云山游客活动区黄壤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主要活动区黄壤的理化性质状况.结果表明,游客对景色区的践踏、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会对土壤造成明显冲击.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践踏程度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氮、钾水平较高,磷水平较低.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践踏程度极显著相关,磷、钾受游憩活动冲击影响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旅游的认知与态度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12.5软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的差异及聚类类型。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生态旅游的认知程度较低,其中管理人员的认知程度最高,其次是游客,居民的认知程度最低。年龄、从事环保工作是对生态旅游态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从事旅游等因素,而性别对生态旅游态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珲春市敬信镇、板石镇和哈达门乡为主要的研究区域,调查研究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即生态旅游者、入口社区居民、政府以及虎豹公园管理局对于开展生态旅游的利益需求和态度意愿。研究发现,生态旅游者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持积极态度,倾向于体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等生态旅游活动;入口社区居民更关注政府给予的补偿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和虎豹公园管理局则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同时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基于此,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入口社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借鉴台湾有关相容性分析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白沙湾风景区中受游客欢迎的14种主要游憩活动进行动静态尺度和活动属性分析,研究其活动相容性。结果表明:活动属性因子相似,动静态程度差别较大,则活动不相容;活动属性因子相似,动静态程度相似,则活动相容;活动属性因子不同,动静态程度相似,则活动无关。白沙湾风景区游憩活动相容性分析结果可为规划与管理游憩活动空间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景区游憩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是一种将游憩活动与生态保护、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区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者与服务者肩负着规范自身、引导游客和服务社区的多重使命。然而很多生态旅游区在实际经营中更多的将生态旅游看做一种时髦的营销噱头,服务项目的开展(如水上项目开展多利用机动船,允许机动车进入生态旅游区等)增加环境的负担,而缺乏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缺少对游客的教育、缺少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共识,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导致生态旅游成为空中楼阁。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景区服务指南》提出了相应的山地型生态旅游区服务规范,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标准化河北省山地型生态旅游区的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通方式、旅游花费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其他生态旅游需求、行为特征均无显著影响。②疫情暴发后,游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对部分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天目山保护区部分产品显示性偏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③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有显著影响(P<0.05);天目山保护区游客生物景观和自然教育产品的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比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更明显。  结论  通过融合创新产品引导全新需求、推出智慧化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游客体验后的分享等途径,提出天目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议。表6参24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日益凸现。笔者以无锡市蠡湖公园为例研究城市公园旅游环境效应。从旅游活动与环境间的关系,旅游建设和环境间的关系,环境对游客的影响3个方面着手,研究旅游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游客量(N)与旅游噪声源(Leq,dB)之间的关系是Leq=19.91 7.08191nN。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因园林植物的吸收、反射等作用损失了4.3dB,蠡湖公园内植物宽度、密度、高度、种类组成以及林带结构方面在噪声削减方面未完全发挥作用。大多数游客对蠡湖公园的声环境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卷调查法,2018年5-7月,在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里共收集有效问卷715份,分析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类别差异,在时间上的变化,及调查对象社会经济特征与吸引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处于较高等级,其中生态环境吸引力大于自然景观吸引力。在自然景观中,生物景观吸引力>水文景观吸引力>地文景观吸引力。生物景观吸引力受时间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自然景观与性别呈显著相关(P<0.05),与生态旅游认知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共有18个基本类型与游客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生态旅游认知度具有相关性。在生态环境中,空气环境吸引力>水环境吸引力>声环境吸引力。水环境吸引力受时间变化最为明显。其中有7种旅游资源与游客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年收入、年出游次数具有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更好地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构建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神仙湖花海园游客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的因子分析法,剖析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富川神仙湖花海园游客整体上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且向他人推荐该景区的意愿较强,主要源于其乡村田野风光和休闲轻松的氛围;景区开发总体规划、民族风情、景区布局、景区活动种类、娱乐设施以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等6类因素对被调查游客满意度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优化景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星群  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57-5759
调查了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滨海生态旅游开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认知集中在旅游开发意愿认知、旅游开发外部因素感知、旅游影响感知、旅游者认知、旅游开发认知、环境效益认知6个方面。社区居民的认知集中反映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如何成为对社区居民负责任的旅游和如何增加社区居民生态旅游参与2大问题。并从保护区管理处职能定位、全方位提供旅游开发支持措施、搭建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闽台入境旅游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台两地入境旅游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闽台入境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台湾入境旅游总体规模大于福建,台湾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也远高于福建。但两者旅游密度均较低。台湾地区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发展水平较高,而华侨市场开发水平较低。闽台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入境外国游客均以亚洲为主,日本和美国均是最重要的客源国。近年来闽台旅游互动有了重大突破,但闽台间双向旅游客流差异悬殊,以台湾游客赴闽旅游为主。在两岸"三通"实现背景下,闽台两地应进行旅游合作,构建以闽台为核心的"海峡旅游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大量增加的游客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公园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以此来进行公园的游客管理及接待设施的调控.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床位数、游道长度及水体中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对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不同季节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为41 400人/d,日空间容量为13 255人/d,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容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 848、3 879、1 307和775人/d.根据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为13 255人/d,公园“境内最佳住宿容量”春季为1 848人/d,夏季为3 879人/d,秋季为1 307人/d,冬季为775人/d.以上结果可为公园入园游客人数、接待区住宿游客人数及接待设施存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境内最佳住宿容量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背景下,以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对实地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社区居民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认知围绕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社区发展、国家公园科学研究价值、国家代表性展开,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认知最为强烈;社区居民的认知受国家公园管理主体、游客、象征物等因素影响,其中,国家公园管理主体对社区居民的管理方式决定着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态度,社区居民在与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国家公园发展旅游的认识,同时受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逐渐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地域转变成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18.
姚正明  余登利  冉景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32-15534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开展生态旅游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剖析了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建设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增加旅游经济群众的覆盖面、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拉长旅游经济产业链、建立反哺机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