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西太平洋副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旱涝)及西太平洋副高变化均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截高的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均与西伸脊点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越大强度越强时,西伸就更明显,反之位置偏东.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位置和北界指数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与夏季副高南北位置的变化关系非常密切,而与副高面积、强度以及副高的东西位置的相关不显著.一般而言,当副高脊线偏北时,西南地区东部夏季容易出现干旱,反之,则出现洪涝的可能性大.当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偏南)时,有利于出现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偏多)的环流形势,并且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减弱(增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减弱(增强),同时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也比较弱(强),因此该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少(偏多),出现干旱(洪涝)的可能性大.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有重要影响,但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了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1951年1月~2003年12月我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以及t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副高的脊线位置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副高的面积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通过了0.0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a间黑龙江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并通过小波分析法找出变化特征,对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黑龙江地区降水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夏季降水近年呈略微递减趋势,夏季的暴雨量无明显变化。黑龙江夏季降水呈现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脊点偏西时黑龙江地区降水偏少;脊线偏北、脊点偏东时黑龙江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6日共40年我国551站的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74项1951年1月至2000年12月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NCEP 196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00 h Pa再分析资料。采用资料再分析处理后提取副高指数,然后用我国551站196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月气温分别与同期的月副高西伸脊点指数、月副高强度指数、月副高脊线指数求相关系数,并对结果作T检验,找出信度为95%以上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各地气温在年内和年际都确实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副高脊线附近,及由脊线向北直到副高北界,甚至北界以北的广大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高;在副高北界以北约15~20个纬度处和副高脊线以南的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副热带高压北界588线在夏季频繁北抬到达40°N及以北,张家口地区受其影响,极易出现对本地而言相对少见的副高外围强降水过程.2018年7月19—22日在张家口地区出现了一次副高外围的对流性降水,通过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等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是由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与中高纬弱...  相似文献   

6.
应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50年(1953~2002年)夏季(6、7、8月)的实况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全省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对夏季降水变化与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及副热带高压强度进行相关计算,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山东夏季降水趋势的影响,为利用副高脊线位置及副高强度等副高特征量,预报山东夏季降水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鲁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关系。[方法]以位于黄淮的鲁南地区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2005年NCEP/NCAR资料和鲁南夏季26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鲁南夏季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特点,探讨100 hPa南亚高压影响鲁南降水的机制,并分析了高低层大气环流的不同配置以及不同纬度、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鲁南夏季降水EOF分解的第1模态解释了63%以上的方差,反应了降水的普遍形式。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高度场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但风场中心并不一致。当100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小,其东部高压脊线经鲁南和长江口之间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涝;当100 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反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大,其东部脊线经长江口附近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旱。鲁南夏季降水与亚欧大陆上高纬的东西向遥相关波列和东亚-西太平洋经向的PJ型遥相关波列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亚欧大陆高纬地区里海以北、贝湖附近、堪察加半岛地区高度距平呈"+-+"波列,东亚-西太平洋地区高度距平从低纬到高纬呈"-+"波列时,鲁南夏季偏涝;反之,鲁南夏季偏旱。[结论]该研究为鲁南夏季降水的机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最优子集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1996年5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和长江流域1951—1996年6—8月降水量,以及近46年5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和长江流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和变化趋势,并利用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来预测长江流域夏季的降水。结果表明,高面积指数与夏季降水量呈较大的正相关。另外,副高脊线和副高西伸脊点与夏季降水量有较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余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79-1438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提供的各种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针对2011年7月12~18日西藏地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从环境场、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对此次强降水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降水是由高原低涡切变线、西太副高584 dagpm线西北部边缘的西南气流从孟加拉湾向西藏地区输送水汽,与北部南下冷空气汇合造成西藏大范围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南亚高压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亚高压存在青藏高压和伊朗高压两个模态,夏季平均状况下南亚高压的青藏高压模态出现频率高于伊朗高压模态;夏季南亚高压的面积越大,其主中心强度就越强,东伸越明显,反之亦然;南亚高压主中心偏东时往往同时偏北,偏西时则容易出现同时偏南的情况;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和它的主中心纬度位置变化一致;夏季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其平均脊线位置与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位置变化基本一致,它们同时偏北或同时偏南.当夏季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偏南)时,有利于出现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偏多)的环流形势,同时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减弱(增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也减弱(增强),同时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也比较弱(强),因此该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少(偏多),出现干旱(洪涝)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SSR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SR标记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呈孟德尔遗传,多态性丰富,信息量大,已被作为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之一而广泛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SSR标记的开发和SSR技术试验体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SSR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陈剑雄  吴朝霞  许育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1-13963,13967
利用成县气象站地面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3年6月19 ~21日成县暴雨-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 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大陆地区反复西伸北抬东退,持续地引导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沿横断山脉北上,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形成冷暖空气的交替汇集;当缓慢东移南下的乌山槽底部较强冷空气到达青藏高原东部时,形成的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强降水过程开始;地面要素表现为持续数日的高湿(水汽压在22 hPa以上)、高温(气温在25℃左右徘徊)、低压(气压低于894 hPa).  相似文献   

13.
胡顺起  韩永清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76-10980,11047
[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夏初西太平洋850 hPa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有重要影响。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偏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无阻塞型控制,高纬冷空气路径偏北,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弱,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脊点偏西、偏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强,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多。[结论]该研究为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提供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选育适应性更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方法]采用杂交转育方法,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2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4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宝油717,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品种具有高油、丰产等特性。于2007年开始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预备试验、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0年选送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0~2012年陕西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共计10点次,有9个点产油量增加,增产点次率90.0%,平均产量2 842.50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3.41%,平均产油量1 236.15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62%。两年品质分析,芥酸含量平均为0.51%(2011年为0.29%,2012年为0.72%),硫苷含量平均为35.22μmol/g(饼)[2011年为37.15μmol/g(饼),2012年为33.29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7.34%(2011年为46.12%,2012年为48.55%)。于2013年6月通过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并获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漳绿1号苦瓜,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抗病、耐热的苦瓜新品种.[方法]以广东汕头绿娇苦瓜经8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KJ-2为父本、漳州诏安绿白苦瓜经6代自交产生的自交系ZA为母本配制苦瓜一代杂交种.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参加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育成的苦瓜漳绿1号,具有优质、高产、较抗枯萎病和白粉病等特点.品比试验中,春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21301.5和49282.5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5.6%和9.8%;秋季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6531.5和51867.0 kg/ha,分别比对照宝玉2号增产10.7%和13.7%.5个区域试验点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9%~17.0%.[结论]漳绿1号适合在福建省春秋两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经过对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5—7月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982 0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为Y=0.738 8X+159.991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家蚕原蚕后期死蛹发生,提高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方法]以家蚕原种春蕾(中系品种)与镇珠(日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原蚕后期死蛹率、发蛾率和工效为考核指标,对比四步削茧鉴蛹法与常规削茧鉴蛹法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处理的原蚕死蛹率(3.01%)较常规削茧鉴蛹法(14.13%)下降了11.12%(绝对值),二者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工效方面,两种削茧鉴蛹法操作的工效无显著差异,且越是蚕蛹发病率高的生产批次,应用四步削茧鉴蛹法的成效越明显.2011~2012年在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的部分蚕种场推广应用,结果显示,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蚕种场的原蚕后期死蛹率明显减少,发蛾率由应用前在70.00%~90.00%波动提高稳定在92.00%以上.[结论]在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步削茧鉴蛹法可极大减少病原物通过蛹体间接触的水平传播感染,有效减少死蛹发生,显著提高制种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增加特种稻种质资源,解决白米不育系配组红香米杂交稻F1易混杂白米,影响米质的问题。【方法】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将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亲本材料与带香味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转育等。【结果】育成直链淀粉含量为11.07%、香味明显、食用口感佳的水稻三系不育系槟榔红A,为红香米三系杂交稻的配组应用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李强  李晓利  刘韬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05-17707
[目的]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成因.[方法]利用1961 ~ 2008年陕北黄土高原15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及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及合成方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陕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为减少的趋势,但陕北的西部和南部为增加的趋势.陕北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降水相对偏多期,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降水偏少期,近年来又有增加的趋势.多雨年在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西部到贝加尔湖以北为大片的正异常区,表明乌拉尔山有阻塞高压存在;鄂霍次克海以北到贝加尔湖为负异常区.西北太平洋到我国渤海湾以及华北地区为大范围显著正异常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西伸.少雨年的环流配置与此相反,中高纬度为“-、+、-”的波列分布,鄂霍次克海一带为正异常区,西太平洋副高也偏南、偏东.在多雨年,主要的水汽输送来自于东南方向,充沛的水汽造成了陕北夏季降水偏多.少雨年为偏西风转向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明显偏弱且偏东.[结论]该研究为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藏羊羔羊夏季的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月龄欧拉型藏羊羔羊90只分为放牧组(对照组)和放牧补饲组(试验组),在夏季牧草旺盛期进行补饲育肥,研究青藏高原夏季不同育肥方式对藏羊羔羊育肥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羔羊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重和胴体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试验组羔羊的骨重、肉骨比、花油重和板油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羔羊的肌肉内脂肪含量为3.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欧拉型藏羊羔羊的肉色评分、大理石和熟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羔羊肉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均高于FAO/WHO的标准模式。[结论]通过夏季补饲可进一步提高欧拉型藏羊羔羊的育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