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为探索快速多重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对污染动物性食品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 O157:H7),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宋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九种致病菌进行了通用前增菌方法的研究。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九种菌前增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B肉汤培养基,36℃培养18h,九种致病菌的增菌效果最好且数量级均衡一致,均达到108cfu·mL-1。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检测布鲁氏菌S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福氏志贺氏菌,利用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技术,以原位包覆纳米银为基底,获得5种细菌的SERS谱。结果表明:在400~2 000 cm~(-1)光谱内,布鲁氏菌S2株有10处明显的拉曼谱峰,鼠伤寒沙门氏菌有9处明显的拉曼谱峰,金黄色葡萄球菌有5处明显的拉曼谱峰,大肠杆菌O157:H7有9处明显的拉曼谱峰,福氏志贺氏菌有7处明显的拉曼谱峰。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拉曼谱峰位置以及强度区别明显。利用SERS技术可以实现在10 min内识别5种食源性致病菌,达到增强细菌拉曼信号、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无菌生菜组培苗培养基上分别侵染为108cfu/mL和106cfu/mL的大肠杆菌O157∶H7、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温度25℃,相对湿度65%无菌条件下分别培养15d和30d后,用PCR方法对其生菜苗上3种食源性致病菌情况进行检测。主要检测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生菜品种、不同菌液浓度及不同侵染时间的条件下对无菌生菜组培苗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接种到培养基上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都能从苗上检测到。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侵染能力最强,猪霍乱沙门氏菌次之,大肠杆菌O157∶H7侵染能力最弱。菌液浓度106 cfu/mL和侵染时间30d条件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侵染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市售畜禽肉蛋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我们于2017年在山东省德州、临沂、济宁3地市采集畜禽肉蛋样品,共计8类360份样品,并对其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0份畜禽肉蛋产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40.8%(147/360)。其中,空肠弯曲杆菌在猪肾中检出率最高,为53.8%(7/1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猪肉和牛肉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6.7%(24/90)和26.7%(8/30);沙门氏菌在猪肝中检出率最高,为5.9%(1/17);大肠杆菌O157均未检出。综上,山东省市售畜禽肉蛋产品中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以空肠弯曲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建议相关部门针对性加强对畜禽蛋产品市场的监管及风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coli,EHEC)O157:H7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导致严重的人兽共患病。本文旨在建立以Z0372基因为靶基因的PCR检测技术,特异性检测EHEC O157:H7。以Z0372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建立Z0372-PCR,分析敏感性、特异性,并检测模拟阳性污染样品。结果表明,Z0372-PCR对纯培养物检测限103~104CFU/m L,模拟阳性污水样和肉样,增菌后检测限10~102CFU/m L(g)。非大肠杆菌O157和其他肠道病原全部为阴性扩增,只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扩增出清晰而特异的条带。模拟阳性样品检测,条带特异,无任何杂带,测序与Gen Bank序列高度同源。因此,Z0372-PCR是特异性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实验室肠道内容物、刮取物、污水和食品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核桃青皮乙醇提取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小鼠体内的抑菌作用,以及对其他肠道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为研究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临床依据。用95%乙醇回流提取核桃青皮获得灌胃治疗液,通过对KM小鼠用大肠杆菌O157∶H7灌胃7 d使其发生腹泻感染,并用核桃青皮乙醇提取液灌胃治疗腹泻小鼠7 d,观察治疗情况。期间隔天采集小鼠粪便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小鼠粪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P0.05)。核桃青皮乙醇提取液灌胃治疗后,其粪便中的条件致病菌数量(大肠杆菌、肠杆菌)则显著降低(P0.05),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两类益生菌数量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核桃青皮乙醇提取液可较好地抑制小鼠肠道内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繁殖,对治疗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腹泻小鼠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同样对肠道内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显示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DNA的高效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提取食源性致病菌DNA的方法,以适用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基因分型法的高通量快速检测.试验采用沸水浴法、酚/氯仿-CTAB法、chelex100法和酶解吸附膜法分别提取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创伤弧菌中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DNA.并对基因组DNA的纯度和产量进行测定,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适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DNA提取方法--酶解吸附膜法.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运用可视芯片技术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志贺菌Shigella、沙门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方法.分别选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中编码脂多糖O157抗原的基因(rfbE)...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标法对合肥市2个超市销售的鸭肝共180份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鉴定。结果表明:随机抽检的180份鸭肝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总超标率分别达32.2%和15.8%,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志贺氏菌检出率为0.5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未被检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果蔬中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和诺如病毒(norovirus)常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紫外照射(UV-C)是灭活病原微生物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果蔬表面的特殊构造,UV-C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影响食品的颜色、质地和组织稳定性。葡萄柚精油(GEO)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且使用安全,但单独使用成本太高。试验旨在探究GEO协同UV-C作用对果蔬表面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为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特定浓度的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6.07×108 CFU/mL),鼠诺如病毒(MNV-1)(5.29×105 PFU/mL)和杜兰病毒(TV)(5.67×105 PFU/mL)在无菌环境下人工污染樱桃番茄、生菜和蓝莓表面,利用不同质量浓度GEO(1.0,4.0,8.0,16.0,32.0,64.0 mg/mL)和不同照射剂量UV-C(20,40,60,80,100,200 mJ/...  相似文献   

11.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繁琐复杂、周期较长,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并分析了几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及其特点,就其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朊病毒和原虫,它们在生产加工及储运环节污染食物,同时不断分泌包含毒素在内的各种成分到细胞外直至自身死亡和裂解,其中一些病原菌及其毒素能耐受复杂的食物加工,直至进入人体干扰细胞生理过程并引发疾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组"学(包括蛋白质组、肽组、代谢组和食品组学)技术检测和寻找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深入了解其产毒机理、毒力和致病机理,及对胁迫的适应能力。这对于追踪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内、外毒素的来源,保证食品安全并控制食源性疾病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繁琐复杂、周期较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目标。介绍并分析了几种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及其特点,并就其发展历程和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量子点标记技术得到较快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为了解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为量子点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进一步深入推广,简要综述了量子点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上述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并对人工感染的饮料和面包2种食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并且结果稳定.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银川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银川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血清型和耐药性特点。[方法]以宁夏银川市售各类生鲜食品为原料,菌株的分离鉴定按照GB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进行;血清型检验按照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720份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45株,总检出率为6.25%,分属5个血清型,主要为1/2a型。污染率最高的是生鸡肉(8.33%)。耐药性研究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对多粘菌素的耐受最严重,耐药率为77.78%,此外还耐受头孢噻肟、四环素、呋喃妥因、青霉素、红霉素和头孢噻吩,且出现多重耐药。[结论]银川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工作。同时存在致病性较强的血清型,呈多重耐药性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由于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稳定的性能,D-柠檬烯纳米乳被广泛报道。研究D-柠檬烯纳米乳对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和痢疾志贺氏菌在37℃下培养24 h的抑菌活性,并在4℃牛肉中于第1 d、2 d、3 d分别检测对伤寒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来评价其抑制效果。利用超声乳化法制备D-柠檬烯纳米乳。在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中,D-柠檬烯纳米乳对三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m L。在牛肉试验中,基于MIC,D-柠檬烯纳米乳在牛肉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40 mg/m L,20 mg/m L和10 mg/m L,20 mg/m L和10 mg/m L稀释液,结果两种受试菌最好的抑制浓度和时间均相同,分别是40 mg/m L和24 h。该研究表明D-柠檬烯纳米乳应用于食品中可能是食品安全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检测食源致病性沙门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芯片分析系统在检测食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应用.根据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致病基因invA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致病性沙门氏菌特异性序列,然后分别用常规的琼脂糖电泳技术和Bioanalyzer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重复性和灵敏度.Bioanalyzer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Bioanalyzer的准确度在95%以上,琼脂糖凝胶电泳仅为85%;Bioanalyzer的检测灵敏度也比琼脂糖凝胶电泳高.Bioanalyzer芯片分析系统结合PCR方法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特异、准确、稳定、灵敏的检测和鉴定,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源性疾病并进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氧化锌因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将其作为抑菌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获得了棒状、梭状、空心球状以及蜂窝状等4种形貌的氧化锌微/纳米颗粒,并将其与8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通过抑菌圈法和生长曲线法考察了其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氧化锌对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的抑菌效果,而且氧化锌的抑菌效果与其形貌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氧化锌微/纳米抗菌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