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茶路文化旅游中,通过融入徐霞客精神,寻找和论述我国茶路文化旅游的内容多样性,在具体学习与宣传,乃至大众研究徐霞客精神的整体过程中,弘扬和传播了徐霞客精神,又促进了对传统茶路文化旅游的价值利用,为整个旅游产业的培植与茶文化历史、茶文化的挖掘与利用的深化统一。本文从徐霞客精神的价值内涵认识入手,结合当前我国茶路文化旅游的开发背景理解,从而探究基于徐霞客精神的我国茶路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文化是我国人民对茶的发现、产生、进步和运用的实现历程中,实现了茶与人的交流,也通过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彼此的看法、感情、信念等等。在生产、发展和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总体趋势,旅游经济的发展备受我国政府重视。我国旅游发展已经从区域旅游发展扩展到全域旅游发展,茶文化元素与全域旅游经济的融合将会为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相似文献   

3.
蔡远 《中国茶叶》2020,(3):58-61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茶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地理环境和气候独特。蕉城茶文化与蕉城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旅游文化等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蕉城特色的茶文化内涵。探讨利用蕉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地方茶文化发展历史,打造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老爸茶"作为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部分居民和游客对"老爸茶"文化内涵的认知还存有偏见,"老爸茶"文化内涵的积极价值并未被充分挖掘和发挥,造成"老爸茶"文化参与旅游开发的融合度也较弱。分析"老爸茶"文化的内涵及面临的旅游开发困境,提出综合的旅游开发建议,有助于实现"老爸茶"文化的传播和实现海南茶文化旅游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5.
都匀毛尖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毛尖茶的特点,提出了将毛尖茶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是体现了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文章最后得出了合理设计和调整课程、引入茶文化教学题材、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教学水平和业师协同教学等策略来实现将毛尖茶文化融入旅游英语课堂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4月,正是新茶开采的好时光。浙江杭州将编织出一道茶与健康、茶与文化、茶与城市、茶与旅游的多彩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是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茶企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旅游专业与茶企文化融合存在着校企双方融合观念存异、多方联动机制有待完善、文化融合教育模式有待更新等阻力。高职旅游专业校企文化融合需要转变融合观念、多方联动保障校企文化融合、营造校企文化融合氛围、更新校企文化融合教学模式、引入校企融合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杜豪楠 《中国茶叶》2023,(6):67-70+75
在产业跨界融合、体验式经济等新时代背景的动态引领下,茶旅一体化逐渐形成,消费者逐渐开始通过情景体验来享受生活。以“江北第一名茶”——青岛崂山茶为例,在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崂山茶效益和品牌影响力连年攀升,茶文化在茶旅活动中得到传播和传承,“验客”群体大批涌现,崂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但体验式茶文化旅游的项目趣味性、推广力度、文化内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探究出崂山茶茶旅集主题体验型、资源依附型、休闲生态型、文化创意型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提出优化茶文化旅游项目、细化茶文化旅游宣传、深化茶文化旅游内涵的发展路径,从而助推青岛崂山茶茶旅一体化趋于成熟,以期促进地方茶旅一体化的跃升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原本走平行路线的产业发展轨迹也双双出现了交织。俗话都说,合作才能共赢。而事实证明,产业与产业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消费效益。我国体育产业与茶文化旅游产业在给消费者带来的项目体验上都带有休闲娱乐这个共性,但是,二者的表现形式又存在不同。因此,体育产业与茶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上存在相互渗透的可能与条件。对此,本文分别介绍了我国体育产业与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茶文化旅游现状以及体育产业与茶文化融合现状,最后集中针对于我国体育产业与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复合发展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李亚娟 《福建茶叶》2016,(2):127-128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跃,中国旅游产业正慢慢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旅游转变,追求体验性和文化性,以文化消费为利益点,寻求文化与旅游的双重合一。在中华民族漫长的五千年文化里,茶文化凭借茶故事熟点独特的个性特征脱颖而出,成为了文化旅游的先锋军。本篇文章以茶故事热点为研究点出发,对茶文化旅游进行营销思路分析,从旅游线路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项目设计等角度去寻找最适合中国旅游产业向文化型过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耀武  张静姝 《茶叶》2016,(3):180-183
名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根基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名人文化符号是城市形象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湖北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茶文化历史人物,茶圣陆羽毫无疑义是天门的核心文化符号。但天门茶产业基础薄弱,茶文化氛围也不太浓郁,如何将茶圣故里打造成为茶文化名城,是当地政府和茶界人士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名人文化符号的视角出发,认真审视茶圣对于天门的文化符号意义,探索构建茶圣文化符号的路径,并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茶文化名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禹利君  谭燕萍  史云峰  刘仲华 《茶叶》2007,33(2):101-104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卫英 《茶叶》2014,40(4):232-235
江苏是我国茶叶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从实际出发对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结合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丹英 《茶叶》2011,37(1):60-62
本文实地记录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考察之旅.重点记录了黑茶理论之父、千两茶踩制工艺、安化擂茶的制作以及黑茶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现代黑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思青  杨培迪  禹利君 《茶叶》2009,35(2):70-73
花茶是茶叶消费中的一个主要品类,但近年来花茶消费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本文着眼于茶、花的深厚文化底蕴及药用保健功能,提出结合茶、花的特征优势,丰富花茶的文化内涵,拓展花茶的药用保健功能,以促进湖南花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稂艳玲 《茶叶》2007,33(2):115-117
酒与茶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酒与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内涵及精神,揭示了酒与茶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夏怡 《茶叶》2017,43(1)
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杭州龙井茶文化体验式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推进体验式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绿色食品茶园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是指产地生态环境优良,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全程进行质量管控,产品质量安全、品质保证,并使用绿色标志生产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是提升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本文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解析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茶树修剪、鲜叶采摘、等方面对茶园生产管理规范要求,为我国茶叶绿色食品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我国产茶大省,云南省及普洱市、勐海县近年来在茶产业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强化特色优势茶类、全面拓开市场与多民族茶文化传承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在茶产业管理机构高效推进、集团型大企业的培育、重视市场推广方式方法、注重种质资源专业化保护与利用以及利用多民族茶文化特色助推茶产业等方面值得浙江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创意提升发展松阳茶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火香  张林福 《茶叶》2014,(2):94-96
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茶文化作为茶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提升发展茶产业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本文论述了文化创意的概念,以及当前茶产业的需求变化,分析了茶文化在松阳产业运用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茶产业融合相关策略,实现松阳茶产业的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