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协同有机溶剂提取了滨海白首乌中的总黄酮。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60%~100%)、液料比(10∶1~50∶1)、超声温度(30~70℃)、超声时间(10~50 min)以及超声功率(240~400 W)等因素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了白首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乙醇浓度90%、超声时间30 min、液料比20∶1、超声温度40℃。在该组合条件下,白首乌中黄酮提取量达到3.95 mg/g。 相似文献
2.
3.
4.
连云港市滨海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但由于多年来的湿地不合理利用,导致面积下降、功能减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滨海湿地保护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滨海湿地的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岸带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出现严重危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从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湿地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道地药材列入农业10个主导产业链之一大力发展,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产业基础、产业实力和产业融合三个方面概述了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湖北道地药材政策机遇利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优势区域布局形成、重点品种优势突出和社会效益明显等五大产业优势,以及发展质量不高、龙头拉动不强、道地品牌不够、科技政策不力、产品研发不足和三产融合不够等六大短板问题,提出了推动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白首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白首乌块根、茎尖及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白首乌的根块芽分化频率较低,只在MS基本培养基上有15.79%的芽分化。白首乌的茎尖和茎段出芽率较高,在MS+KT5.0mg/L+NAA0.01mg/L和MS+ZT2.0mg/L+NAA0.01mg/L培养基上均达到93.33%以上。白首乌的继代增殖在MS+KT5.0mg/L+NAA0.01mg/L和MS+ZT2.0mg/L+NAA0.01mg/L培养基上,增殖倍数分别达3.7倍和4.14倍。生根培养基以MS+IBA0.05mg/L的培养基为最好。试管苗移栽的基质以珍珠岩∶泥炭土∶园土(1∶1∶1)最好。该方法适用于白首乌的工厂化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0.
11.
分别选取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徐州市下辖3县(市、区)以及较为落后的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的6县(市、区),研究了其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2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是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和领导观念的差异。从而提出了借鉴江苏省经验来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对策,一是发挥资源优势,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三是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挖掘人才潜力;四是解放思想,完善县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计算测度1996~2009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集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不断拉大,经济增长收敛性在空间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苏南、苏北间发散和两大区域内部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15.
选取13个评价指标构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江苏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低碳农业在江苏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加快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因地制宜选择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等3个方面构建了3级1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格局。从江苏省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可将江苏省分为高集约地区、中集约地区和低集约地区3类。其中高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中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部分地区;低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以南北差异为主,东西差异为辅,长江成为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差异的南北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
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江苏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低碳农业在江苏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加快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因地制宜选择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文章简述了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从科技创新角度,分析了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重点从政府扶持、人才引培、平台建设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了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同步性规律,进一步阐明该省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针对目前存在的城市化和房地产业发展失调的负面效应,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市化与房地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对策,以为该省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互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