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空间诱变对蒙农杂种冰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以空间诱变冰草F1植株为材料,对诱变后冰草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株空间诱变蒙农杂种冰草株系和对照冰草之间表现出一定的遗传性,每一株空间诱变蒙农杂种冰草都有自己的变异酶带;对照冰草有6条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诱变冰草的酶带数从3条到8条不等,大部分酶带强度趋于减弱;对照冰草有8条酯酶同工酶酶带,诱变冰草的酶带数从3条到10条不等,大部分酶带强度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筛选品质优良的蒙农杂种冰草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未搭载的蒙农杂种冰草种子为对照,搭载种子为处理,通过观察、测定、比较它们的生理生态指标,研究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在搭载种子中,2.1%的种子的植株株高低于222mm(对照的植株株高均高于223mm);3.2%的种子的植株叶片长低于145mm(对照植株叶片长均高于146mm);5.3%的种子的植株叶片宽超过3.73min(对照植株叶片宽均低于3.72mm);8.4%的种子的植株单株重超过0.9337g(对照植株单株重均低于0.9336g)。[结论]航空搭载对蒙农杂种冰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速度、叶片数和分蘖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其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单株鲜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比较经返回卫星搭载的蒙农杂种冰草干种子与未经搭载的对照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细胞核畸变、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空间诱变促进了冰草种子根尖核畸变的产生,其中以单微核为主;空间诱变还导致其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4.
经"实践八号"卫星搭载蒙农杂种冰草种子(Agropyron cristatum×A.desertorum cv.Mengnong),播种后当代出现了矮化突变株。本文利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开花期叶片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后矮化突变株,过氧化物酶谱带减少,酯酶谱带数增加,酶活性明显增强或减弱。太空诱变影响了蒙农杂种冰草开花期的细胞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践八号”卫星搭载蒙农杂种冰草种子干种子作为处理,未搭栽种子作为对照。观察其种子不同贮藏时期的发芽特性,以及其幼苗生长、生理及细胞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处理种子活力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空间环境对叶片数、分蘖数没有影响,但对株高和叶片长有显著的影响;空间环境对植株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有丝分裂指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5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在典型草原区耐旱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至200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对蒙农1号蒙古冰草(Aooropyron mongolicum Keng.cv.Mengnong No.1)、诺丹冰草(A.desertorum cw.Nordan)、蒙农杂种冰草(A.cristatum×A.desertorum Mengnong)、锡林郭勒缘毛雀麦(Bromus ciliatus L.cv.Xilinguole)和农牧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Nongmu)等5个牧草品种进行了耐旱适应性比较试验,通过对出苗数、物候期、干草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及气孔数的试验观测,并进行欧氏聚类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农1号蒙古冰草在旱作条件下生长发育表现优于其它品种,干草产量可达4 200 kg/hm2,种子产量可达571.17 ks/hm2,可以作为当地旱作人工草地建植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化学除草剂因其除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适用于蒙农杂种冰草田的除草剂尚无报道。因此,本试验探究了二甲戊灵、氟乐灵和赤地3种除草剂在不同浓度和施用时期下对呼和浩特周边地区蒙农杂种冰草田内的杂草防除效果以及施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可有效防除一年生田间杂草,最佳使用浓度为3.00 L·hm-2,兑水750 L喷施,此浓度下株防效为72.78%,除草效果优良,且对蒙农杂种冰草无药害。  相似文献   

8.
干旱地区优良牧草引种试验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方法]探索灌溉和旱作条件下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高度、产量和越冬率。[结果]红豆草、杂种苜蓿、苛刻冰草在灌溉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干旱条件下。品种间比较,灌溉条件下红豆草和杂种苜蓿高度较高,红豆草、杂种苜蓿、扁蓿豆等豆科牧草产量较高,苛刻冰草、圆柱披碱草、扁蓿豆、杂种苜蓿等越冬率较好;旱作条件下,红豆草和杂种苜蓿高度较高,杂种苜蓿产量较高,杂种苜蓿越冬率较好。[结论]在青海海东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在旱作条件下入选的品种为杂种苜蓿,在灌溉条件下入选品种为杂种苜蓿、圆柱披碱草、苛刻冰草、扁蓿豆。  相似文献   

9.
何明霞  胡庭兴  费世民  杨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2-2653,2656
[目的]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开展小桐子的育种工作,以期为选育出产量高、种子出油率高、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方法]以云南西双版纳和元阳2个种源地的小桐子种子为试材,利用航天搭载手段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了航天搭载对当代植株的生长、光合特性、种子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并对小桐子产量与生长和光合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航天搭载诱变明显促进了植株的生长,提高了植株的光合能力、种子产量。小桐子产量与株高、地径等因子有0.05水平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利用航天搭载进行小桐子种质创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苜蓿种子空间诱变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苜蓿种子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方法]3个品系的苜蓿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飞行,返地后,对其种子出苗率、株高及生长速度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卫星搭载对苜蓿种子有显著的诱变效应,主要表现在子叶畸变、株高变异范围和生长速度等方面。通过初步筛选,在搭载当代获得了高株变异,但该变异是否可遗传还需进一步研究确认。搭载的3个品系在子叶畸变率(10%~18%)、株高变异范围(比对照增加30%~150%)、入选变异高株数(5~7株)等方面不同,说明3个品系的搭载效率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空间诱变可获得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服务于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谷子航天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选用冀谷12号干种子搭载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对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P1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拔节后植株生长势增强;SP1代出现的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异,SP2代仍得到充分表现;SP1代入选株系各性状基本稳定,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平均值与SP2代相近,但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SP2代明显减小。表明诱变处理可使谷子产生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穗长和单株产量增加。SP3代各性状基本稳定。空间诱变缩短了谷子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12.
王蜜  任卫波  郭慧琴  徐柱  陈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43-10744
[目的]探寻空间诱变环境对苜蓿搭载二代种子的影响,为苜蓿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6年9月,三个品系的苜蓿干种子通过"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进行空间搭载。返地后,经过地面种植,对其二代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硬实种子数和苗重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地面对照相比,搭载种子的千粒重增加了5%~9%。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搭载后苜蓿二代种子发芽率、种苗苗重、芽长和根长显著增加(P〈0.05),硬实种子数、霉变种子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空间诱变对苜蓿二代种子有显著的正向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
卫星搭载对高丹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卫星搭载对"先锋"高丹草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将搭载后的"先锋"和未搭载的作比较试验,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未搭载处理相比,搭载后物候期变化不明显,但在生长速度、株高、节径、分蘖数、叶面积、叶片数、茎叶比、产量等农艺性状上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分蘖数和叶片数发生了显著变异,表现为"多蘖型"和"丰叶型"。通过茎段扦插和宿根繁殖可以保持突变性状,但无法将其用于新品种选育。[结论]卫星搭载后,"先锋"高丹草的株高和产量发生了变化,但有益突变性状的有性稳定遗传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经过多年后代系谱选育,调查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参加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F1代出现变异单株;F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F3代个别株系开始稳定.F4代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从中筛选出结实率高、产量高,食味佳,整精米率高(抗爆腰),抗病性强的突变株系.[结论]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经空间诱变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1].经系谱选育,育成一个适合新疆干燥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抗爆腰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39号.  相似文献   

16.
太空诱变薰衣草精油成分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太空船搭载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种子,通过栽培试验观测其诱变后代搭载效应,探讨太空环境对薰衣草精油品质的诱变效应.[方法]搭载诱变材料为薰衣草7426-2种子.[结果]搭载后薰衣草植物学性状差异明显,初选出19份诱变材料,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基本没有改变,但其含量有明显的差异,19份诱变后代中精油化学组分达到或优于标准的有6种,分别为L07-3、L07-9、L07-11、L07-12、L07-14、L07-16.[结论]该研究可为薰衣草太空诱变育种及种质创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今后薰表草品种改良及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多杀菌素产生菌株航天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杀菌素诱变育种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多杀菌素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并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筛选和发酵测定,计算多杀菌素总效价。[结果]搭载后的刺糖多孢菌SP1,经大量筛选得到2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菌株HY463和HY466,多杀菌素总效价分别达到147.51μg/ml和95.33μg/ml,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SP1提高288%和151%。对搭载后的菌株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发现,菌落形态各异,有草帽状、中间凹状、放射线状和宝塔状,并且以草帽状的菌落居多,且不同形态的突变菌株发酵水平也参差不齐。[结论]与UV6、0Co等其他诱变方法相比,空间搭载诱变更能使刺糖多孢菌的产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是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具有丙烯醇抗性的富马酸高产米根霉菌株。[方法]以溴甲酚绿与丙烯醇平板作为双初筛标准,建立代谢调控选育米根霉富马酸高产菌株的方法。[结果]利用紫外诱变对米根霉孢子的最佳诱变条件分别为紫外灯30 W,垂直照射距离30 cm,诱变时间1 min;化学诱变剂亚硝酸浓度0.1 mol/L,诱变时间10 min。优化条件下,通过紫外和化学的复合诱变获得了1株产量高、稳定性好的米根霉丙烯醇抗性突变株ME-F12,富马酸产量达到50.39 g/L,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23%,连续传代5次后,产量无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稳定性,副产物乙醇浓度只有1.87 g/L,明显低于原始菌株。[结论]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富马酸的工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组",诱发高、矮秆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各有高低,但高、矮秆的诱变效率则是"促进组"高于"抑制组"。空间搭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地面γ辐照处理,但多数性状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辐照。【结论】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当代出现幼苗生长促进和抑制两种效应,M2代抑制组的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均明显高于促进组。  相似文献   

20.
以强抗旱和弱抗旱2种不同抗旱性的冰草叶片为材料,采用刮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其叶片显微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比较,以进一步证实冰草叶片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冰草叶片厚度、表皮毛和气孔的密度及长度、主叶脉直径、肋状突起高度等结构指标均与冰草的抗旱性存在密切关系,抗旱性强的蒙农杂种冰草表皮毛的密度和长度、主叶脉直径、主脉导管直径、肋状突起高度均加大,气孔的密度变大,长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