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氮离子注入大豆对M_4代性状遗传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3个大豆品种的干种子进行注入诱变处理后,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结荚高度对同一剂量诱变的敏感性相同,其他农艺性状的诱变敏感性不同;同一品种结荚高度对不同剂量的诱变敏感性相同,其他农艺性状的诱变敏感性不同。离子注入可以显著缩短大豆生育期,不同品种对同一剂量注入诱变的敏感性相同,同一品种对不同剂量的诱变敏感性也相同。离子注入可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的改良,不同品种对同一剂量注入的诱变敏感性不同,同一品种对不同剂量的诱变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彭琳  季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目的] 探索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的生物学效应,为大豆诱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14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4×10^16、6×10^16和8×10^16N^+/cm^2 3个剂量和能量30 Kev氮离子束注入,35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100、150和200 Gy 3个剂量和剂量率1.6 Gy/Min钴60伽玛辐射,以未处理作对照,考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大豆籽粒品质。[结果]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150 Gy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农艺性状的突变效果明显。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诱变蛋白质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57.1%-78.6%,但6×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的蛋白质突变频率大于其余两个剂量,而钴60伽玛辐射剂量间差异不大;诱变脂肪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34.3%-40.0%,且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200 Gy钴60伽玛辐射的脂肪突变频率分别大于其余两个剂量。[结论]选择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可以改善大豆农艺性状,增加产量,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因而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大豆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大豆品种科丰14的20个辐射诱变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植株生长习性、粒形与亲本科丰14保持一致外,20个诱变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的变异,最为明显的是种皮和子叶颜色,均由黄色变异为绿色,主茎分枝数、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至少有9个品系与诱变亲本科丰14发生明显变异,较大的变异幅度为新品种的选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我国在大豆辐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辐射获得的大豆农艺、经济、品质等性状突变情况,总结了当前辐射诱变育种方面出现的新方法、新思路,探讨了今后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丰富红小豆种质资源、优化育种进程,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处理作物种子,使植株性状得到诱变,进而筛选出优良植株,是重要且有效的育种方法之一。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离子注入剂量对红小豆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2×10~(16)个/cm~2)氮离子注入红小豆种子对红小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异效果显著,其中,红小豆株高增加11.4%,单株荚数增加5.7%,百粒质量增加17.2%,小区产量增加42.8%。试验筛选出了处理红小豆的适宜剂量,使红小豆的生长潜力得到提升,产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对创制种质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经过辐照诱变,后代性状会发生一定变异,本试验旨在解析辐照后大豆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规律,为辐射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大豆科丰14及其20个辐照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5%的诱变系生育期延迟7d以上,80%以上的诱变系在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有显著变异,35%的诱变系底荚高度有显著变异,分别有20%、30%和15%的诱变系的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含量变异显著。20个诱变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品质性状变异较小;90%诱变系单株产量显著提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增加对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部分诱变系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减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量提高;大部分诱变系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异黄酮含量的变异与各性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诱变处理方式对紫花苜蓿诱变效果的影响。试验通过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 3 种诱变处理对供试4 种紫花苜蓿干种子进行诱变,以当代材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诱变处理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3 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增加趋势为主。其中对SOD的影响,60Co-γ表现为促进作用,紫外线处理降低了SOD活性,EMS处理表现为低促髙抑作用;3 种诱变处理对POD和CAT的影响为60Co-γ辐射随处理剂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紫外线处理则随着剂量增加酶活性增加,EMS处理则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诱变处理对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随剂量及品种变化而不同,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诱变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150 Gy 60Co-γ、90 min紫外线和0.4% EMS处理对苜蓿生理活性具有明显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光碳核肥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九芽豆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生长的3个关键时期喷施光碳核肥,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喷施光碳核肥,植株株高、茎粗、主茎节数、有效分枝、百粒重、单株粒重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实测产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加;苗期、开花盛期、鼓粒盛期共喷施3次光碳核肥处理的大豆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值最高,产量最高,为3594.25kg/hm2,比对照增加689.9kg/hm2,增产23.75%。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索了木薯辐射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和变异特点,为木薯育种提供技术方法.以‘新选048’和‘华南205’2个木薯品种的成熟种茎为材料,用0~90Gy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线(剂量率为1 Gy/min)进行辐照处理,分析其辐射后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90 Gy辐射剂量内,辐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木薯种茎腋芽的伸长和叶片发生,但促进多腋芽的萌发,同时辐射剂量的增加提高了变异芽数和致死率;用∞Co-γ射线诱变木薯成熟种茎有明显效果,其适宜诱变剂量为90 Gy,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批突变嵌合体植株和1株田间表现纯合的变异株,∞Co-γ线辐射诱变成熟种茎为木薯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对云南优质籼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依据。以云南特优香软米品种‘滇屯502’为供试材料,采用100、200、300、380 Gy 4个等级的~(60)Co-γ辐射剂量对成熟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γ辐射对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不同剂量辐射后,‘滇屯502’M1群体的株高、分蘖数、粒长、粒宽、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300 Gy~(60)Co-γ辐射剂量与粒长(R=-0.323**)、结实率(R=-0.309**)呈极显著负相关。变异系数比较分析表明:当辐射剂量为300 Gy时,水稻M1群体的株高、分蘖、粒长、粒宽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05%、38.34%、3.15%、3.62%。由此可见,~(60)Co-γ辐射对水稻的诱变效果明显,且当辐射剂量为300 Gy时,对供试材料‘滇屯502’的诱变效果最适合。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茎尖组织培养和Coγ射线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草莓抗病性和浆果品质诱变研究。结果表明,8和12KR照射量处理的草莓组培植株当代及其无性后代对皱缩病、叶斑病的抗性显著增强,浆果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含量优变频率明显提高。初步的研究显示组织培养与辐射相结合的诱变技术是改良草莓农艺性状的一个有效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菊花辐射后代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辐射诱变的生理生化机制,对经10,15,20,25,30Gy^60Co-γ射线辐射获得的菊花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辐射处理的菊花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比未经辐射的高,升高的幅度各异;剂量为10Gy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未处理相同,15,25Gy辐射的升高,20,30Gy辐射的降低;经辐射的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都高于未处理,增加幅度各异;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辐射剂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经辐射的材料和未处理的相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及带的浓度有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辐射使菊花的生理生化特性改变,其表型也表现变异。  相似文献   

14.
干旱条件下大豆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品种抗旱机制,筛选抗旱材料,以合丰42和合丰47为例,研究干旱对大豆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严重影响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叶面积的大小等大豆叶片性状,进而影响大豆光合作用,导致大豆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从而产量降低。干旱对大豆的影响机理分析,对大豆抗旱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说明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抗旱性及后期产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农艺性状对大豆抗旱性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筛选大豆抗旱性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春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春8号和华春6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对春大豆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量有明显的影响,2月25日至3月15日播种,大豆植株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是最佳播种期;作为间套作种植,桂西北地区春大豆也可提早在2月上旬播种,以提高间套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3∶2和3∶4型在灌浆期生理指标、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间作后玉米系统内环境得到改善,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农艺性状变优,而大豆各生理指标、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随着大豆行比的增加得到了改善,3∶4间作模式群体正负迭加后的优势大于3∶2间作模式及清种,为发挥玉米高产潜能,提高大豆产量,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米豆间作3∶4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适宜成都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09-4为材料,采用50、100、150、200、250、300 Gy等6个等级的~(60)Co辐射剂量对黄秋葵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辐射对黄秋葵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00、150 Gy剂量辐射对种子出苗有促进作用,其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超过250 Gy都具有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不同~(60)Co剂量辐射处理对黄秋葵单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嫩果的果长、果径及单果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且均呈正相关,单株挂果数也有所增加。150 Gy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果平均果长增加0.48 cm,果径增加0.38 cm,果质量增加8.36 g,平均单株产量增加85.58 g。且受~(60)Co辐照影响,植株形态与嫩果形态发生多种变异。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注量的快中子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试验表明,快中子对大豆的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有明显的损伤效应,而且对M_2的叶绿素和株高、孕性、熟期等农艺性状均有诱变效应。不同品种对快中子的辐射敏感性不同,九农9号较吉林18敏感。试验还表明,快中子是大豆的良好诱变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不同诱变世代比较空间诱变和重离子诱变对水稻生物学效应及后代变异频率的差异,为水稻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方法 对水稻纯系品种‘华航31号’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和不同剂量重离子诱变处理,以未诱变处理的种子为对照,对诱变一代进行表型及细胞学诱变效应的分析;对诱变二代直链淀粉含量及粒型性状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定向筛选,比较2种诱变处理的性状变异频率。结果 空间诱变一代的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了14.62%;重离子诱变一代的种子活力指数随辐射剂量增加呈现马鞍型效应曲线,其中10 Gy重离子辐射剂量下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了14.92%,与空间诱变的诱变效应相近。空间诱变二代粒型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14%和1.61%,80 Gy重离子辐射诱变二代粒型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88%和1.55%。利用HRM技术扫描了水稻直链淀粉含量Wx基因的4个位点共673 bp序列,在空间诱变的4 736份样本中发现3个SNP变异,突变密度为1/1063.83 kb;在重离子诱变4 848份样本中发现4个SNP变异,突变密度为1/815.68 kb。结论 2种诱变处理均可诱发水稻产生性状变异。空间诱变的生理损伤类似于低剂量重离子辐射,而诱发变异的频率与高剂量重离子辐射相近。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的同时,该品种的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但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生理性状的改善幅度较小,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