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SDS-PAGE法,对4个优质亲本与3个农艺亲本及其杂交获得的正反交F1,F2,BC1F1,BC1F1’籽粒进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分析表明:①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的特性;②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在F1代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③控制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的独立分配和自由结合规律。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1经济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7份高产品种(或品系)与具特殊叶形的品系为材料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它们的皮棉产量等7个经济性状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研究了63对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亲本中无一对性状相关显著,而在F1中多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说明陆地棉品种杂交高优势组合有其不同于高产品种的特有的农艺性状,高产、优质、早熟特性能够结合于F1中。在湖北生态条件下,宜选用棉侏较高、主茎节距偏长、果枝夹角较大、顶部果枝较长而中部果枝偏短、第一果枝着生节位较低而着生较高、果枝与果节数适当的品种间杂种F1.选择铃大、衣分高、结铃性强且棉株较高、主茎节距较长、第一果枝着生编高的亲本杂交,有利于选育出高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3.
 自1986至1990年对云南西南175、滇榆1号及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之一的南25三个丰产而抗瘟性差的品种,用能抗云南优势小种和潜在危险性小种的16个抗病品种作抗源,与它们杂交,共配制19个杂交组合,进行生产品种改造.通过对F4、F5和5个高代材料的抗性研究表明,对于抗病亲本为单基因的,其杂交后代宜采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进行混合接种,严格淘汰感病植株,在第5代转入以农艺性状为主并继续用混合接种法淘汰感病植株进行选育;对于抗病亲本为二基因或二基因以上的,F2、F3可采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混合接种淘汰感病植株,在F3根据农艺性状优劣,筛选优良单株,在F4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分别接种这些单株后代,把反应型相同的归属一类,以后用对应抗病反应的非致病小种混合接种这一类单株后代,定向选育,这样有可能从一个优良组合后代中选育出多个丰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本研究表明,金刚的抗性基因已导入到西南175,大理1001、福锦、密阳23的抗性基因已导入到滇榆1号,这4个高代材料农艺性状较好,通过继续选育有可能成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试验还对参试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主效应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单芒山羊草与粘果山羊草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单芒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U型不育系)U401、U402、U8567、U513,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401、K402、K8567、K513及其同型保持系A401、A402、A8567、A513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对其F1及其亲本,不育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恢保养系及单倍体发生频率研究表明(1)相比于A型与K型细胞质,U型细胞在农艺性状上无显著不良效应;(2)U型细胞质杂交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芒山羊草,粘果山羊草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各4个品系与10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研究其F1杂种的农艺性状效应。结果表明:单型细胞质与K型细胞质在农艺性状上的效应基本一致,但单型细胞质杂种较K型杂种种子发芽率提高,单型细胞质抗白粉病能力可能较K型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对1000余份河南省常用小麦亲本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鉴定分类研究,初步筛选出57份抗病丰产、综合性状好、抗病矮秆、抗病早熟、抗病晚熟、大穗多粒、大粒型、落黄好8种类型优异资源。并对240份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进行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找到了一些很有利用价值的高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个小麦品种间20个杂种F1的13个性状分析表明,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弱,其中产量性状的杂种优良最强,其顺序为单株产量>株粒数>株穗数>穗粒数。株高偏高值亲本遗传,成熟期偏晚遗传,二者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和干、湿面筋含量趋中亲或低亲遗传。  相似文献   

10.
籼粳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或极显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12.
对5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33个不同来源的恢复材料以NCⅡ法配制的165个杂交组合农艺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农艺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都具有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杂优利用是油菜农艺性状改良的有效方式,父母本农艺性状厦配合力决定了杂优利用效果,而父母本农艺性状配合力之和可以用来预测F1的农艺性状和指导亲本的选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系)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15个亲本配制50个杂交组合,对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农艺性状普遍存在优势,对照优势、平均优势、母本优势和父本优势均值分别为6 84%、6 31%、8 95%和6 26%。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均表明,杂种F1相对亲本,提高了农艺性状间相互作用。通径分析揭示亲本中千粒重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而杂种F1中穗粒数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本文还重点考察了川农16优势情况,指出其千粒重较低和穗粒数较少的特点可以通过杂种优势来克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农艺和籽粒品质性状及籽粒Fe、Zn含量相关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育种亲本,为宁夏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育种亲本。【方法】以国内外103份普通小麦及其亲缘种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等方法对其9个农艺性状和9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并对Fe、Zn含...  相似文献   

15.
以黑麦、硬粒小麦、小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及其与亲本间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的形状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间各个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中国春×黑麦的F1株高最高(152.0cm),分蘖数最多(49个);以小黑麦×豫麦18号的F1植株穗长最长(13.3cm)、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34.4和76.4);以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千粒重最高(43.3g)。3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各个性状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说明小麦不同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小麦叶片性状的遗传,选用9个亲本,组配成2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进行试验,对9个小麦品种冠层叶片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较高,其中旗叶基角、倒二叶基角、倒二叶张开角性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率高且表现为负向中亲优势.藁麦6、郑麦004、百泉3039、济麦20使后代有叶片变宽、叶片角度变小的作用,可以作为培育具有光合效率高和通风透光性好的优良株型小麦品系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小麦高代材料中幼穗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两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5株系群体 ,其中组合 1包含了较高组织培养能力的亲本 ,组合 2的亲本均有较低的组织培养能力。研究结果显示 ,两个组合F5群体的半愈期、成愈率 ,成根愈率和成芽愈率的分布显著不同。组合 1的F5群体中有显著较多的具有高效组织培养能力的株系。研究结果指出 ,即使在分离世代未加选择的情况下 ,高效组织培养能力有关的基因仍然能够遗传到F5世代。因此 ,在F5代株系中 ,结合农艺性状的选择 ,培育农艺性状优良、组织培养表现高效的小麦株基因受体品系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倪薇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3-16514,16529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力分析。[结果]F2代群体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单株重〉小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穗数〉穗长〉株高。正反交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型差别不大,遗传力差别较大,正交后代株高和小穗数的遗传力低于反交后代,单株粒数、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力高于反交后代,细胞质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力有很大影响。[结论]杂交后代选择中,对单株重、小穗数和单株粒数进行早代选择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金针菇颜色控制位点纯合白色品种和杂合黄色品种为亲本,选择强生长势单核菌株单-单杂交,利用双重荧光染色法鉴定单核菌株和杂交菌株真实性。从真实性杂交菌株中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及农艺性状优良杂交菌株。结果表明,多数杂交菌株同工酶谱带与亲本不同,少数与亲本相同但迁移率不同。杂交菌株与亲本相似系数在0.80以下时,生育期或产量更易表现超亲遗传。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分为白色和浅黄色两类,其中白色杂交菌株产量表现超双亲遗传较多。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且早熟6 d、增产4.7%白色杂交菌株HB1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5.1%白色杂交菌株HB4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4.4%浅黄色杂交菌株HB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宽柄芥F1代主要性状优势及其与亲本间的相关性,为宽柄芥杂交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个宽柄芥杂交组合(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其生育期内的9个农艺和经济性状,并对F1代各性状优势指数间及其与亲本相应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宽柄芥F1代的单株产量和最大叶叶长极显著高于大值亲本值(BP)(P<0.01,下同),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最大叶叶片数、株高和开展度显著高于BP(P<0.05,下同),但中肋宽和柄肋重与BP无显著差异(P>0.05),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柄肋重、中肋宽、株高和开展度等性状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代的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中肋长、株高和开展度与母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肋宽和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的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中肋宽与双亲的中肋宽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中肋长、中肋宽、单株产量和株高与B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叶叶长和最大叶叶宽超亲优势与父本和BP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中肋长和开展度超亲优势与BP呈显著负相关,株高超亲优势与父本、BP和双亲差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BP的负向影响明显.[结论]宽柄芥F1代的农艺和经济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可通过优势育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